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张来自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心理科的诊断书,让张旭(化名)妈妈异常震惊:她刚满12岁的儿子,被诊断为重度抑郁和中度焦虑。

张旭(化名)的诊断书

由于数学成绩不好,张旭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本来对上学就有抵触情绪。现在要开学了,7月份还有毕业考试,这都让张旭陷入焦虑,“考试我什么都不会怎么办?”他近乎绝望地问妈妈。他已经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了,这阵子消瘦得厉害,晚上不睡早晨不起,在妈妈看来是“散漫自由”“缺乏自律”,没想到是精神情绪出了问题。

张旭妈妈曾经特别盼望开学,以为孩子可以走向“正轨”,孩子的暴躁和抵触也被看成是青春期的“标配”,殊不知,对于某些孩子来说,开学反倒成了“噩梦”的开始。

在问诊中,张旭妈妈发现来看心理疾病的孩子不在少数,有的很亢奋,喋喋不休说个不停;有的则沉默不语,医生怎样引导也不开口。她不禁想问,现在孩子都怎么了?

无独有偶,在外地求学的小祖(化名)这几天也在闹情绪,不想回到学校,有时甚至哇哇大哭,求妈妈能不能把她的学籍转回秦皇岛?甚至喊“不想活了”!

小祖妈妈愁坏了,这几天不敢督促女儿学习,带她去海边散心。原来小祖的数学成绩总上不去,在家上网课还好,一想到回学校要面对老师就压力山大。另外,本来高一上半年小祖已经逐步适应学校紧张的学习、同学间激烈的竞争,但这个超长假期过得太舒服,小祖一想到又要回到学校“艰苦”的环境中就特别抵触。

其实,还有很多像张旭、小祖这样的家庭,经历了学校停学、网络教学、作息混乱、家庭矛盾频发的阶段。每个家庭成员都在尝试自我调整心情和相互的关系结构。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学生和家长需要专业心理人员介入?如何自我评测心理状态?

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幺聪敏女士,就长假期间,孩子容易经历与激发的情绪因素,学习障碍因素以及因此引发的亲子关系,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问:长假期间,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么聪敏:近三个月的心理健康咨询数据统计,学习压力导致亲子关系失调占80%,孩子可能出现逆反心理、迷恋网络、考试焦虑、厌学等状况。如果您的孩子出现入睡困难,夜间容易惊醒,或者早晨过早醒来、对各种信息过于敏感、紧张......这就暗示,您的孩子心理可能 “生病”了。

问:哪些情况提示学生的心理状况出现了问题?

么聪敏:容易愤怒,不能静下来做事情、沉默寡言、失眠、食欲下降、敏感多疑、易紧张、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提不起兴趣等,这些都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指标。

问:能否通过简单的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心理状态?

么聪敏: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非常简单的小工具,叫做PHQ-4,是一个简单又专业的心理评估工具:在过去两周里,您感觉自己被以下症状所困扰的频率是?

评分的方法也非常的简单,问题1+问题2的得分如果超过3分,或者问题3+问题4的得分如果超过3分,均提示学生可能已经存在心理问题。

问:有哪些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放松和缓解?

么聪敏:您可以和孩子共同使用这样的方式来疏导不良情绪:1、呼吸减压法:可以通过呼吸来调整自己的呼吸频率让自己的心态慢慢平和下来,不再焦虑紧张。2、冥想法减压:闭着眼睛静思也能让我们身心放松,可以任意想象自己在静谧的空间里,那种状态屏蔽了其他的纷扰,轻松自由。3、倾听舒缓的音乐 4、培养一两个兴趣 5、动一动,走一走,培养运动兴趣。

问:作为家长,我们能做些什么?

么聪敏:孩子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是家长的问题。比如,孩子沉迷网络,要考虑是否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和关爱缺失。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保持冷静,理性分析,积极而不心急,减少负面情绪的传递;减少主观评判,耐心倾听,倾听就是爱,了解中有医治;关注日常行为,寻找积极有力量的事件或做事瞬间,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

问:初、高三学生,如何面对生活学习节奏的变化?

么聪敏:让生活作息维持规律是应对这一突发变化的必要条件,列一个日常生活计划并认真执行,避免自乱阵脚;除紧张的学习生活外,适当安排自己平素喜欢的、带来充实感、愉悦和放松感的活动;面对自身的情绪波动,不批判,不责备,如果出现应有效地打断。

最后,她建议父母,遇到由学业导致的亲子关系障碍,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遇事不偏激、不指责、不评判。这是孩子给家长出的一道人生题,需要共同参与给出答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