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幽门螺杆菌和其他的细菌不一样,进入胃里后会有一段的潜伏期,随后对粘膜形成损伤,刚开始表现出来就是浅表性胃炎。导致浅表性胃炎的因素,以幽门螺杆菌为主,细菌感染的源头则是饮食。

  浅表性胃炎,也是慢性胃炎的一种,且是其中最常见的胃炎。虽然是浅表性的,但危害一点也不小,是不可忽视的一种胃炎。

  作为慢性胃炎的一种,至今没有找到明确的致病因素,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胃炎和幽门螺杆菌走得很近。浅表性胃炎,之所以称之为“浅表性”,就是由于胃粘膜存在浅表性炎症所致。

  对胃黏膜损害严重的因素,就是幽门螺杆菌。在浅表性胃炎的患者体内,多数都能检测到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其危害性,也是因为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和其他的细菌不一样,进入胃里后会有一段的潜伏期,随后对粘膜形成损伤,刚开始表现出来就是浅表性胃炎。后续则会慢慢发展,从胃炎一步步变成溃疡,再从溃疡逐渐演变成癌。

  整个发展过程因人而异,没有日常防护,依旧不戒烟戒酒,不忌嘴辛辣食物,胃炎恶化的速度要比正常人快出好多。相反,在这些方面能够控制,炎症复发几率小,也很少有恶化的可能。

  有没有浅表性胃炎该如何判断?

  浅表性胃炎的判断,依据于两个方面,是否存在导致胃炎的因素和是否存在浅表性胃炎的症状。

  导致浅表性胃炎的因素,以幽门螺杆菌为主,细菌感染的源头则是饮食。经常和人共用碗筷,饭前便后不洗手,吃没有熟透的食物,吃饭时高声说话等,存在这些因素,就有感染的可能。

  除了细菌感染外,还和一些坏习惯有关,比如抽烟喝酒。凡是烟酒等刺激性的东西,都会对胃黏膜有伤害,只是短时间内看不出来而已。如果平时贪杯,抽烟量大,又经常吃辛辣食物,也有可能发生浅表性胃炎。

  存在诱发因素后,就需要再结合浅表性胃炎的症状判断。典型的症状就是右上腹部持续疼痛,粘膜毕竟也是身体内的一种器官,受到炎症刺激后,伴随有疼痛感,是很正常的。要注意的是,这种疼痛感的发生,和吃饭、受寒都没有关系,毫无规律性可言,随时可能出现。

  肚子总是鼓鼓的,不是发胖了,而是腹胀了。肚子内的气体多了,从外面看就会是鼓鼓的,而这也是浅表性胃炎的症状之一。得了浅表性胃炎,食物不能快速消化,大量细菌分解食物后,形成的气体是平时的好几倍,肚子就会有饱胀感。

  和腹胀相伴出现的,往往会有一系列的消化道异常,比如经常嗳气、反酸、呕吐、不想吃饭等等。这一系列的消化道不适,都和浅表性胃炎脱不开关系。

  浅表性胃炎继续发展,症状表现将会更严重,表现为大便中有血液。随着粘膜受损严重,出血量也会增多,渗出的血液将和食物一起进入到肠道,附着在粪便之上。这种粪便出血和痔疮又不一样,主要是粪便颜色变黑,粪便变黑就是血液氧化之后的结果。

  浅表性胃炎是个常见的胃部疾病,也是不容忽视的胃部疾病。判断自己是否有浅表性胃炎时,主要根据自身出现的一些胃部不适来判断,再综合平时的一些习惯,判断基本不会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