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吉春亚

  北京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全文字数:3582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如果我们读了一些流俗众的书,那么我们汲取的可能是那些不健康的知识,很可能还会助长傲慢的情绪。以为自己读了很多书,但是获得的不是智慧。

  孩子们之间的差异,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也许,我们能从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中,找到答案……”

  爱哲学,爱智慧

  若有启发,欢迎转发

  1

  推荐理由

  推荐理由一

  我们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

  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14岁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使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等诸多哲学家的思想,跃然纸上。

  该书自1991年出版发行后,长期雄踞各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在欧洲、美洲和亚洲发行了几百万册,一度名列德国和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之首,被誉为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被欧陆许多学院选为哲学教科书。

  有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推荐理由二

  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了解哲学?

  周国平曾说过:

  “如果你只想让孩子现在做一架应试的机器,将来做一架就业的机器,当然就不必让他‘学’哲学了。可是,倘若不是如此,你更想使孩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哲学就是‘必修课’。

  通过对世界和人生的那些既‘无用’又‘无解’的重大问题的思考,哲学给予人的是开阔的眼光、自由的头脑和智慧的生活态度,而这些品质必将造福整个人生。”

  哲学,是研究一切科学的科学。它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它源于个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未知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探索。

  “我是谁?”

  “我从哪儿来?”

  这两个再普通不过的问题,却让我们成人回答的越来越无趣。

  但同样的问题,孩子的答案却出彩的多,

  “我是从火星来拯救地球的。”

  “我是向日葵,见到阳光时我才会充满活力。”

  ……

  孩子,仿佛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比我们更加“领先”。

  所以,当孩子再眨巴着那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问道:爸爸妈妈,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时,作为家长,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从书中寻找答案,培养他们探索、求知的精神,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

  推荐理由三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哲学世界”。

  哲学,事关每个人的幸福,但并非每个“学过哲学”的人,都会幸福。

  就现实而言,很少会有成年人认为自己的思维存在问题,并基于这样的认识,将这种有问题的思维传递给孩子。

  这就好比,很多成年人并不认为“哲学”多有用,甚至对“哲学”嗤之以鼻。但事实上,他们的一生一直被“自己固有的哲学”所左右,这就是人与人产生差距的原因。

  反观,那些自幼经过“哲学训练”的孩子,后来的人生到底怎么样了?

  2015年,英国杜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有3000名小学生中,进行的为期一年的随机跟踪对比研究表明,经历过哲学启蒙教育的孩子,在写作、阅读、数学、理解力、思维认知等方面,明显优于没有经历过哲学启蒙的孩子。

  研究人员认为,哲学的“疗效”引导孩子们进行了一些新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尝试,使得孩子们更懂得和善于如何思考,如何运用逻辑思维,如何直击本质,如何融会贯通。

  哲学,是一个认知与思考,再认知与再思考的过程。而是否拥有这些技能,则是人与人之间产生差距的根本原因。

  2

  关于本书

  《苏菲的世界》封面

  《苏菲的世界》家喻户晓,奇妙有趣,魔幻怪谈,但又晦涩深邃,让人抓狂。

  但是,它却是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必须要看的书!

  不仅因为它是二十世纪百部经典著作、最简明有趣的哲学入门书,更是因为在这本书中,我们的孩子可以找到真正的自己,学会思考,懂得思辨,提升认知,完成生命的回归。

  它讲述了一位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奇异的信:

  我是谁?

  我从哪儿来?

  我将要往何处去?

