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反之,家长是忍让型或者喜欢暴力解决问题,那孩子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会模仿家长,成为同样性格的人,有的则会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另一种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坚定地对欺负say no,这些行为才会逐步远离孩子。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不希望别人看轻自己,甚至欺负自己。但现实却是,总有一些人被欺负,特别是现在一些校园霸凌的事件越来越频繁。

有些被欺负的孩子是因为自己存在某些残疾、疾病、或胖或矮或丑,再或者缺少父母照顾,有的是因为跟别人产生了矛盾冲突,但有时我们又会发现,一些孩子看起来非常强大,比如个子高、年龄大,但却会被个子小、年龄小的孩子霸凌。

于是就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些孩子总是会被别人欺负呢?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孩子的性格问题。

常被人欺负的孩子常有三种性格

1、讨好型人格

这类孩子在与同学朋友相处时,缺乏自己的界限,对于别人的意见、看法以及评价过于在意。为获得别人的好感和肯定,常常会屈从于他人的意识。

这种孩子,当别人发脾气或者态度强硬时,内心就会感到不安,常常会选择退让,以避免冲突。

所以,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常常会被别人在精神上进行霸凌。同时,他们也很容易成为霸凌者的“帮凶”,因为他们不懂得拒绝,当有强硬的人他们加入的时候,这种孩子容易盲从。

2、胆小忍让型

这种性格的孩子胆子小,还特别怕事。如果他们与别人产生了矛盾冲突,他们往往不会据理力争,而是选择忍让。即使发生的事情是不公平的、不正确的,他们也不敢发声,不敢去反抗。

在这种孩子的头脑中常常有这样一个观念:反抗是无用的,还可能激起别人更大的怒气,不如忍一忍,就会风平浪静。

所以,这一类孩子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欺负。

3、不会表达情绪型

弗洛伊德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不过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陋的方式爆发出来。”

遇到一些负面事件,有些孩子会把自己负面的能量指向外部,攻击别人。但有些孩子则选择,转向自己,攻击自我。

当他们遇到欺负时,他们不会去想是别人出现了问题,却会常常想是自己出现了问题。他们对自我的评价体系会产生偏差。

这些负面的能量,在短期内可能没有爆发出来,而是被压抑了。但当它们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么可能会导致这种孩子出现伤害自己的行为,又可能会导致他们采取极端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所以这种性格的孩子非常危险。

性格形成的因素

1、家庭环境

弗洛伊德说,在孩子三岁之前,他生命的底色就已经形成。

随着心理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都认可在孩子6岁之前是培养的关键时期,包括性格的形成。而这种家庭环境的影响,甚至可以追溯到婴儿期。

其次,家长本身的为人处事方式以及性格也是孩子模仿的对象。那些具有高情商,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并解决矛盾冲突的家长及孩子,也能获得更多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

反之,家长是忍让型或者喜欢暴力解决问题,那孩子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会模仿家长,成为同样性格的人,有的则会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另一种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

2、社会环境

学校里的环境,孩子周边的朋友以及同学,乃至生活环境当中,周边常常接触的邻居和他人,都会对成长期中的孩子产生作用,尤其是处于比较敏感的青春期孩子。

家长如何避免孩子被欺负?

1、认识“被欺负”的概念

有些孩子被别人欺负了却不自知,认为这只是一些小事,所以,不做声也不反抗。

这就需要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要传输一些正确的概念,告诉孩子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什么样的行为是“欺负人”。比如,推搡别人、打架、不允许别人一起玩、给别人起外号、嘲笑别人的缺点等等。

家长需告诉孩子,当自己出现这些行为以及别人出现这些行为时,都是错误的。如果家长看到这些行为发生,需要立即指出来。

2、对欺负说no

如果孩子遇到了欺负,开始时,家长要手把手教孩子如何处理。首先,就是不能够一味忍让。必须义正言辞的指出这些行为是错误的,然后表达对这些行为不好的情绪感受以及体验,再次明确表达自己不能够接受这种行为。

如果对方继续欺负,则采取必要手段进行反抗,保护自己。

坚定地对欺负say no,这些行为才会逐步远离孩子。

3、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

经过几次手把手的教育之后,家长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这些事情。毕竟,父母不可能随时陪伴孩子。

但是父母依然要做两件事。经常询问孩子最近的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及时帮助。是不断的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就是爸爸妈妈永远爱他,不论发生什么事,父母都是孩子背后坚定的靠山。

豆妈逗娃寄语:

不想让孩子被人欺负,就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教会孩子自我保护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并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支持,让他有充分的安全感和力量应对困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