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Health引述过敏及免疫力学家Mainardi的建议,指平日可多吃含活性菌(live and active cultures)的食物,因为肠道的细菌可以影响身体抵御感染的能力,尤其益生菌可对抗某些特定的发炎情况,除含丰富益生菌的食物包括红茶菌(Kombucha)、泡菜外,亦可尝试每日食用益生菌补充剂。知名营养师曾表示,有研究认为益生菌有助减少病菌入侵身体,建议可在饭后吃低脂高蛋白乳酪,因乳酪同时含高蛋白质,和体内制造免疫球蛋白和抗体来增强免疫力有密切关系,但她提醒大家最好选低糖乳酪,而减脂人士可选低脂高蛋白乳酪。

新冠肺炎以来,免疫力的提升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来,今天就跟大家分享,提高免疫力的8大方法:

1. 对抗病菌食物

外国网站Health提出建议,要均衡饮食(尤其富含大量水果、蔬菜、全谷类和精益蛋白质)可有助身体对抗病菌。

均衡饮食固然重要,但某些食物亦被认为有提升免疫力的功能。营养师王敏宁指出,日常可多用洋葱及蒜头调味,因蒜素具杀菌功效,切碎蒜头后生吃有杀菌功效。另外,有部分研究指麦皮中的β-葡聚糖有助增强免疫力,亦可减低身体受病毒感染的机会,早餐不妨多食麦皮。

至于菇菌,它们除了含有大量膳食纤维,亦有研究指它们有助增加免疫球蛋白A,而免疫球蛋白A是负责身体免疫系统之一的蛋白质。

绿茶或抹茶含大量儿茶素,可加强身体的杀菌能力,尤其伤风,有助加快病愈的速度。另外,也能抗氧化及有助减低自由基侵袭免疫细胞,并可减轻身体炎症。

2. 运动刺激免疫系统

缺乏运动的人,患上感冒和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机会更高。网站Brunet报道引述专家指出,中度至强度运动,可增加血液循环,有助加强体内免疫系统循环,从而刺激免疫系统运作,而这效果于运动后可持续数天,因此经常运动的人相对较少机会患上呼吸道感染,例如喉咙痛、伤风或鼻窦炎。

不少人对运动却步,因担心自己体能应付不了,但大家其实大可按自己能力选择不同的运动。本港卫生署建议,市民每星期应最少3天进行体能活动,并可慢慢增加进行体能活动的时间。中等强度的体能活动,每星期应进行最少150分钟(2.5小时),剧烈体能活动则每星期大约75分钟(1小时15分钟),也可灵活地混合中等强度和剧烈的体能活动。

3. 充足睡眠

网站EverydayHealth指出,睡眠不足和压力大都会令皮质醇激素增加,长此下去便会抑制免疫系统。因此大家应保持充足睡眠,以维持良好的免疫力。

Health则提到,缺乏睡眠和生病有关,如一星期工作100小时的医护人员,不只患上传染性疾病的风险较高,引发旧病复发的风险也同时会上升。当体内旧的病毒重新被唤醒,就会导致其他疾病,例如常见复发的疾病有水痘及生蛇(带状疱疹)。

4. 含益生菌食物

Health引述过敏及免疫力学家Mainardi的建议,指平日可多吃含活性菌(live and active cultures)的食物,因为肠道的细菌可以影响身体抵御感染的能力,尤其益生菌可对抗某些特定的发炎情况,除含丰富益生菌的食物包括红茶菌(Kombucha)、泡菜外,亦可尝试每日食用益生菌补充剂。

知名营养师曾表示,有研究认为益生菌有助减少病菌入侵身体,建议可在饭后吃低脂高蛋白乳酪,因乳酪同时含高蛋白质,和体内制造免疫球蛋白和抗体来增强免疫力有密切关系,但她提醒大家最好选低糖乳酪,而减脂人士可选低脂高蛋白乳酪。

5. 注意选择维他命补充剂

免疫力学家Mainardi亦曾在报道中提到,对于正常没任何疾病的人而言,维他命补充剂其实是不必要,因为我们透过饮食已经可以摄取到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尤其维他命A、E 、D及K,一旦过量会对人体造成危险。如果认为自己有需要服用维他命补充剂,他就建议选择多种维他命补充剂(multivitamin),避免过量摄取单一维他命。

至于不少人认为有助增强身体抵抗力的维他命C,家庭医生李国栋表示此说法未有实证,不过维他命C是水溶性维他命,服用过量会经小便自然排出体外,不会中毒亦不会对人体有害。

6. 多晒太阳

Everyday Health建议另一提升免疫力的方法是多晒太阳,因为阳光会令皮肤产生维他命D;而维他命D水平不足,会增加患呼收道感染的风险。

7. 减少烟酒

国家卫健委指出,酒精会损害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酒精和肺部感染及肺结核有关。一项系统性回顾及综合分析指出,每日饮用24 克、60 克和120 克酒精的人士染上社区感染性肺炎的风险,比不饮酒的人士分别高12%、33% 和76% 。

吸烟亦会削弱基本的免疫力,EverydayHealth的报道亦指,吸烟会增加患支气管炎及肺炎的风险。要增加免疫力,便要少饮酒及戒烟。

8. 经常清洁双手

另外,过敏及免疫力学家Mainardi在Health的报道中提到,彻底清洁双手是非常有效防止染病的方法,但却很多时被忽略。报道指出,正确的洗手时间最少维时20至30秒,而且要仔细搓揉手掌、手背及指缝。

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列出几个洗手的时间:

- 准备食物前、当下及过后

- 进食前

- 在接触曾呕吐或腹泻的人前及过后

- 上厕所后

- 在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掩住口鼻后

- 在接触动物及其饲料、排泄物后

- 在接触垃圾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