  与此同时,她收到一封古怪的明信片,上面的收件人是“请苏菲转交给席德(Hilde)”,邮戳来自黎巴嫩。

  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便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

  而后,在一位神秘导师艾勃特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而这本书,最终也以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告终,引发读者们的思考。

  真心希望,对本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电影《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摘录

  书中所涉哲学家及其主要哲学观点总结

  部分简要节选

  从中也可窥见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苏格拉底

  承认自己无知,“爱智慧”。“苏格拉底式的反讽”;认为知识源于内心;“知善者必能行善”,跟从自己的价值观可得快乐;关注人在社会中地位。

  柏拉图

  关心的永恒不变的事物与“流动”事物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将其加以联系。追求永恒的“真善美”;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把世界分为“理型世界”与“物质世界”。其中理型世界中存在着物质世界所有形象的“模型”;理想国与男女平等观。

  亚里士多德

  感官世界先于理念世界。.自己感官未曾经验过的事物就不可能有意识。意识源于体验。(经验主义)形式存在于事物中,与质料不可分割。实在界(感观世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自然哲学家

  帕梅尼德斯

  万物亘古长存。世上没有真正的变化;在感觉与理性中信任理性。

  赫拉克里特斯

  世物是流变的。相信理性,但信任感觉。

  泰利斯

  万物源于水,又复归于水。

  泰利斯

  恩培窦可里斯

  水火气土四根说。万物中各有四根一部分,“爱”使事物相聚,“恨”令其分离。将物质与力量分开。

  安纳萨哥拉斯

  万物由“世界细胞”构成,无限可分,须弥芥子。认为别的星球上可能也有人类。他并指出,月亮自己并不会发光,它的光来自于地球。同时他还解释了日蚀的现象。

  德谟克里特

  原子虚空论,原子形状不同,不可分割。唯物主义者。

  近现代西方哲学家

  马克思

  唯物主义者。认为我们的思考方式有一大部分受到社会中的物质因素的影响。他提出,促成改变并因此把历史向前推进的,其实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力量。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马克思

  达尔文

  提出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弗洛伊德

  提出潜意识理论,主张人和他的环境之间不断有一种紧张关系存在。以“本我,自我与超我”(本能的意识,本能与现实妥协的意识,规则与理性意识)解释心理现象。

  笛卡尔

  提出以建立“数学化”哲学体系的方式探索哲学问题,二元论。提出怀疑论,认为生命唯一真实的是思考,“我思故我在”。提出理性主义,“越能被理性认同,就越真实”。

  康德

  认为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念,是我们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而得到的。“事物本身”和“我眼中的事物”不一样的。我们永远无法确知事物“本来”的面貌。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眼中“看到”的事物。

  康德

  黑格尔

  “世界精神”是文化的集合,它受时代局限,但朝“更了解自身价值”的方向演进。没有“永恒的真理”和“永久的理性”;“正,反,合”的辨证法,存则必有反,反则必趋和。“从纯粹逻辑或哲学的观点来看,两个观念之间总是存在有一种辩证式的紧张关系”。

  洛克

  认为我们的心灵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先透过感官而来的。

  休姆

  断定人有两种知觉,一种是印象,一种是观念。‘印象’指的是对于外界实在的直接感受,‘观念’指的是对印象的回忆。认为人没有不变的自我。心灵是‘一个剧场。在这个剧场里,不同的感官认知在各种位置和情况下轮流出现、经过、再现、消退及融合’。休姆指出,我们心中有的只是这些来来去去的知觉与感觉,并没有一定的自我同一性。

  祁克果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而不仅仅是整体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我们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主观真理论”,认为可以被清晰把握的事物不值得关注,与己有关的才有价值。存在主义者。

  萨特

  存在主义者,认为哲学应该把人存在的情况作为出发点。人并没有一种不变的本性,生命没有固定的意义。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创造自己的生命,赋予其意义。

  萨特

  3

  关于作者

  乔斯坦·贾德

  乔斯坦·贾德(本书作者),1952年生于挪威,曾担任高中哲学教师多年。1986年出版第一部作品《贾德谈人生》,迄今出版了19部作品。

  他的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已翻译成64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4500万册,被誉为“二十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奠定了贾德全球十大作家的地位。

  乔斯坦·贾德(本书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讲故事手法,吸引了整个世界,其作品始终执著于人生本质与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与思考。

  他曾在一篇采访中说到:

  “我们要去激励孩子们的梦想,不是让他们一直沉浸在幻想当中,而是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把好奇心转化为孩子前进的动力。”

  好奇心是一切探究前进的动力,而哲学正是启发孩子好奇心的钥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