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上映的港片《喜剧之王》可以说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周星驰不仅作为主演,同时也第五次以影片导演的身份参与。虽然说《喜剧之王》仍然保持了无厘头的搞笑风格,但是和以往周星驰作品最大的差异,就是更加突出了喜剧作品本身的悲剧内核,甚至是从《喜剧之王》开始,“喜剧之王”这一称号也成为了周星驰的重要标签。时至今日,在我们提起喜剧大师级人物时,除了国外的卓别林、金凯瑞、憨豆先生等人外,周星驰绝对是华语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人选。

当然喜剧绝不只是电影一种表现形式,而从我们开始熟悉喜剧之王这个并不算严谨的“封号”后,能够与其相提并论的人物却是屈指可数——除了春晚上占据多年霸主地位的小品王赵本山,以及近乎是拯救了相声的郭德纲,再加上多点开花的沈腾。或许这样的举例看上去并不会显得单薄,但是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如此的“硕果”对于整个喜剧领域来说,却并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成绩。

实际上赵本山因为年纪和身体的原因,早在数年前就已经退出了舞台。而郭德纲虽然让大量的国民重新拾起了对相声和传统曲艺的关注,并且在主持上拥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但是其参与的喜剧电影却几乎全部成为了扣分的败笔。相对来说沈腾倒算得上是全方位地发展,除了开心麻花的各大系列话剧,再加上春晚等节目中的经典小品,以及《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等卖座电影,还要考虑到沈腾在各大综艺节目中的优异表现——在拥有非常不错的观众缘和极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品这两个重要前提下,或许沈腾是最为接近“喜剧之王”这一称号的人,虽然很多人仍然会觉得“喜剧之王”这一称号只能属于周星驰……

对于绝大多数的观众而言,更想看到也更需要的,并不是出现重复或是雷同的“喜剧之王”,而是希望更多类型和更多风格的喜剧人和相应的作品。实际上目前的喜剧行业,相对于多年以前来说,可以说是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整个电影行业的飞速发展,也让喜剧电影拥有了更大的平台,传统的电视晚会外,无论是相声还是小品,或者是脱口秀、默剧等其他喜剧形式,也都拥有了更多的展现机会甚至是独立的节目。而网络综艺,甚至是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同样也给了喜剧人更多展现自身的渠道。再加上话剧、脱口秀、相声、综艺式二人转等众多的线下演出渠道,可以说喜剧行业的环境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代。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看似能够让喜剧行业更好发展的土壤中,我们却会尴尬地发现,真正能够成为扛鼎人物的机会,却又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正如我们前文中提到的三人,赵本山虽然退隐,但是其旗下的本山传媒,仍然有大量的二人转演员活跃在各类影视节目喜剧综艺、线下舞台和网络直播中。而郭德纲的德云社,同样也是电视、电影、线下线上全面开花,甚至已经形成了接近于偶像团体的规模。而和沈腾捆绑的开心麻花团队,除了话剧演出外也成为了喜剧综艺和电影投资的主力参与者。甚至可以说,辽宁民间艺术团、德云社和开心麻花,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国内喜剧领域群雄割据的主要势力,像是以李诞为代表的笑果文化和贾玲的大碗娱乐及其他小型团队,则构成了全部的中国喜剧版图。或许正是因为更多的选择和平台及资金的涌入,导致了绝大多数公司、团体或团队的作品,在水准和质量上形成了较大的落差。

喜剧会带给人快乐,但对于很多的喜剧人来说,或许更是要通过自己在一定程度上的“悲剧因子”来为观众呈现出喜剧效果。虽然我们更多地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喜剧之王涌现,但不得不遗憾地承认,无论是时代的背景也好,还是整体的喜剧发展环境而言,整体繁荣的背后,再无喜剧之王的局面,或许真的已经变成了无法改变的现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