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6月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睿 周逸 通讯员 李潇鹏)从杭州市区出发,往西南方向一路行驶,两侧景色从高楼大厦逐渐变换成茶园、竹林和农田。绕过蜿蜒山路,辗转间就到了富阳导岭村。这里,是手艺人闻士善的家。

一个支架、一部手机,连上网,闻士善就开始了网络直播。相比于短视频平台上大部分直播间的喧闹,他的直播间恬静、闲适,一如他远离城市喧嚣的家。手机这头,闻士善左手不停地转动着伞骨,右手则拿着刷子,熟练地给伞骨刷上用木薯淀粉熬制的环保胶水,偶尔,他停下手中的活,和网友交流几句。

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阳油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这位爱“赶时髦”的大叔,30年来不断在坚守中创新,撑起了非遗传承的一片天,使得富阳油纸伞在国内外市场绚丽绽放,墙内墙外齐芬芳。

重拾油纸伞“内外兼修”

延续了千年传统手工技艺的油纸伞,曾是人们遮风挡雨的重要工具。因为盛产竹子,制伞曾成为富阳导岭村主要的手工业,闻士善的父辈们以此为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钢架伞的出现,油纸伞渐渐退出市场,迫于生计,村里人逐渐放弃了做伞。

到了九十年代,当时村里还有一部分闲置劳动力。“当年的老村支书跟我们闲聊时谈起,想恢复油纸伞的生产,增加一些村民收入。”那时闻士善27岁,村支书的话,让儿时父亲做伞的身影重新浮现在他的眼前。虽然因中断多年,部分制伞技艺失传,闻士善还是下定决心重拾老底子的手艺。

锯伞骨、做伞盘、穿伞架、糊伞面……闻士善一边跟着父亲学,一边又去别处“拜师学艺”,逐渐掌握了手工制作油纸伞的72道工序。然而,伞是做出来了,市场却不好。“都是老套的东西,跟不上时代,没人要。”闻士善说。

顺应潮流才能生存。过去的油纸伞是生活必需品,而现在有了钢架伞,油纸伞得实用性和观赏性俱佳,“内外兼修”。闻士善不断摸索,在选竹、锯竹筒、切片、打洞、开槽、穿装饰线、油漆、折伞等每一道工序上精益求精,最后将72道工序增加到了106道工序。

过去的油纸伞使用的是伞骨开槽工艺,骨架不够牢靠,闻士善大胆借鉴日本油纸伞制作中的夹片工艺,增强油纸伞抵御大风大雨的强度。为了实用与美观俱佳,闻士善将油纸伞的伞骨从22根增加到36根甚至44根,“伞骨密了,自然就好看了,同时防风性能也增强了。”

30年来,闻士善不断创新技艺,来适应时代发展。比如他所作的伞,涂的是自己用木薯淀粉熬制出来的环保胶水,刷的是经过改良后留有一股清香的防水桐油,最后上在伞骨的油漆也是环保的腰果漆。在他的作坊里,记者几乎没有闻到刺鼻异味。

有人劝他,现在油纸伞只要好看就行了,实用性不用太强,这样做得快卖得也多。闻士善摇摇头,“虽然非遗确实应该顺着时代改变,但是油纸伞以前就是实用性的生活用品,如果在这方面改变了,本来的味道就没有了。”他怕改革以后,后人就体会不到油纸伞的工艺,都以为只是用来拍照的了。

2011年,闻士善成为全国《纸伞》行业标准制定工作的主要起草人。3年后,他又参与起草了全国《油布伞》轻工行业标准制定工作。

传统非遗跻身“洋”市场

拿着改良过的油纸伞,闻士善信心满满。2003年,他带着几把油纸伞,去义乌探寻市场,“当时一把伞我打算卖28块,我心想这么好的东西,肯定抢手。”

只是没想到,义乌小商品市场里的油纸伞5元一把。“连零头都够不上,心里拔凉拔凉的。”失望的闻士善,怏怏而归。

不过,这趟义乌之行并非没有收获。虽然价格没被市场认可,但闻士善手中油纸伞的质量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闻士善想着:要不试试国外市场?

义乌回来,闻士善直奔浙江省一家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当时公司的人建议我卖到日本试试。”

作为村里第一个装电话机的人,爱赶时髦的闻士善立刻购置了一台电脑和一台数码相机。用相机拍下油纸伞的照片,用有道词典将中文翻译成日语,一起发到阿里巴巴网站上,并留下了邮箱。那时开始,日本的订单络绎不绝,成功打开了销路。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基本上成为闻士善油纸伞100%的销售地,后来他又接连开通了美国、澳大利亚、西欧以及中东市场,并且深受客户欢迎,平均每年销售额可达200万元。

“闻叔的伞”成国内“网红”

市场成功打开,油纸伞不愁销量,但闻士善心里总还是有遗憾:“墙内开花墙外香”,仿佛全世界都在用中国人的油纸伞,却独独难以打开国内市场。“油纸伞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得靠中国人才能传承下去。”

转机出现在2018年,一心想要传承油纸伞非遗文化的闻士善参加当年的杭州文博会,吸引了一家专门运营非遗的公司。他们提出通过短视频来帮助传播油纸伞制作技艺时,闻士善心动了。年近六旬的他又“赶了次时髦”。

2018年11月28日,闻士善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第一条视频,就获得了1.6w点赞,“太好看了!”“好喜欢,都要看哭了……”“想穿着汉服,配油纸伞。” 网友们好评不断,纷纷表达着对传统制伞工艺的支持与关注。“闻叔的伞”火了,闻士善看到了希望。

“闻叔”边做伞做直播

如今,“闻叔”已经发布了近300个视频,尤其疫情期间,几乎每天一条。视频中,闻士善向网友们讲述着这些年的制伞经历,砍竹、劈伞骨……一堆散落的竹料在他粗糙的双手下,一步步打磨,一把把精致的油纸伞逐渐成型。

和着古典悠扬的轻音乐,人们仿佛看到了戴望舒笔下那位撑着油纸伞,在雨巷中行走的江南女子,烦躁的心逐渐归于宁静。粉丝近百万,获赞破千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闻叔的伞”下,感受着非遗之美和匠心力量。“去年平均每个月能卖10万多元,今年虽受疫情影响,但每个月也有七八万。”闻士善说。

花香引蝶来。最让闻士善欣慰的是,不少年轻人主动联系他,想要拜师学艺。精挑细选后,如今“闻叔的伞”有了两位“后浪”传承人。同时,社会各界对纸伞制作技艺也越来越重视,他被邀请到杭州一些高校开设选修课,“几秒就被学生抢完了。”

离开时,闻叔一路相送。路过离他家不远处的一处山坳时,他兴奋地说:“看,就这里,马上要造一个油纸伞工厂了!”

于他而言,油纸伞“未来可期”,而他眼中,分明有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