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此前从德国逃出来的政治犯,大多跑到法国的外国军团中作战,希特勒曾命令隆美尔将非洲军团俘获的这些人就地枪决,但是隆美尔却对这道命令置之不理。隆美尔自从非洲回来之后,希特勒交给他两把元帅权杖。

从少将晋升为元帅,他只用了3年时间,53岁被逼自杀!希特勒是隆美尔的伯乐,隆美尔为何谋刺希特勒?真相究竟为何?

都说乱世出英雄,残酷的战争,给无辜平民以巨大创伤,也给予了一些军事天才大展身手的舞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就涌现出过一大帮能征善战的猛将。因为战争的特殊性,将帅们的升迁之路,比和平时间在迅捷得多。例如,德非洲军团司令隆美尔和苏军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在二战中从少将升迁为元帅,用时都仅为3年,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但是,他们获得元帅授衔,也是实至名归。老黄今天就给你说说隆美尔的升迁之路。

隆美尔的全名为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1891年出生在布伦茨河畔的海登海姆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父和父亲是教师,后来都成为中学校长。母亲是曾经符滕堡行政长官的女儿。与同龄人相比,隆美尔的身材瘦小,对运动并不感兴趣,他当初的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工程师。但是,在1910年9月,在父亲的坚持下,他参加了符滕堡王国皇家陆军,成为一名军官候补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隆美尔只是一个普通的步兵排长,他跟随大部队转战于西线、罗马尼亚和阿尔卑斯山地。

走上战场的隆美尔,他的军事潜能被激发,他不但意志坚定、勇猛过人,而且还成长为了一名“智将”。1917年时,隆美尔已升任少尉连长。在一次战斗中他率领部队大胆穿插,经过50多个小时的急行军突袭到敌军身后,俘获敌军5000多人、火炮30门,隆美尔从此一战成名。一战期间,隆美尔两次负伤,四次获得军功勋章。

一战结束后,隆美尔他历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等职。任教期间,隆美尔出版了个人的军事专著《步兵攻击》,书中“进攻、进攻、再进攻”的军事思想受到希特勒的赞赏。1938年,隆美尔受到了希特勒的接见。因为受到希特勒的赏识,隆美尔才获得了飞黄腾达的机会。

希特勒觉察到隆美尔喜欢追求声望和荣誉后,便利用了他的这种心理。希特勒和隆美尔在戈斯拉尔第一次会面,一部彩色电影显示了希特勒是如何检阅一支仪仗队的。在希特勒身后是一位戴着钢盔的矮小、瘦弱的军官(隆美尔),他把希特勒衬托得特别高大。1939年,在德国国防军袭击波兰前不久,隆美尔被提拔为元首大本营的指挥官,并且没有经过总参谋部的培训就被晋升为少将。

1940年初,隆美尔调任第7装甲师的师长。当年5月10日,希特勒发动了蓄谋已久的闪击法国的行动,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一马当先,成了德军的“先锋官”。6月20日,第7装甲师占领了法国西北部港口城市——瑟堡,成为最先抵达英吉利海峡的德军部队。

在40天的战斗中,隆美尔的装甲师前进了350多千米,俘获法军9.7万人、装甲车辆485辆、卡车5000辆、火炮数百门,而第7装甲师仅仅只付出了伤亡2000余人的微小代价。隆美尔在法国战场指挥的第七装甲师被对方士兵称为“幽灵师团”,因为它能出现在对方意想不到的地方。此战过后,第7装甲师成为德军装甲部队中战绩辉煌的王牌师,而隆美尔也荣获了一枚由希特勒亲自颁发的“骑士十字勋章”。

从法国战场凯旋,隆美尔晋升为陆军中将。1941年2月6日,隆美尔奉命前往希特勒在柏林的办公室。在那里,希特勒递给他一本印有英国北非远征军司令奥康诺中将照片的杂志,隆美尔马上主明白了希特勒的意图——德国要出兵北非,帮助在即将崩溃的意大利军队挽回败局。当时与德国结盟的意大利人在北非同英军的作战中大败,希特勒命令组建非洲军团,帮助意大利人摆脱困境。

很快,隆美尔被任命为德国非洲军团司令,并于2月12日先期抵达了北非。隆美尔到达北非后,立即以手中仅有的两个德军步兵营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身着沙漠迷彩服、头戴钢盔的德国士兵顶着灼热的烈日雄赳赳地走过阅兵台,这让意大利人深感震惊。此外,隆美尔命令组建伪装甲部队,以迷惑敌方的侦察。当真正的德国装甲部队投入战场时,他又命令战车必须绕居民区行驶,好让敌人摸不到自己的实力。

3月31日,利用英军调防,轻敌的有利时机,隆美尔采取大胆行动,指挥一个德军装甲师和一个意大利装甲师组成的混合部队向英军发起了攻击。英军一时间措手不及,不到一个星期就狼狈地退却了近300千米,而德军则像恶狼一样在身后紧追不舍。隆美尔率领着他司令部的指挥人员成员乘着指挥车,冲在部队战斗最激烈的地方,亲自进行战场指挥。4月6日,英军第8集团军司令奥康诺中将在撤退途中被德军先头部队俘虏,德军占领了除港口托卜鲁克以外的大片地区,而隆美尔的不少坦克只剩下了“一汤勺”的油料,机枪也只剩下了最后一排子弹。

