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为什么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就是拼命也做不到?”“为什么别人能按时完成的作业,我却总是完不成?”面对孩子的这些自我怀疑以及自我否定,作为父母你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呢?

这段时间,曦曦妈总是频繁刷到孩子自杀的报道,每一个都让人痛心不已——

3月3日,河北石家庄一名12岁学生,因上网课不积极被家长严厉训斥几句话后想不开从楼上一跃而下。

3月24日,河北邯郸一名9岁学生,因未按时完成作业被老师提出钉钉群从15楼一跃而下。

4月7日,江苏南通一名15岁男孩从19楼坠落。

4月12日,陕西商洛一名初三女生从教学楼三楼跳下。

4月13日,江苏无锡一名12岁女孩在开学第一天自杀。

4月23日,安徽郎溪一名女生在开学第一天从4楼宿舍跳下。

5月6日,西安建东街一名9岁女孩因无法按时交作业跳楼了,留下遗书“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每一个花季生命的凋零,都跟孩子自我价值低下有着密切关系,而这种自我否定想法的滋生,其实跟家长也脱不了干系。面对孩子的自我否定,你引起重视了吗?又是如何开导孩子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曦曦妈倒是有几点建议,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够用心去领悟——

(1)允许孩子不出色,别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孩子逼往绝望的深渊。

“你一定要考第一名。”“你绝对不能比别人差。”“你一定要争气……”诸如此类的语言,被很多家长时常挂在嘴边,甚至成了张口就来的口头禅。

一个班上几十个学生,第一名却只有一个;一个年级几百上千的学生,成绩特别拔尖的总是少数;参加高考的人数每年都有几百万人,但名校的指标却是有限的。你足够优秀吗?你曾经是学霸吗?如果作为父母的你都不够优秀,曾经也不是学霸,你还能指望孩子能有多优秀?还能指望孩子平白无故就有学霸的基因吗?

成绩只是孩子人生的一部分,多学一些知识对孩子的确很有好处,但成绩方面的不够拔尖,并不意味着孩子的人生就没了希望。只要孩子品行端正,善良正直,就凭这些高贵的品质,孩子的人生就注定不会差!

我们既要能够享受孩子出色的光环,也要能够承受孩子不够出色的胸怀。平庸一点,普通一点又有什么不好?看看那些逼孩子没有底线的家长,本来想把孩子逼得更优秀,结果却把孩子逼没了。

(2)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不要永远只相信“有压力才有动力”。

今天上午带女儿逛超市,途经小学的时候发现正值课间操,学校刚好在给市三好学生颁发奖状。回来后,女儿学习态度更端正了,说自己要向那些哥哥姐姐学习。我随手拍了一张女儿书写拼音的照片,堂姐留言说“这就是未来的市三好”。

我随即跟堂姐聊了很多,我说她才是我爸爸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到大,只听见我的爸爸批评过堂姐一次,那就是堂姐上大学时,伯父砍树枝把大腿摔成了粉粹性骨折,要花很多钱救治。但堂姐得知这个事情之后,依然拿着自己平时节约的生活费去拉了头发。除此之外,堂姐在我爸爸心中那简直就是哪哪都好。

因为自己小时候一直就活在堂姐的阴影里,所以我特别不喜欢这样的方式,哪怕我知道父母是希望用堂姐的出色来刺激我,让我变得更好。有了女儿之后,我就特别注重这个方面的问题,我从来没有在她面前说过别人多么出色,而她多么差劲的话。因为我知道负面的打击,其实往往容易让孩子破罐破摔,而正面的鼓励和欣赏,其实才能让孩子让孩子变得自律。

(3)学会聆听孩子的声音,让自己有机会走入孩子内心。

人们总是在抱怨现在的孩子太过玻璃心,动不动就跳楼、动不动就自杀。想想过去那个年代,网络就这么发达吗?就算是哪里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大家能第一时间知道吗?再者,以前的父母会像现在一样丧心病狂的逼着孩子必须考多少分吗?恐怕答案都是否定的吧。

很多家长看似很了解自己的孩子,但其实在与孩子心与心的距离上面非常遥远。孩子心里想的什么她并不知道,很多时候都是根据自己片面的想法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还有很多时候都是依靠猜测、跟踪、打听等多种方式,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内心究竟在想什么。

作为一个父母,却不知道自己孩子心中想的是什么,却走不进孩子内心,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吗?曦曦妈在此奉劝各位家长,一定要善于去聆听孩子声音,把孩子的每一次分享都重视起来,只有当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孩子才会对你全盘托出。

学会帮孩子减压,别把孩子当作给自己争面子的工具。父母的遗憾不能强加在孩子身上,因为孩子也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他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我们不能只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逼着孩子走自己规划好的道路,学父母规定好的专业。

————————

学习成绩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比起来,真的是无足轻重!别在想着逼孩子,因为这种日积月累的逼迫真的能够让孩子崩溃,有可能你某一天随意说的一句话,就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