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修改:生活就像旅行,前行的大道被某扇门阻断,似乎到不了终点,但坚持寻找,门后就会是另一条路,更远,更艰辛,更孤独。让语言有“张力”的方法之三是赋予词语情感,比如这句用拟人化表达“疼痛就会‘下班’吗。

张军简介

张军,中学高级教师,成都市骨干老师、金牛区拔尖人才,金牛区优秀教师。荣获全国初中语文新课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被聘为成都市初中语文送教下乡培训活动指导教师。

教育理念:发现生命的美好

语言张力,让“准一流”作文华丽转身

(成都十八中 张军)

这类“准一流”文章,其优点自有其可取之处,不必细说;其缺点瑕疵明显,普遍问题是:虽然有较好立意,但是不能很好的深化主旨或凸显;最主要的,在行文上往往缺少语言的张力,就像“茶壶里煮汤圆——倒不出来”,或者啰啰嗦嗦,道出来了也缺乏文采和感染力。

江苏无锡市2019年中考作文。

要求: 以“门其实开着”为题写一篇文章。门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门,也可以是想象中的门,如心灵的门、父母亲感情的门、文学殿堂的门……

文体自定,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下面这一篇“准一流”作文,阅卷得分47分。

门其实开着

某考生

有人说,生活总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但事实上,生活也会给你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你觉得命运把所有通向正常生活的门给你一口气关上了。

初三的我,回顾待在初中的几年,发现这几年和别的同学相比,十分特殊。自七年级开始,病痛找上了我,从脚,到小腿骨,再到腰,我没有几天是完全健康的。生理上,虽然算不上骨折那一类伤害的严重性,但几处病痛直接影响了我日常健康的行动,有人不是鼓励而是嘲讽,他天真地对我说:"小伤而已,我都没有听说过,你完生可以正常的生活啊!”但一个人从未体验过你的经历,却给出如此论断,在当时,着实让我凉透了心。那时仿佛命运关上了所有让我与外界沟通的门。把我一个人关了起来。

心理上的影响并没有让我太难受,但是每天从一醒来就要开始经历的撕心裂肺的痛苦;到晚上睡觉,也不放过你的痛苦;每个夜晚都会让我辗转反侧,从睡梦中惊醒,几年来从未让我睡过一个完整觉的痛苦,将我推到几近崩溃的边缘。那种炙热又冰冷的痛苦,总会给你不同的“极致体验”。有时候,我不得不举止古怪甚至粗鲁,无端暴怒,在别人眼中做出一些所谓的“二流子”的行为,以此来缓解痛苦。渐渐地,我开始麻木了,将痛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独自体会、感悟,尝试去找寻那一扇为自己敞开,通向正常生活的大门。

有一次,在一段为数不多,我能够正常生活的时间,我去爬了峨眉山。我选择了走山路而不是坐车。前者所花的时间是后者的几十倍,需要你花费的努力也更是后者无法相比的。但这条山路上,有浩渺云海,也有深林古刹。有悬泉瀑布,也有高猿长啸。不同的路,自有不同的风景。付出相应的努力,得到相应的回报,就像走在阿拉斯加的荒原上,与此同时,有人固然会躺在夏威夷的沙滩上,享受阳光。但当你忍受过刺骨的寒冷与孤独,蓦然回首,你会为自己所走过的路而惊叹;驻足观望,你会领会到天地之壮阔磅礴,发现时间沉淀下的宝藏。

生活就像旅行,当所有人都在走的大道被一扇门关了起来,仿佛自己到不了终点。但继续前进,你会发现门其实开着,只不过门后是另一条路,更长,更远,更艰辛,更孤独……但当你坚持下来,同其它人一同抵达终点时,回味起来,你所经历的磨难会带给你更丰富的经验,更独特的视角,以及更充实的回忆。以痛苦为师,以痛苦为友,以痛苦为敌,亦以痛苦为戒。如此看来,初中几年,也有别样的精彩,上帝有时会为你关上一扇门,在我看来,门其实开着。上帝想让你推开门,去走那一条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道路。

修改:“生活是一架天枰,一头装满惊喜,一头担着打击,当打击重重地压下去时,你会觉得命运把所有通向正常生活的门给你一口气关上了。”

开头一定明白晓畅并且扣题行文,可有可无的字一定删去,留存下来的“精英”才字字有魂。所以可以改成:“生活总会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当然也会给你突如其来的打击,打击来临,让你觉得命运把所有通向正常生活的门给你一口气关上了。”但是这个改法并不吸引人,再次引导学生,如果是想表达生活有惊喜也有打击,那么可以用生动的比喻来形容,这样修改文章会更加生动,自然升级。擅用修辞就是让语言有“张力”的方法之一。

修改:初中这几年,和别的同学相比,我十分特殊。自七年级开始,病痛就莫名奇妙地黏上了我,从脚,到小腿骨,再到腰,各个零件都在找我的茬儿。当我一瘸一拐地下楼时,我听到的往往是嘲讽:"小伤而已,我都没有听说过疼成这样的,你完全可以正常的生活啊!”似乎我疼得呲牙咧嘴是装出来的,而且太碍他们的眼了,疼痛不落在自己身上是体会不到的,透心凉!那时,仿佛命运关上了所有让我与外界沟通的门,陪伴我的只有疼痛!

