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學是相對於官學而言,古代私人創立的學校,它與官學一樣都起着教化大衆的作用。我國古代有官私學互補之勢,官學興盛之時,私學是其補充,官學衰落時,教育事業則靠私學維持和延續。私學興起有着深刻的歷史背景與社會根源,在重大變革時期,私學在悄悄的發展,慢慢產生深遠影響。

一、回望私學產生的背景,促成私學萌發的必然條件

春秋時期,社會生產力得到發展,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具體表現在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有了巨大的進步,爲私學的產生提供了經濟基礎。經濟達到一定水平便可以養活更多腦力勞動者,由此出現更多傳道授業解惑的人,爲私學的出現提供了教師來源。

兩大階級相互鬥爭,爲取得權利,需要知識的浸染。隨着時間的發展,地主階級不斷發展,地主階級逐漸趨於優勢地位,奴隸主貴族統治逐漸被地主階級所代替。奴隸主與新興地主階級爭奪政治權利,無暇顧及學校教育。

貴族子弟對於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此時的春秋戰國,主張選賢任能,社會上不少人渴望得到政治權利,則需要相應的科學文化知識,私學爲他們提供學習的途徑。

奴隸制國家日趨衰落,人才的稀缺性。教育由原來“學在官府”變爲“學在四夷”,出現學術下移現象。與此同時,原來西周的官吏爲了生計需要去各個諸侯國遊說,各個諸侯國和卿大夫也需要士爲他們服務,士的出路漸廣,士階層由此得到重視。各個學派爲了獲得諸侯的認可,都大力培養人才。士的需求量大增,也促進私學的發展繁榮。

二、順應大環境,推進私學的演變之路

(一)打破“學在官府”傳統,私學萌發新芽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大大提高,私學的興起與發展,直接推動了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春秋戰國時期的私學主要是私人講學活動。孔子是是私人講學活動的的創始人,他打破“學在官府”的傳統,創辦私學,私學的發展由此開始萌發新芽,並逐步走向繁榮。

大師摯適齊,亞飯幹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鼗武入於漢,少師陽、擊磬襄入於海。 —— 《論語·微子》

當時的稷下學宮,是齊國君主在臨城淄門外創設學宮,招攬天下賢士和各派學者在此辯論、著書立說,形成了學術發展的興旺局面。它是一所兼備官、私兩種性質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學府,學宮具有獨特的教育特點。

遊學是其教學方式之一,學與教有充分的自由,學生可以來此求學,教師可以在此招生傳授。秉持着來者不拒,兼容幷包的思想,推動了戰國思想的發展,也體現着私學的發展進步。

主張“無爲而治”,私學燃起希望之火

私學從漢代開始崛起,比起秦代有巨大進步,可以說私學在漢代燃起希望之火。漢代統治者吸收秦的教訓,重視知識分子的作用,廢除了“挾書令”,也沒有對私學進行打擊甚至摧毀,反而持有包容,支持鼓勵的態度。

漢代統治者,在政治上主張“無爲”而治。所謂“無爲而治”並不是朝廷放任不管,而是不多加干預。給予國內政治、經濟、文化一定的空間和權利,讓它們自由發展,以期獲得更好的成果。正是如此,漢代統治者對私學也不多加管束。私學得以在漢代復興,燃起希望之火。

漢武帝爲了鞏固思想上的統治,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以經文經學爲官學,但並沒有阻止私學的發展,古文經學則通過知識淵博的學者依靠私學傳播。因此這一政策也促進了古代教育事業的發展。

在這一階段私學對教育起的作用甚至超過了官學,這一階段私學幾乎承擔了大部分的基礎教育工作。到漢中期,私學的學習和教學經歷也成爲選仕、做官的重要依據,這些政策無疑帶動了私學的發展。

漢代民間私學尤其興盛,且開始出現有教育程度之分的書館和經館。

1、啓蒙階段性教育——書館

書館屬於啓蒙教育階段的教育,主要進行識字、算術和書法教育,並且注重學生的思想觀念的培養和倫理道德的傳授教學。一般官學大都重視大學教育,而對於小學的啓蒙教育卻關注甚少,甚至是無力顧及的。

漢代的書館不同,它所使用的書種類豐富,主要有《三字經》《千字文》《急就篇》等。算術學則以《九章算術》爲基本教材。類似於現在的語文與數學,可見在當時漢代私學在小學教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這體現了漢代私學在這一方面較前代又有很大的進步。

