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改东垣县为真定县(意即真正安定),属恒山郡,今石家庄市正定县一带属之。其中,就正定县来说,人口超50万,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华北平原中部的冀中平原,古称常山、真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河北省,简称“冀”,与河南省相对应,河北省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北为燕山,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河北地处中原地区,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称,是英雄辈出的地方。截至2018年底,河北省下辖11个地级市。其中,就正定县来说,人口超50万,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华北平原中部的冀中平原,古称常山、真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在历史上,正定县一带诞生了一位三国名将,此人就是赵云。

具体来说,正定县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在地理位置上,正定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华北平原中部的冀中平原,古称常山、真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正定县位于东经114°23′—114°42′,北纬37°58′—38°21′之间,距天津新港350千米,东距黄骅港300千米,西距太原160千米,南与省会石家庄市市区相接。就正定县的历史来说,春秋时期,该地区先属鲜虞国,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鲜虞国被晋国所灭,此地属晋国管辖。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鲜虞人在这一带建立了中山国,在此设东垣邑,今河北省正定县一带属中山国。惠文王三年(前296年)中山国被赵国所灭,该地区属赵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秦朝改东垣邑为东垣县,治所在今石家庄市古城村附近,属钜鹿郡。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改东垣县为真定县(意即真正安定),属恒山郡,今石家庄市正定县一带属之。汉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因避文帝刘恒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分常山郡北部置真定国。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废真定国,将真定县划归常山郡管辖。东汉末年,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郡真定县(今河北正定)人。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正定县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而就赵云来说,则成为蜀汉五虎上将之一。西晋时,常山郡的治所由元氏移至真定(今石家庄市古城村)。

北魏天兴元年(公元398年),把郡治所移至安乐垒(今藁城九门附近),真定为县。隋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真定县分为真定、常山两县(常山县治所安乐垒),属恒州;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改恒州为恒山郡,治真定县。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恒山郡为恒州,治所石邑(今石家庄市振头附近);武德四年(621年)徙恒州治真定县。安史之乱后(763-921),今正定县一带为成德军节度使治所,唐末到五代割据河北,为河北三镇之一。后汉乾祐元年(948年)为镇州,又升真定府;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又改为镇州。北宋时期,真定府为河北西路治所。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废镇州设立真定府路,下辖真定府,真定县属之。南宋时期,设立河北西路,治真定府。

最后,元朝建立后,改为真定路,辖一府五州及真定等九县。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真定路为真定府,辖五州及真定等27县。清朝顺治十七年(1660年),直隶巡抚移驻真定,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复移驻保定。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世宗胤禛讳,改真定府为正定府,辖一州及正定等十三县。到了1913年,正定县属直隶省范阳道。1914年,改范阳道为保定道,仍领正定县。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正定县直属于河北省。如今,正定县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截至2018年底,正定县总面积达486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51万人。对此,你怎么看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