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作人员与贫困户的结对帮扶,注重激发他们“相信靠自己的劳动,一定能改变贫困生活”的志气,从细微之处精准用力的工作方法,让扶贫成效事半功倍。当外部的帮扶之力与村民们迸发出的“我能行”的内生动力凝聚在一起时,一幅生动的脱贫画卷,以勤劳为底色,在灵山脚下迅速绘就。

在左溪村采访,村民们的勤劳朴实,让记者印象深刻。

酒坊老板余达兴,年收入已超10万元,生活蒸蒸日上,但还保持着每天凌晨5时起床,忙碌到晚的习惯;“农家乐”老板舒小琴,盖起了洋气的4层小楼,但还是既当“总经理”又当“大厨”“店小二”,忙个不停。他们都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虽早已摆脱贫困,但他们依旧以勤劳的本色,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大步向前。

而仍在奋力夯实脱贫之路的龚水彬夫妻俩,养牛、采制野生石茶、在房前的山洼里种下200多棵马家柚,“天天有做不完的事”。他们希望依靠自己的双手,尽快将贫困甩得更远一些。

在脱贫之路上,左溪村的村民们正是用自己的勤劳抓住了机遇。

依托灵山风景区的开发,曾经的穷乡僻壤,变成了道路通达、游人如织的兴旺之地。景区管委会与村庄的结对帮扶,因地制宜走“旅游 ”的路子,让脱贫攻坚有了大方向;工作人员与贫困户的结对帮扶,注重激发他们“相信靠自己的劳动,一定能改变贫困生活”的志气,从细微之处精准用力的工作方法,让扶贫成效事半功倍。

当外部的帮扶之力与村民们迸发出的“我能行”的内生动力凝聚在一起时,一幅生动的脱贫画卷,以勤劳为底色,在灵山脚下迅速绘就。在灵山风景区开放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左溪村就顺利实现了脱贫的目标。

“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朴实的村民们,用自己的勤劳,诠释着这朴实的道理。(尹晓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