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徐州和福州的兩起“網紅蹦牀”事故中,參與者在進場時都被要求籤署“安全須知協議書”,除此之外,經營者沒有提供任何專業教學和現場指導。蹦牀運動在國際賽場走紅後,一些商家敏銳地嗅到其中商機,將這項運動引入公共生活,藉助社交媒體的渲染,原本集專業性與危險性於一身的競技運動項目,轉身一變成爲了沒有參與門檻的“網紅項目”。

原標題:評論丨90後女生摔成截癱,網紅項目的安全不該是“兒戲”

5月25日18點左右,徐州90後醫學女研究生琪琪,與男友小王、表哥小魯相約到當地一家蹦牀館玩耍。在玩一個名叫“人體炸彈”的項目時,琪琪頭朝下猛地摔進了海洋球池內,當場動彈不得。琪琪隨後被送往醫院,在重症監控室躺了三天後轉到普通病房,現在胸部以下仍然沒有知覺,醫生的診斷結果是“完全性截癱”。據報道,琪琪表哥稱,除進場時簽署一張安全須知協議書外,現場並無安全提示、注意事項或者教學視頻。

以“人體炸彈”爲名,這個蹦牀項目的刺激性可見一斑。這個項目的玩法是,一個人躺在厚厚的氣墊上,站在高處的人用力跳在氣墊上,將躺着的人彈入旁邊的海洋球池中。看起來很簡單的操作,實則隱藏着巨大的風險。因爲躺着的人在被彈起的時候處於完全失控狀態,其落地姿勢往往會決定安全狀況——琪琪突遭不幸,正是因爲頭背部首先落地,整個身體因爲慣性被摺疊在了一起。在如此大的衝擊力下,腰椎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不久前,在張家界天門山翼裝飛行失聯的女大學生備受關注,很多人因此對極限運動的安全性表示質疑和擔憂。其實,相比極限運動,一些“休閒運動”的危險性和傷害性往往更值得警惕。究其原因,挑戰極限運動者大多經過專業訓練,做足了各種專業防護和應急預案,而一些看起來沒問題的“休閒運動”,卻往往能在不經意間給人以沉重一擊。

蹦牀就屬於這一類。因爲花樣繁多的趣味性,蹦牀被冠以“網紅蹦牀”之名風靡一時。然而,很多人可能已經忘記了,蹦牀最初是包含雜技技巧的競技體育項目,在國際比賽中屬於體操運動的一種。這種定位,就意味着運動員必須經過長期的專業訓練,才能掌握相關技巧。即便如此,這項運動依然充滿不可預知的風險。就世界範圍來看,蹦牀運動員意外受傷甚至致殘的事例多有出現,“空中芭蕾”優雅的舞姿背後,蹦牀運動堪稱不折不扣的高風險運動。

蹦牀運動在國際賽場走紅後,一些商家敏銳地嗅到其中商機,將這項運動引入公共生活,藉助社交媒體的渲染,原本集專業性與危險性於一身的競技運動項目,轉身一變成爲了沒有參與門檻的“網紅項目”。然而,看起來花樣繁多的蹦牀遊戲,實際上卻一再成爲公共安全的“殺手”。就在琪琪遭遇事故的一週時間內,福州一年輕男子玩“網紅蹦牀”,頸部受損嚴重,醫生診斷爲脊柱脊髓損傷。以一種更爲寬泛的視野來看,“網紅蹦牀”引發的事故已多有發生,每一次事故,都不失爲對公共安全敲響的警鐘。

在徐州和福州的兩起“網紅蹦牀”事故中,參與者在進場時都被要求籤署“安全須知協議書”,除此之外,經營者沒有提供任何專業教學和現場指導。“安全須知協議書”既不是“免責書”,更不是“生死契”,經營者不規範的操作方式以及粗放管理的經營模式,無疑大大增加了蹦牀運動的風險性。初次踏上蹦牀體驗失重感的人們,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受嚴重的身體傷害。

“網紅蹦牀”引發的事故經媒體報道後,相信很多人都會對此提高應有的警惕。不過,僅靠個人提高安全防護意識顯然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類似的網紅項目應該遵從怎樣的管理與監督,應予以規範。顯而易見,“網紅蹦牀”的危險性與遊戲動作關係密切,什麼樣的遊戲動作應該明確禁止,參與遊戲應該掌握怎樣的技巧、遊戲場地應該具備怎樣的資質,這些問題都有必要加以明確。更進一步說,開設“網紅蹦牀”項目應該具有怎樣的准入門檻,相關設備應該如何進行維護保養,也有必要制定統一的標準。

隨着網紅經濟的發展,商家和個人都對網紅項目欣欣然而嚮往之。對於“網紅蹦牀”而言,“網紅”不能掩蓋危險性,公共安全更絕非“兒戲”,只有健全監督管理細節,才能讓參與者從中體驗快樂,而不是咀嚼傷痛。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趙志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