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约翰·温思罗普(John Winthrop,1588-1649),英属北美时期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的重要人物,先后十二次担任总督。1630年春,温思罗普率领大批英国人移居马萨诸塞湾殖民地。这篇发表于1630年的著名布道词(A Model of Christian Charity),援引了马太福音第5章第14节,

“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

………………

丹尼尔·布尔斯廷在《美国人:殖民地历程》中写道:1630年春天,一艘载重三百五十吨、拥有二十八门炮和五十二名船员的船只“阿贝拉”号,载着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未来的领袖们向西横渡大西洋。这艘船于3月29日从怀特岛的考斯出发,直至6月下旬才到达美洲。在消时度日、巩固社团和取悦上帝的若干方式中,最受欢迎的或许莫过于布道了。

这个新社团的领袖约翰

·

温思罗普在向旅伴们宣讲教义时定下了美国历史的基调。他预言:

我们将如山巅之城,为万众瞻仰。因此,我们如果在已经着手的事业中欺蒙我主,使主收回目前赐予我们的庇佑,我们就将成为世人笑柄,天下丑闻。

事后三百年,没有人能够比他更好地表达美国的命运感。

…………………

基督教仁爱之典范

全能的神赫赫在上,明智聪察,使生民百姓历来尊卑有别,一些人荣华富贵,另一些人贫贱低微。

理由

之一:神的创造始终一贯。形形色色的天地万物彰显他的智慧和权力的荣光。规定所有这些差别,旨在确保整体的存活和福祉。正如君主有百官辅佐,这位无上伟大的帝王有众多的管家。他与其躬亲泽润天下,不如由随从代为分发赐给人的礼物。

之二:神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昭示他的精神:他首先节制并约束邪恶之人。富贵者对贫者不可敲骨吸髓,贫者受到轻慢不得反抗尊长、不听管教。又次,他对因皈依他而获得新生者施以天恩,对位尊者倡导博爱、慈悲、温和、克制,对卑微者倡导信仰、忍耐和顺从。

之三: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兄弟情谊使人们更精诚团结。显而易见,人的尊荣富贵并不取决于个人某一独特之处,而是创造者的荣光和造物——人——的共同福利。如《以西结书》第十六章第十七节所言,神保留宝器财物为己有,他称财富是他的金银。他在《箴言》第三章第九节说,你要以财富尊荣他。人(由神圣的天意)分为贫富两类。富者方法手段较优,收获丰厚,生活安适;其余各类人等皆贫,仰赖前者的恩惠。

我们处世行事有两条规则:公义和慈悲。两者在行为和对象上都有差别,但是也能合而为一。

有时可对突然处于危难困厄之际的富人显示慈悲,也可以在与契约相关之事中对穷人公平对待。我们在相互的交往中同样受到两条法则的制约。在上述两例中有自然的法则和天恩的法则,后者也称作道德的法则或福音的法则。公义的规则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方能适用,在此不论。第一条法则训诫人们爱邻人应如爱自己,要尽其所能,我们待人接物的一切道德法则的概念都由此而生。出于这一法则行慈悲之事有两个要求:凡见人生活困苦或处于危难必须相援;助人者出自同一感情照顾自己的利益。照耶稣基督在《马太福音》所言,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亚伯拉罕和罗德招待天使时这样做了,基比亚的老人也这样做了。

天恩或福音的法则在这些方面与自然的法则有所不同:首先,自然的法则适用于处在纯洁无邪的状态的人,福音的法则用于堕落后获得新生的人。其次,前者认为人人都是神的骨肉,是神以自己的形象造成;后者也说信仰耶稣基督和属于同一教派的人都是兄弟,但它还教导我们,基督教徒和其他人应有区别。对一切人,特别是信教者行善。根据这个道理以色列人看兄弟也有陌生人和迦南人的差别。再次,自然的法则不涉敌人,因为纯洁无邪的人都被视为朋友。福音书要我们爱仇敌。有此为证:如你的仇敌饿了,给他食吃。《马太福音》第五章第四十四节说,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人祷告。

福音的法则变动不居,因时因事制宜。

有时基督徒必须像使徒们那样变卖自己拥有的一切,周济穷人。也有时候基督徒即使力有未逮也必须捐助他人(虽然不必罄其所有),就像他们在马其顿所做的那样(哥林多后书第8章)。同理,处于危机中的集体需要大家戮力同心,为教会执行特殊任务的集体也是如此。最后,如果没有其他方法救教内兄弟于危难,我们应尽力给予帮助,不应求助于上帝,期待奇迹出现。

