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这是又要去加班吗?”晚上8点之后,只要看见刘红民放下电话,开始换鞋,10岁的女儿就会问这句话。每次,刘红民都用代表歉意的微笑作为对女儿的回答。

走进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刘红民的办公桌总是收拾的干干净净、利利落落。14年的部队生活,14年的法院经历,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他从来没有改变过。

一台电脑,三个分析软件,十多个管理应用系统,通过它们,刘红民和海量的审判管理数据对话。

每天,一份收结案情况通报,要提取100多个数据;

每周,一份执法办案情况通报,要汇总1000多个数据;

每月,一份审判质效分析报告,要研判40000多个数据。

每季度,一份审判运行态势及质效分析报告,要应用100000多个数据。

封闭的工作环境,枯燥的统计数据,只要打开电脑,刘红民整个人就会沉静下来,一头扎进无边无际的数字海洋里,流连忘返,心无旁骛。

在焦作中院的司法统计岗位上,刘红民干了十年。

“因为司法统计工作的特性,加班是我的常态。”刘红民淡淡地说。

2018年、2019年,为保证每天早上8点前及时通报焦作两级法院执法办案数据,及时向院党组提供每周质效分析报告,刘红民每天早出晚归,周六、周日也没有完整的休息过。

“我知道焦作凌晨两、三点是什么样子,城市很美,世界很安静。”长期的夜间加班,让刘红民可以准确找到北极星在春夏秋冬季节里所在的不同位置。

4月24日晚上10点多,刘红民从办公室骑车回家,不慎摔倒,左肩着地,被路人发现后通知了家人。

第二天,疼痛不已的刘红民到医院接受检查:左肩胛骨错位骨折。医生要求他要马上接受手术,住院手续都办好了,刘红民拒绝了。

“到月底了,几个分析报告要马上写出来。”

“那篇获奖论文院里要继续转化成果,需要修订完善。”

“最高院关于司法统计的研究课题的相关数据还没有整理完。”

“这些事都是我经手的,耽误不得。一动手术我就啥也干不成了了。”刘红民一口气说出很多“理由”向妻子解释。

看妻子不松口,他拿疫情“吓唬”妻子:“这疫情还没完全结束呢,医院人多,咱能不去就别去了。”

拗不过他的妻子同意了刘红民的“保守治疗方案”——贴膏药。为了不在大医院里“浪费”时间,刘红民自费从民营医院购买膏药。

“不住院了,那能不能在家休息几天?”妻子关心他。

“你知道,我闲不住的。你让我在家睡觉,我容易头晕。”刘红民的解释很“严谨”。

“不是说我个人的作用对单位多么不可替代。我是觉得我坐在岗位上,团队就多一份力量,不会影响部门工作正常进行。”部队转业的刘红民“阵地”观念非常强烈。“我在部队受的教育就是‘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打仗的时候就是牺牲自我,顾全大局。”

贴着膏药,打着吊带,刘红民没有耽误一天工作。

身上的疼痛时时袭来。刘红民不怕海量的工作,却怕一声轻轻地喷嚏或者咳嗽,“哪怕是身体的微微震动,我都疼得冒虚汗。”

左臂不能抬,左手不能动,刘红民就用语音录入系统帮助撰写分析报告。“很好用,我的普通话不标准,但是几乎没有录入错误。”一到工作上,刘红民总能找到自我激励的兴奋点。

刘红民,1975年12月出生,四川营山县人。1992年参军,1996年入党。无论是在豫南的山沟里,还是在焦作的部队医院,他都严于律己,兢兢业业,两次荣获三等功。2006年,他从部队转业到焦作中院,先后在法警支队、研究室、审判管理办公室工作。

“转业的时候,我主动要求到法院工作。”刘红民回忆说。

在部队期间,刘红民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法务工作,和法院打过交道。“法院工作能还原事实真相,纾解群众困惑,觉得来这儿上班更能为人民群众做些事情。”

刘红民放弃“清闲”工作来法院,就是奔着想“做事”的初心。

在法警队工作期间,一起故意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在羁押待审时,用自制钥匙企图脱逃,被一直紧盯监控的刘红民及时发现,果断处置。为此,刘红民荣立三等功。

司法统计分析是为法院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解决司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综合管理工作,要求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即要会计算机应用又要会统计工作,还得熟悉审判业务。2009年,经过慎重考虑,焦作中院安排刘红民到审判管理办公室从事司法统计、质效评估等工作。

“不管是在部队,还是在法院,我都要求自己在工作上要干就干得最好。”

刘红民积极推动把统计数据转化为应用成果,促进了焦作两级法院审判工作的提升,让司法统计真正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今年“新冠疫情”肆虐之际,刘红民撰写六份《关于网上办公办案工作的情况通报》,每周交由中院党组讨论研究,制定方案,着力推进。在焦作法院网上阅卷数排全省第一名,电子送达数排全省第二名,网上开庭数排全省第三名的成绩里,彰显着司法统计对于强审判、促管理的重要作用。

与地方高校联合开发的“综合绩效考评系统”在中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办的“2019第三届检法信息化融合发展创新大会”上荣获“2019年度智慧法院最佳创新驱动实践奖”,入选第二届“数字中国峰会”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展示。

采取日通报、周分析、月总结的方式,对审判质效进行动态化、精细化管理,全市法院审判质效居全省前列。

2012年,为焦作中院扛回了“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工作先进集体”的奖牌。

刘红民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荣获“全省法院优秀复转军人”荣誉称号,2019年被评为焦作市“人民满意的十佳政法干警”。

从法警队调到审管办,刘红民每个月的工资待遇少了500多元钱,十年就是六万多元。家境并不富裕的刘红民曾经为女儿每个月1000多元的午托费犯过愁。

妻子说他亏。

刘红民严肃地说:“如果只盯着自己的那点个人利益,让我把国家的培养,工作的初心摆放到什么地方?”

经年累月的加班加点,让年纪轻轻的刘红民患上了肩周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多种疾病,体重只有110斤。

亲戚们说他累。

刘红民打趣地说:“比起2016年之前,司法统计全部要靠纯手工操作,我现在轻松多了。”

刘红民甘守清贫,耐得住寂寞,工作任劳任怨,不甘平庸。

同事们说他苦。

刘红民深情地说:“我父亲是名老军人,参加过青藏公路的建设,他们吃的苦才是真的苦。比起他们,我觉得我已经很幸福。”

刘红民是一名奋斗者,更是一名不断前行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法院司法统计人员的初心和担当。(采写:马国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