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5日,王昊杰向记者展现了另类的“博士论文”——他创建的沈阳东博热工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东博热工),提交了一篇提升“中国智造”水平的答卷:国产首台套智能型低压真空渗碳装备,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核工业和机器人等领域的关键部件和材料生产,并形成了批量订单。”从原始的认知出发,再到工艺模型的原理,王昊杰一点点学习,经过三年的埋头研发,2017年6月,王昊杰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创立了沈阳东博热工科技有限公司,自任总经理。

王昊杰是东北大学今年即将毕业的博士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王昭东教授的指导下,他把一篇篇博士论文“写”在一条条国内生产线上,写在一个爆发力十足的科研型企业里。

疫情期间收获订单

5月25日,王昊杰向记者展现了另类的“博士论文”——他创建的沈阳东博热工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东博热工),提交了一篇提升“中国智造”水平的答卷:国产首台套智能型低压真空渗碳装备,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核工业和机器人等领域的关键部件和材料生产,并形成了批量订单;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单晶叶片的特种凝固装备、涡轮盘梯度热处理原型装备研制成功,并在疫情期间首次获得订单……东博热工正在全力打造国内高端智能装备品牌。

坚定信心埋头研发

2014年9月,王昊杰考入东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在王昭东教授门下攻读研究生。王昭东教授提出了这个课题:“尽早使金属渗碳技术成为国内企业都用得起的技术,你有没有信心去突破?”“我有信心去突破!”从原始的认知出发,再到工艺模型的原理,王昊杰一点点学习,经过三年的埋头研发,2017年6月,王昊杰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创立了沈阳东博热工科技有限公司,自任总经理。

随着我国对制造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企业环保压力不断增大,各地热处理企业纷纷转型升级,东博热工的核心装备恰好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这对师生领衔的团队首先开发出适合航空发动机齿轮的热处理工艺,突破了目前国外高端热处理设备制造商对我国关键模型和专家系统的技术封锁,使高端齿轮的疲劳寿命增加两倍以上。

此后,团队的研究深入到高档数控机床、新型关键材料等十大重点领域,成果显著。

仅40天突破技术垄断

随着公司在国内相关领域知名度的提升,公司达到了百人规模,90%以上都是科研人员,博士、硕士比例超过30%。团队人员除来自沈阳本地,还吸引了北京、上海等外省市专业人才。他们对标法国、德国等国际最先进的技术标准,代表相关领域中的“国家队”水平,与国际巨头对话。

公司前不久发现某重大领域的关键技术性问题,立即汇集机械、热工、真空、冷却、电气自动化等专家分工合作,仅40天就突破了欧美国家的技术垄断,由无到有地实现了首台套的研发。

今年4月,东博热工装备制造热处理产业园开工建设。热处理产业园对于沈阳老工业基地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热处理智能化、绿色化、平台化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互联网+”产品系统,可以一键输入,全部实现智能化,可以通过手机,远程进行操控。

仅仅创立两年多,东博热工在沈阳国家高新区内实现了快速发展,“今年,即使在疫情影响下,我们仍按时间节点推进在建工程和在研项目,预计今年销售收入与去年相比可翻番。”王昊杰说。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傅淞岩

沈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沈阳网)编辑 王沛霆

【来源:沈阳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