………

1. 至于人,我们是一个公司,自称为基督的随从。虽然我们原来相隔遥远,来自不同的地方,从事不同的工作,我们如果以信奉基督为乐事,我们就应该由爱紧密结合在一起,以爱共同生活。众所周知,早期的基督教徒如沃都派实践中就是如此。用他们的论敌之一艾尼阿斯·席尔维乌斯的话来说,他们会爱自己的宗教,甚至不必熟知其内容。

2. 经上苍恩准以及大家的同意,更由基督教会特许,我们着手进行的事业是在一个合适的政教合一的政权下寻求共同生活之地,亲密相处。在此情况下,公共的利益必须高于私人的利益。我们的良心和政策都要求我们为公益服务。毋庸赘言,没有公众的福利,私人的产业无由维系。

3. 我们的目的是改善生活,更好地事奉耶和华,使基督的信徒生活安适,队伍壮大。我们身为教徒,为使自己和后人不受邪恶世界种种败坏的影响,凭耶和华圣洁法令的威力事奉神并拯救我们的灵魂。

4. 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我们必须同心合力。我的事业非同寻常,我们不应该满足于在英格兰时习以为常的或应有而未有的方法。我们将做的必然和以前一样,但是在我们将去之地我们更应黾勉从事。大多数人在他们的教会里口头明认的真理将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施。出于爱的义务,我们待人必须像兄弟一般。没有伪饰,我们必须以一颗热诚纯净的心相爱,我们必须互相帮助,分担重任。我们不应只顾私务,我们要为兄弟们的事情操劳。不要以为如果我们失败了,耶和华会像原谅我们曾一起生活过的人们那样容忍我们的过失,……

在神面前我们必须实现这一事业。为这目标我们和神立约。

我们取得了特许,耶和华授权给我们列下条款。我们宣称为达到这些目标而奋进。为此我们求得他的恩宠和祝福。如果耶和华垂恩,侧耳而听我们的祈祷,把我们平安带到我们要去的地方,那么他就批准了这盟约,确认了我们的特许,并将期望约中各项条款都严格遵守。如果我们不能恪守我们自己提出的条款,欺瞒我们的神,甘心拥抱尘世,追逐声色之乐,为我们自己和子孙聚敛财物,耶和华必然会大怒,对发假誓者施行报复,让我们知道违背这样的合约将付出何等代价。

要避免沉船,为子孙后代造福,唯一之途就是遵循弥迦的教诲,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我们的神同行。为此目的,我们必须团结如一人,我们必须像兄弟般谦诚相待,我们必须乐意舍弃不必要的奢侈品,为供应他人必备品,我们要温顺、谦和、耐心而又慷慨地互通有无。我们要互相友善,设身处地地推己及人,一起欢乐,一起哀伤,不怕辛苦,同舟共济。我们将永远着眼于我们的重任和奋斗中的集体。在集体中我们犹如同一身体中的各个部位大家心地平和,团结一致。耶和华就是我们的神,他乐于与我们共处,把我们当作他的子民,使我们万事如意。我们将更多地看到他的智慧、权力、善与真。我们将发现以色列的神与我们同在,我们以一当百,他将给我们夸奖和荣耀。种植园将欣欣向荣,为人人称道。耶和华使那里就像新的英格兰。

我们应该想到,我们就如一座高地上的城,万众瞩目。倘使在这伟业中我们欺骗神,迫使他撤回援助,我们将成为世界上的笑柄人人传讲,我们将授敌人以口实,使神之道和追随神的众人蒙辱,我们将使神虔敬的仆人感到羞耻,而他们为我们的祈祷将变为对我们的诅咒,直至我们在将要去的地方慢慢消亡。

让我以耶和华忠实的仆人摩西的训导结束这篇文字。

他在《申命记》第三十章里向以色列最后道别,他说,亲爱的兄弟,陈明在我们面前的是生与善,死与恶,今日我们受吩咐爱耶和华我们的神,我们互爱着遵行他的道,谨守他的诫命、律例、典章和我们与他立约中的条款,使我们得以存活,繁衍子孙,耶和华我们的神会祝福我们抵达我们前往占有的地方。倘若我们心存不正,不肯听从,却被勾引去敬拜和事奉异神以及尘世的欢愉和赢利,今日必得明白,在我们穿越这浩瀚的海洋前往占有的美好土地上,我们终将消亡。

所以让我们选择生命,

使我们和子孙后代

可以存活;听从他的

声音,紧紧追随他,

他是我们的生命和

昌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