2、深層次的傳播——經館

經館不是普通的私學,是較書館來說更上一個層次的私學,是一些學識豐富,有才能的大學者聚衆講學的場所。更加值得提及的是,當時漢代官學只傳授今文經學,而數學、天文學、醫學等自然科學和古文經學則主要靠私學傳播。由此可見,私學在漢代得到相當程度的發展,並且爲後世留下寶貴的文化財富。

亂世中的“興衰交替”,私學在夾縫中求生存

1、私學應運而生

私學興起在春秋中葉,達到鼎盛是在戰國中期。當時,由於正處在下坡狀態的官學,不能爲日益加劇的政治鬥爭提供更多人才而爲士提供了機遇。士得到重用,諸侯都養起了士。等到戰國中期,政治鬥爭激化,諸侯養士的潮流加劇,私學應運蓬勃發展。

私學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發展狀況和在秦代的發展狀況形成鮮明對比,前者是萌芽發展,後者是極力滅絕。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爲了加強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政治的需要,頒佈“挾書”令,下令焚書坑儒、罷黜百家、嚴禁私學。秦推崇法家思想,採取“以法爲教”“以吏爲師”的文教政策,私學雖遭摧殘,但也沒有滅絕。

漢代初期朝廷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以慰民心鞏固漢代統治。朝廷對於私學的態度是支持的,私學開始走向進一步發展,此時蒙學也已出現。

2、私學受到衝擊

私學在唐代得到進一步鞏固發展。唐宋時期,官學發展前景較好,前景光明。科舉制也一天天發展壯大完善,伴隨着官學的逐步完善,私學不可避免受到影響,不論是高級私學還是中級私學都遭受不同程度的衝擊。與它形成對比的是蒙學,蒙學比私學還要低一層次,但它得到了發展,私學因此受到了一定的衝擊。

私學發展到宋代經歷了波折但並未消亡還努力發展,出現了書院,到了明清時期,相比較於私學,蒙學更受歡迎,清初的高級私學還受到了文教政策的影響,私學可以說是在艱難的環境下慢慢發展,因爲大環境因素而受到衝擊。

3、私學呈現的特定規律

通過歷史朝代的變遷,看私學的發展呈現出特定的規律,一般出現在重大社會變革時期,受到周圍文化、政治、經濟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除此之外,官學的發展與私學的發展大致呈現反向關係,官學越衰微,私學就越興盛,反之,則越衰微。

三、整體回顧,私學影響源遠流長

私學使學校從官府中解放出來,使私人在民間也可以創設學校,教書育人。一般而言,官學對教育對象或多或少有等級限制,總是出現貴族弟子優先或享有特權的現象,甚至在某些時代官學成爲普通百姓只可想而不能做的事,是屬於貴族弟子的特權。

私學因爲大都繼承孔子“有教無類”的傳統,使得它的接受教育的對象擴大不再是貴族子弟。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普通民衆也可以進入私學學習。這在無形之中提高了民族的文化水平,有利於對民衆的教化及民間社會的管理。

私學對中國傳統學術的傳播與發展也做出巨大貢獻。私學的教學內容廣泛,兼容了儒佛道的思想。例如秦代崇尚法律,焚書坑儒,以法爲教,而法家之外的學術流派,在禁私學的禁令中仍然通過私學繼續得到傳播和發展。秦末戰亂,私學仍然存在,講誦教學不斷。漢代初期官學還沒有形成,各種學術流派都以私學方式傳播。

漢代古今經學一直爭論不斷,雖今文經學常居主導,但古文經學也依靠私學不斷傳播發展。二者在不斷爭論得到發展完善,私學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進二者發展的作用。不僅如此,歷代私學大師,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學術有成者都有著作流傳於世,這些著作充當起傳播中國傳統學術的作用,使後人在研究時有跡可循,有史可查。倘若沒有私學的出現和大規模的傳播,也不會這麼多經典之作流傳於世。

私學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在某些朝代也經受了沉重打擊,即便如此私學也沒有消亡,存在即有它的理由。我國古代一直存在着官私互補,私學在官學衰落時出現,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傳播文化、教化民衆,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因官學衰落而帶來的社會影響。私學又因其靈活性而更好教化育人,使得我國古代文明、古代文化得以流傳爲後世所用,所學習。

參考文獻:

《史記》

《漢書·藝文志》

《呂氏春秋·離渭篇》

《左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