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看似很矛盾,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会很惊讶,夜晚它不漆黑一遍还叫夜晚吗?这个问题问得太傻了!聪明如你当然会马上想到:地球我们所在的一面转到了背向太阳的一面,当然会漆黑一遍了。

在笔者看霍金的《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之前,也从来没想过这个似乎天经地义的现象,黑夜就是黑夜,当然不会明亮,即使顾城,他也只是渴望: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她来寻找光明。实际上这个现象涉及到宇宙存在的基本问题:宇宙是一直存在的,还是在有限久的时间前创生的?

亚里士多德、康德等哲学家都相信我们及周围的世界一直并将永久存在,但这将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个荒谬的结果:我们生活的世界将会变得和恒星一样明亮,没有白天和夜晚之分。

我们已经知道,在我们地球的周围到无限远的空间里,大体均匀地分布着无数星云和恒星,科学家们估计,仅在目前可观测宇宙的范围内,恒星数量就达到惊人的3×10^23个。如果我们的宇宙一直存在,那么这些恒星发出的光线最终都会有足够的时间到达我们地球,把整个天空照耀得如同恒星一样明亮。换言之,我们向任何方向望出去,都会看到密密麻麻的恒星挤满天空,将天空打造成一块明亮的比任何视网膜屏幕分辨率还要高无数倍的极其平滑的“光幕”。

可能有人说,远处恒星的光线会被星云、尘埃等星际物质吸收减弱,无法到达我们地球。如果真是这样,由于宇宙一直存在,恒星会一直发光,最终还是会把这些物质加热到发出和恒星一样强的光为止,那么天空依然会这么明亮。恒星一直发光的结果,就是整个宇宙都会被加热到极高的温度。

唯一能避免把整个天空照得像太阳那么亮的办法,就是恒星并不是永远那么亮,而且是在有限久的过去才开始发光。在这种情况下,星际物质还没有被加热,远处恒星的光线也没有到达地球,我们也才能在寂静的夜晚仰望星空,思索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所以宇宙是有限的,一定有个开端。随着哈勃发现星系红移,互相远离的现象,霍金和彭罗斯在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基础上,证明了宇宙和时间本身必然有一个奇点,而且是在一百多亿年前的爆炸中诞生的。证明的过程非常严谨,也是霍金最重大的成就之一,笔者将另行撰文描写。

事实上提出这个疑问的也不是霍金,而是德国哲学家奥勃斯,以及牛顿时代的一些科学家。看似平常、无须动脑思考的自然现象,却和宇宙创生紧密联系在一起,看来那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可以改成“人类一思考,上帝就紧张”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