语言要生动具体才有“张力”,有“张力”的语言读起来给人愉悦感,生动具体的描写就是让语言有“张力”的方法之二。这段文字有点描写,但不生动,怎样生动?其一:需要感知这个场景,然后通过想象来寻找最准确的字词进行描绘,把词语激活,比如“病痛找上我”就不如“病痛黏上我”,比如“我没有几天是完全健康的”可以表达成“各个零件都在找我茬儿”;其二:需要具体,在什么情况下被别人嘲讽?就要交代具体的场景“当我在一瘸一拐地下楼时”,被嘲讽后我心理会怎么样?用生动精炼的词语去描绘出来“疼得呲牙咧嘴是装出来的,而且太碍他们的眼了,……,透心凉!”这种语言就好,而且包含情感,比简单的议论或者说教更具魅力。

修改:“门中”的孤独并没有让我太难受,但是每天从一睁眼就要经历的撕心裂肺的痛苦却让我无处可逃;你以为晚上睡觉了,疼痛就会“下班”吗?我常常是辗转反侧从睡梦中惊醒,感受那种炙热又冰冷的“极致体验”。几年来它从未让我睡过一个完整的觉,将我推到几近崩溃的边缘。有时候,我不得不举止古怪甚至粗鲁,用无端暴怒来缓解痛苦。估计我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中的“斯人”吧,渐渐地,我开始对疼痛麻木了,将痛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独自体会、感悟……那扇门似乎也在徐徐地打开。

这段开头有个“心理上的影响”,如果这个是指被关的孤独,那么这里直接写成“孤独”更好,明白晓畅而且过渡自然,好文章一定是行云流水的;让语言有“张力”的方法之三是赋予词语情感,比如这句用拟人化表达“疼痛就会‘下班’吗?”肯定好过“到晚上睡觉,也不放过你的痛苦”;学会用含义丰富简洁的话给语段结尾留白,最后一句“尝试去找寻那一扇为自己敞开,通向正常生活的大门。”就不如“那扇门似乎也在徐徐地打开。”而且改句与前后文的意思更加衔接。

修改:有一次,“疼痛”渡假离开了我几天,我选择去爬峨眉山,并且选择了走山路而不是坐车。因为这条山路上,有浩渺云海,也有深林古刹,有悬泉瀑布,也有高猿长啸。不同的路,自有不同的风景,付出相应的努力,得到相应的回报。就像有人愿意走在阿拉斯加的荒原上感受寂寞,与此同时,有人固然会躺在夏威夷的沙滩上,享受阳光。但只有忍受过刺骨的寒冷与孤独,蓦然回首,你才会为自己所走过的路驻足惊叹:惊叹天地之壮阔磅礴,发现时间沉淀下的“痛苦”原来也是宝藏。

去掉啰嗦语言,可有可无的话一定不写,有些看似有道理的句子其实是在画蛇添足比如:“前者所花的时间是后者的几十倍,需要你花费的努力也更是后者无法相比的”。就应该删去。在优美可感的语言中去彰显自己的观点,语言怎样优美可感呢?可以用排比增加节奏气势,用对比引出思辨,这只是语言形式,关键是议论在具体的依托上进行,同时不能啰嗦,去粗存精,去粗存精让文章有“张力”而且深刻。

修改:生活就像旅行,前行的大道被某扇门阻断,似乎到不了终点,但坚持寻找,门后就会是另一条路,更远,更艰辛,更孤独……坚持下来,这些“远”“艰辛”“孤独”就会馈赠给你更丰富的经验,更独特的视角,以及更充实的回忆。初中几年频繁受伤的“痛苦”随着初中的落幕它也谢幕了,感谢它的相随,它让我明白以痛苦为敌,亦以痛苦为诫,更应以痛苦为友,以痛苦为师,如此看来门是一直敞开着的!

怎样去粗存精的议论?有“张力”方法之四:

首先教会学生把所有想表达的意思随意写出来,就是先“码字”;其次,观察文字会发现文字中可能有重复多余或者错位或者不合适的表达,也可能出现最能表现自己内心的词语或者句子;最后,筛选组合,在精简浓缩中寻找到最能体现自己观点的语言,文字就在这样来回搓揉中变得劲道而有“张力”了,议论一定简洁。当然“存精”不是短就好,应该是最准确的表达最好,比如“你所经历的磨难会带给你……”小作者这句中的“磨难”可以具体一些,承接上句中的“更长,更远,更艰辛,更孤独……”就可以改为“这些‘远’‘艰辛’‘孤独’……”这样表达就准确些。这段文字还有个与前文衔接的问题,已经是结尾了,总应该交代一下“疼痛”的原因嘛,这里交代不清,可能会给人感觉晦涩矫情,这样一改全文就更加流畅自然了。

佳作如美屋,字词如建材。语言有张力,可以建构恢宏大殿;否则也就只有搭建出低矮陋室,令人不屑甚至被废弃路边。每个字词是有灵性的,老师能引导学生挖掘这种灵性,汇聚彰显这种灵性,一篇优美的文章自然形成。我们点化学生,就是让学生学会激活字词的灵性,明白写文章语言必须有“张力”,这种“张力”更会引导学生挖掘主旨深化立意。当每一个字词在文作文中熠熠生辉不可取代时,文章就自然立体可感,华丽转身。我们的考生能明白这个道理,得到高分甚至满分,自然水到渠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