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宝宝刚出生就能“走路”?其实是正常现象,“踏步反射”了解一下

我们都知道,对于新生儿来说,翻身、爬行、走路这些行为是需随着年龄的增长的才能慢慢学会的,不过,新生儿的一些“原始反射”可能会让让不明就里的宝妈感到惊讶。

宝宝出生后还没剪脐带,抓着护士的胳膊就要“跑”?

前阵子群里的宁宁生娃了,坐月子这几天把她折磨够呛,在群里聊天成了宁宁为数不多的消遣方式,这两天宁宁和我们分享了她分娩过程中点点滴滴,其中一个细节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宁宁说她孩子刚出生脐带还没剪断就会走路!这话一出当时很多人都蒙了,不过片刻之后,很多有经验的宝妈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宁宁说,孩子刚被抱出来时候就有些与众不同,旁边的护士正在做清理,准备给孩子减脐带,小家伙却突然挣扎着想要站起来。这让她当时都吓了一跳。

护士倒是不慌不忙,处理好脐带之后,直接让孩子抓着胳膊站了起来,之后,更神奇的是,当孩子的小脚丫站到床上后,小家伙居然迈开步子向前走,并且步子越迈越大。

其实,新生儿这种情况非常正常,是一种常见的“原始反射”,称为“踏步反射”。

这是当新生儿的脚丫接触到平面之后,身体因此受到刺激,进而导致神经系统引发的一种“反射性活动”。并不是由孩子思维控制的自主性行为,因此这并非我们口中传统意义上的行走。

并且,医生的行为也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初步判断孩子的脑部发育是否成熟,另外,当新生儿头部受到磕碰时,医生也会采取这种办法来粗略判断孩子的脑部的状态。

一般来说,孩子多大才能学会走路呢?

孩子多大能走路这件事是因人而异的,大部分孩子在10个月左右就能学会扶着墙壁或者把手行走,周岁左右都能独立站立,慢慢行走,15个月左右基本可以稳稳当当的走路了。

当然,有的孩子可能会早一些也可能会晚一些,但正常来说,最迟孩子在2周岁之内也能学会走路了,如果还是不行,家长就需要带孩子就医检查身体是否存在异常了。

如果自己的孩子脑发育比较晚,家长可以给孩子补充些有益于脑发育的营养物质,比如DHA,这样可以让孩子的大脑发育更灵活,孩子在动作行为方面的能力也能加强。

因此对于新生儿出现的“踏步反射”,其实不必太惊讶,这也和孩子真正学会走路没啥关系,孩子也至少要10个月之后才能开始训练走路,家长不能操之过急。

训练孩子学习走路,家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选择合适的鞋子

孩子在学步初期,准备一双合适的鞋子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孩子意义可能超过很多人的想象,鞋子太大太小不合脚或者是大宝穿剩下的二手的都不行。这会非常影响孩子的脚部发育。

另外,家长孩子学步选择的第一双鞋不仅要大小合适,鞋底也要软硬适中,踩起来舒适,这对孩子学习走路是非常有帮助的。

2)选择合适的时机

孩子学走路跟饿了要吃饭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没到时候就想强制孩子学步显然是不行的,一般当孩子到10个月至13个月的时候是最佳时机,太早了显然不合适。

不过,这也要看孩子的主观意愿,如果孩子有学步的意向,家长再从旁协助即可,如果孩子没有这个意向,或者情绪并不高涨,家长也不要勉强,一岁半到两岁前学会走路问题都不大。

3)选择合适的场所

孩子在学步的阶段,家长的作用很关键,这期间父母一定要看住宝宝,以免孩子因为摔倒而伤到自己。

家长可以给孩子选择合适的固定场所,将场周围环境的危险物品都撤离开,学步的地面不要太软,然后家长全程跟随孩子,但不要过多干预。

4)多鼓励孩子

在学步的过程中,孩子难免会出现摔倒的情况,这是非常正常的,这时候家长要做的绝不是第一时间插手,去扶孩子,孩子只要没伤到头部问题就不大。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勇敢的站起来,继续去尝试,千万不要直接把孩子抱起来,甚至比孩子还矫情,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没好处。

锦鲤妈咪有话说

在孩子学步阶段,家长最需要的就是保持耐心和细心,不要过于担心孩子,同时也不能嫌孩子学习的慢而不耐烦。

今日话题

你的孩子都是什么时候学会走路的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