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盛唐是一个开拓进取、自由奔放的时代。盛唐时期的文艺作品,普遍奋发向上、豪迈大气,如诗歌笔力雄壮,音乐旋律激昂,舞蹈节奏明快。像宋代那种凄凄惨惨戚戚的情调,极少出现。当然也有例外,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一位叫何满子的歌手,就曾以一首悲怆凄凉、痛断肝肠的赎命之作,震撼歌坛,并且在后来的中晚唐时期流传了上百年。

何满子故事,最早出自中唐大诗人白居易的《何满子》一诗:“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白居易在该诗的自注中写道:“开元中,沧州有歌者何满子,临刑进此曲以赎死,上竟不免。”意思是: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有位来自沧州的歌手叫何满子,因罪被判处死刑。临刑前,何满子作了一首歌曲,呈给爱好音乐的唐玄宗,希望唐玄宗能大发慈悲,免她一死。遗憾的是,唐玄宗并未被打动,何满子最终未能幸免。由于何满子所作的这首歌曲十分哀婉悲怆,人们一听便有撕心裂肺的感受,所以“何满子”后来成为了悲情歌手的代名词。她的那首赎命之作,也被命名为《何满子》。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不过,对于何满子的涉案时间和最终结局,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却另有说法。元稹在长诗《何满子歌》的开头写道:“何满能歌声宛转,天宝年中世称罕。婴刑系在囹圄间,下调哀音歌愤懑。梨园子弟奏玄宗,一唱承恩羁网缓。便将何满为曲名,御府亲题乐府纂。”意思是:何满子的歌声宛转悠扬,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世所罕见。何满子因触犯刑律身陷囹圄,于是作歌曲表达内心的不平。有梨园弟子将这首歌奏报唐玄宗。唐玄宗觉得何满子是个难得的人才,便赦免其罪,并将“何满子”作为曲名,列入乐府。这个结局显然皆大欢喜,令人欣慰。

元白二人,说法各异,谁对谁错,无从考证。但是,综合各种史料分析,依然是能看出一些端倪。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由于皇帝爱好音乐,梨园和教坊中的艺人颇受关注,只要是有点知名度的艺人,史料中多少会有些记载。既然元稹称何满子是天宝年间“世所罕见”的歌手,而且被唐玄宗赦免了死罪,那么史料中不太可能只字不提。而白居易说何满子的赎命之作最终未能打动唐玄宗,照理应属正常。因为仅凭一首歌便赦免一名死刑犯,怎么看都像小说家的笔法,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发生。比较而言,白居易的说法更合逻辑,可信度更高一些。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无论何满子结局如何,她的赎命歌曲《何满子》后来确实流传甚广。唐段安节《琵琶录》中记载:有位姓白的秀才,家中新来了一名歌妓,曾经是宫女。某日,该歌妓唱了一首新歌。大概是新歌过于哀婉,令白秀才大感惊异。此后,艺妓再也没唱过那首歌。后来,白秀才去灵武访友,受到灵武刺史李灵曜设宴招待。宴会上,有位姓骆的客人唱了一首《河满子》,四座皆惊,纷纷称妙。白秀才说:“我有一名家妓也会唱这首歌,只是音调有些不同。”大家便要白秀才把歌妓叫来。来了之后,发现她淡服闲雅,品调激越。姓骆的客人问:“你莫非是宫中的胡二姐?”歌妓则问:“你莫非是梨园骆供奉?”胡二姐与骆供奉曾是唐玄宗时期的宫中艺人。安史之乱中,许多梨园弟子流落民间。这次意外重逢,让二人激动得泪如雨下。这个故事也表明,《何满子》不仅在宫中梨园弟子中演唱,而且流传到了民间。

中唐时期,还出现了以《何满子》为乐曲的舞蹈。唐苏鹗《杜阳杂编》中记载: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有一名叫沈阿翘的家妓,唱歌跳舞都很出色,尤其擅长跳《何满子》。后因吴元济割据一方,对抗朝廷,被唐朝政府出兵平定。沈阿翘作为俘虏,被送到宫中当了宫女。当时,朝廷宦官专权,皇帝大权旁落。太和九年(835年),唐文宗与朝臣密谋,准备一举歼灭宦官势力。结果由于失密,反被宦官所制,上千朝臣被害,史称“甘露之变”。事后,唐文宗遭宦官挟持,形同傀儡,心中非常郁闷。一日,唐文宗在园中观花散心,不禁黯然泪下。沈阿翘见状,请求为皇上跳舞解闷。她表演了一曲《何满子》,边唱边跳,歌声流畅,舞姿优美。《何满子》歌舞大约比较符合唐文宗此刻的心境。表演完毕,唐文宗赏赐沈阿翘金臂环。唐文宗后来还选拔了一些宫女,作为沈阿翘的弟子。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开成五年(840年),年仅31岁的唐文宗郁郁而终,其弟唐武宗即位。可是,唐武宗同样是一个短命皇帝,年刚32岁就因滥食丹药一命呜呼。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病重,其妃嫔孟才人在病榻前侍候。孟才人因为善歌而深受唐武宗宠爱。唐武宗问她:“我或将不久于人世,你何去何从?”孟才人回答说:“皇上不在了,臣妾也不想活在世上。”这大约正是唐武宗想要的答案,也就默许了。这时,孟才人要求唱一首歌来表达自己的哀伤,唐武宗同意了。孟才人于是唱了一曲《何满子》。由于歌声极度凄凉悲伤,闻者无不涕零。一曲终了,孟才人昏倒在唐武宗病榻前。唐武宗急召御医抢救,可御医的结论是:“身体尚有余热,但肝肠已寸断。”佳人就此香消玉殒。不久,唐武宗也死了。入殓的时候,棺材居然抬不动。有人猜测唐武宗大约是想与孟才人合葬,于是将孟才人的棺材抬来。然后,唐武宗的棺材果然变轻了。尽管故事有点离奇,却也算得上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佳话。

大中三年(849年),隐居丹阳的诗人张祜,听说了孟才人殉情的故事后,一连写了三首诗感怀。《宫词二首·其一》写道:“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短短20字,写出了幽居深宫的女子极其悲惨的一生,堪称宫怨诗中的经典之作。《宫词二首·其二》也是抒发宫人思乡、失宠的伤感:“自倚能歌日,先皇掌上怜。新声何处唱,肠断李延年。”另外一首《孟才人叹》,则描述了孟才人的生平事迹:“偶因歌态咏娇嚬,传唱宫中十二春。却为一声何满子,下泉须吊旧才人。”张祜的这三首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借孟才人所唱的歌曲《何满子》来烘托诗的哀怨意境,从而达到感人肺腑的效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此外,晚唐诗人尹鹗、李珣、薛逢等,也留下了以何满子及其歌舞为题材的诗作。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还记载:“荆州贞元初,有狂僧善歌《何满子》。”意思是:唐德宗贞元初年,荆州有位性格狂放的僧人善歌《何满子》。连僧人都善唱《何满子》,说明这首歌曲十分普及。

创作于盛唐开元天宝年间的《何满子》,流传百年长盛不衰,可见其确实具有非凡的艺术感染力。《何满子》经久不衰的原因,可能与中晚唐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有关。安史之乱前,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风尚以慷慨激昂、豪情万丈为主调,文艺作品充满着乐观情绪。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社会矛盾日渐尖锐,描写失意彷徨、感时伤怀的文艺作品逐渐成了主流。悲怆的《何满子》,可能正好满足了中晚唐时期人们的心理需求。

文艺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反映。从《何满子》百年流传过程中,我们分明看到了唐朝盛极而衰的轨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