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红高粱读书会首讲圆满结束山大教授分享“莫言小说新作与社会及人生之关系”

联合网讯 终于可以回来读书了。5月31日下午,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山东省莫言研究会、山东大学莫言与国际文学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 “红高粱读书会”在济南君逸府开讲,作为2020年疫情后的首讲,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丛新强老师为大家解读“莫言小说新作与社会及人生之关系”。来自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高校和省、市作家协会的众多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参加,共同歆享心灵的宁静。

《地主的眼神》《斗士》《左镰》《等待摩西》《诗人金希普》《表弟宁赛叶》……两个小时的讲述中,丛新强围绕莫言新近创作作品中,“将人性特征复归于日常生活及其民间道德的层面加以表现,对于人性之善恶难辨提供了超越性的理解”进行深层次讲述,并指出其新作中恩仇并泯的精神旨归,融入日常生活的经验和体验,除了固有的民间道德使然,还有基督精神的显现和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儒释道精神传统。

“从2012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隔五年的‘间歇期’,伴随着2017年9月开始陆续问世的莫言新作,莫言研究引发新的关注。以小说创作而言,其代表性新作主要在于短篇小说,尽管这一系列的创作依然来自于那个广义的‘故乡’,但却呈现出新的精神特征。”丛新强结合实例一一进行解析,“一是真实两难的时代境遇,文学总是面向着身置其中的时代,敏锐地感应着时代的风向,莫言的创作一贯注重如何处理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二是善恶难辨的人性面相,莫言的写作具有鲜明而强烈的主体意识,‘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把自己当罪人写”,既是其文学创作原则,也是人性辩证法……三是恩仇并泯的精神旨归,莫言的写作基本上是通过‘民间性’的世俗伦理来超越革命伦理及其政治伦理,也就是通过最为朴素的人性思辨和终极关怀来表达人的本质存在……四是主体意识的精神资源,莫言的新近小说创作,依然源自于那始终刻骨铭心的‘故乡人事’。其主体意识除了固有的民间道德传统,还不难发现儒释道耶的精神流露……”

作为国内目前研究莫言作品最全面、最深入的专家之一,丛新强说,从莫言小说新作不难看出,其创作总是密切关注着时代变迁中的人性特质,尤其把人类文明思想和终极文学精神吸收成为自身的重要资源,也就同时成就并展现出独树一帜的自觉主体意识。

两个小时的讲述,兼具莫言小说故事的生动与紧贴现实社会的深入剖析,深入浅出、脉络清晰、表述明了、幽默风趣、引人入胜。精彩的讲解,不时引发听讲人阵阵笑声,气氛热烈、融洽。

记者了解到,红高粱读书会由山东省莫言研究会主办,莫言先生亲笔题写,立足名家讲读,品读范围涵盖以莫言为代表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名篇佳作、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儿童文学等,注重权威性解读、生活化表达,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组织者、山东莫言研究会秘书长赵静介绍,红高粱读书会将继续做好文化的传播者和服务者,也希望更多喜欢读书的朋友参与进来,共享读书妙处,让书香熏染人生。(记者 徐从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