摘要:与平时考试作弊不同,如抄同学作业、偷看他人答案、故意泄露考题、有意篡改成绩等,高考舞弊这不单是个人道德问题,还涉及法律问题,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水平判断,许多明星在高考作弊问题上,大多处于习俗道德水平。

为什么高考作弊与平时考试作弊不同?

高考,是目前公认的最公平、最公正的考试。今年的高考,由于受疫情影响,不得不延期举行。

正当许多学子正在刻苦学习,备战高考之际。某明星竟然在直播炫耀自己当年高考作弊,这既是对高考公平、正义的挑战,也是对公众道德底线的挑战,还是对期盼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众多考生的蔑视,甚至还触犯了法律。

虽然,每次教育改革、高考改革,都可能被公众所抱怨,但唯独高考,无论是金榜题名,还是名落孙山,都对高考的公平性鲜有置疑。

与平时考试作弊不同,如抄同学作业、偷看他人答案、故意泄露考题、有意篡改成绩等,高考舞弊这不单是个人道德问题,还涉及法律问题,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也不只会直接影响部分受害人的人生命运,还直接挑战公众的道德底线。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明知高考舞弊是违规甚至违法的,还是有一些人愿意铤而走险呢?更让人痛恨的是,有些人不仅不以舞弊为耻,反而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

或许有些人辩解,是由于自己无知,或是有投机取巧的心态,但这毕竟是明知故犯的行为。抛开社会道德和法律因素,本质上与个人的道德发展水平有关。

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

发展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随着正义感的不断发展,人们做出道德判断时使用的推理方式会经历一系列的阶段。主要分为三个水平六阶段。

前习俗道德:处于最低水平,人们会遵循以惩罚或奖励为基础的严格规则。

阶段1:服从和惩罚取向。比如,孩子为了避免被老师或父母批评,不得不按时完成作业。

阶段2:奖赏取向。比如,有些孩子认真听讲、上课积极发言,是因为会被老师表扬,他们是为了获得奖赏而努力的。

习俗道德:处于该水平的人们会把自己看做负责任的社会好公民,并以此方式来处理道德问题。

阶段3:“好孩子”道德。这一阶段个体感兴趣的,是能够保持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并愿意做出人们所期望自己做的事。

比如,有些孩子在老师和家长心中,一直是好孩子的形象,为了保持这个形象,他们即使没受到老师和家长表扬,也会在许多事情上努力。

阶段4:权威和社会秩序维持的道德。这时,人们会服从社会规则,并认为社会定义为正确的事情才是对的。

比如,许多人认为,考试作弊是违背社会规则的,当做了这样的事,自己会觉得很愧疚。

后习俗道德:处于这一水平的人们会超越他们所处社会的特定规则来思考普遍的道德原则。

阶段5:契约、个人权益和民主方式接受法律的道德。处于这阶段的人认为,社会公认的法律是需要维持的,他们会按要求做正确的事,这种服从是发自内心的。

比如,许多道德模范就是如此,他们认为自己有维护社会正义的职责。

阶段6:个人原则和良心的道德。在这个阶段的个体,会遵循普遍的伦理原则,而对于违背原则的法律则不会服从。

比如,有些具有革命精神的人,他们不会为遵守法律,而去做违背良知的事,如去残酷迫害无辜的人们。

明星作弊的道德水平

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水平判断,许多明星在高考作弊问题上,大多处于习俗道德水平。

对于那些不敢公开声明高考作弊的人,处于服从社会原则的阶段。他们知道,自己作弊的行为是错误的,可能会为此感到愧疚,至少不会以此为荣。

而那些高考作弊却公开声明的人,则处于奖赏取向和“好孩子”道德之间。

一方面,他们明知高考作弊是不正确的,但想通过这样的公开行为,证明自己的能力是很强,来获得他人的赞赏。意思是,虽然当年高考不成功,但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奋斗,仍然能获得成功,还会有这么多人支持自己。

显然,他们并未意识到,这是在传递错误的价值观。肯定自己后续的努力和成功,本没有问题,但以作弊的方式,损害他人并获得机会,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另一方面,他们公开的行为,是想表达自己在高考失败后,仍能抓住机会,继续努力,以维持在他人眼中“好青年”的形象。

显然,他们并未搞清楚,“好孩子”的形象,并不能以高考作弊的方式来树立。社会有社会的良知和道德标准,只有在这一标准下,才能真正为公众所认可。

从儿童期就应该重视道德培养

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发展是按顺序发展的。因此,习俗道德水平所出现的问题,与前习俗道德水平发展不好有关。

学龄前儿童处于最低的前习俗道德水平,他们更倾向于根据具体不变的规则或者社会规则来思考。

比如,考试作弊就是错的,因为老师和家长都这样说;如果自己考试作弊,就可能被老师和家长批评。

再比如,老师和家长普遍认为,好学生是不会考试作弊的,如果自己想成为好学生,就不应该作弊。

因此,在这一阶段,老师和家长应该向孩子灌输正确的规则。如果家长为了“面子”,或者老师为了业绩,或者提前告知答案,或者篡改成绩,等等,就可能让孩子认为,原来考试作弊是被允许的,这就可能增大他们以后考试作弊的机率,甚至增加未来违反社会规则而犯罪的风险。

进入青春期后,通常会进入习俗道德水平,在思考道德问题时,选择会更多。

比如,有些道德水平较高的学生,如果在机会允许的情况下,也可能会作弊。因为他们发现,有些比较差的学生,通过作弊,竟然考试成绩比自己高。

因而,为了维护自己“好学生”的形象,偶尔会作弊,但往往处于焦虑和愧疚之中。但是,如果在经历多次,却没有被惩罚,作弊的次数可能就会增多。

无论是学龄阶段,还是青春期,道德的水平发展与个人认知和社会规则有关,如果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就能为向后习俗道德发展奠定基础;相反,如果前两个阶段,使其产生违反规则,只要不被抓住就行的想法时,就可能不断犯错误而不自知,甚至走向犯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