6月,隆美尔被任命为德国“非洲装甲集团军”司令,晋升装甲兵上将。由于隆美尔灵活使用机械化部队,不给敌军喘息机会,所以,不到一个星期,英军就从昔兰尼加的西界阵地后退了二百多英里;不到两个星期,英军从昔兰尼加的东界后退四百英里,只剩下了一支被围困在托卜鲁克的部队。德军因为隆美尔指挥作战灵活,能够根据沙漠地形、气候等特点用兵,常常以少胜多、从被动变为主动,而称他为“沙漠之狐”。

隆美尔虽然尊敬元首,但他也有抗命的时候,比如,在北非战场就拒绝执行希特勒下达的处决令。因为此前从德国逃出来的政治犯,大多跑到法国的外国军团中作战,希特勒曾命令隆美尔将非洲军团俘获的这些人就地枪决,但是隆美尔却对这道命令置之不理。

尽管隆美尔并不服服贴贴,但希特勒还是在1942年9月将“沙漠之狐”隆美尔提升为元帅,从少将到元帅,隆美尔只用了3年时间。后来成为德国国防部总监的于尔里克·德迈齐埃批评道:“毫无疑问,隆美尔是被希特勒利用了,但是他也乐于被希特勒利用。”

中国有句老话,叫“月盈则亏”、“物极必反”,走上元帅高位的隆美尔,未来的人生岁月,会很快迎来下坡路。早在北非战役期间,隆美尔就预料到德国将会输掉这场战争。地中海上的补给线已不再起作用,因为盟军破译了德国密码并将德国军舰一艘艘地击沉。这时从柏林发来一道命令,让他们坚持下去。隆美尔没有听从,他大骂希特勒:“这简直是疯了!”隆美尔又冒了一次险。他把非洲军从几千公里以外撤回,这成为了战争史上闪光的一页。

1943年3月初,隆美尔不得不离开非洲。希特勒授予他骑士勋章,但是“沙漠之狐”自己清楚:“我已经失宠了。”非洲丢失了。隆美尔自从非洲回来之后,希特勒交给他两把元帅权杖。1943年11月,隆美尔出任法国西线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主要负责加强“大西洋壁垒”的防御工事。据说他还组织人员加固法国沿海的防务以阻止盟军登陆。隆美尔已看出“败局已定”,尽管如此,他还是饱满的精力和热情去执行新的任务。

盟军攻入法国后,隆美尔计划除掉希特勒以实现和平,希望说服希特勒下台,给德国换来最后的安全,为此,他一直把一份列举了希特勒错误决定的备忘录带在身边。但他没有直接参与刺杀希特勒的行动,他觉得“死希特勒可能比活希特勒更有危险”。刺杀希特勒的前3天,隆美尔还乘坐敞篷车视察诺曼底前线。两架英国喷火式战斗机对他发动突袭。隆美尔跳起来,紧紧抓住了挡风玻璃——就像在非洲一样。炸弹炸坏了隆美尔的汽车,他从车上滚下来,鲜血直流。副官把这个失去知觉的人拖到担架上:他头颅破裂,面颊骨粉碎,据说他的左眼永远不能再睁开。在病床上得知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失败,元首还活着。听到这个消息后他面如土色。

隆美尔的传记作家雷米对《图书报》说:“他一生的悲剧是:1、当英军袭击阿拉曼时,他不在非洲;2、当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他在家庆祝妻子的生日;3、当7月20日刺杀希特勒时,他躺在战地医院里。”

1942年9月19日,隆美尔因为疾病回到德国休养,10月24日英军在北非发动进攻时隆美尔并不在前线,接替他职务的施登姆将军又因为心脏病突发死亡,德军陷入了无人指挥的混乱。而1944年6月4日,也就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前两天,原本应当在指挥部值班的B集团军群司令隆美尔驱车回到了家中,因为6月6日是他爱妻露西的生日,结果就在这一天盟军在诺曼底登陆。“7·20”事件发生时,隆美尔正在医院养伤,可这也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8月12日,参与刺杀希特勒的军官戈台勒被逮捕,盖世太保从他箱子里搜出一个文件,上面赫然写着让隆美尔出任未来政府陆军司令的字样。在此之前,隆美尔就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联合英美对抗苏联的计划,但被希特勒严词拒绝,盖世太保怀疑隆美尔因此加入了密谋集团。不久,希姆莱将调查报告向希特勒作了汇报。气急败坏的希特勒下达了屠杀令,让盖世太保给自己的陆军元帅保留一个体面的死法。

10月14日中午,两名盖世太保驱车来到隆美尔的住处。他们给53岁的隆美尔带来了希特勒的最终判决——要么自杀,家属不受牵连;要么在审判后被处决。最终,隆美尔选择了自杀。由于没有详细的资料证明,隆美尔到底是不是参与了刺杀案,以至于他的死亡原因成为一个悬疑。有人认为他可能是希姆莱等人栽赃陷害;也有人认为,他可能参与刺杀案,孰是孰非,得由历史去评说了。一代名将就此陨落,不禁令人唏嘘。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