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4月13日,河北省平鄉縣田付村鄉艾村迎來了一位從首都北京來的“年輕人”,他就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派來的脫貧幫扶駐村第一書記石永煊。”1日,在河北省平鄉縣艾村村民活動廣場上,村民張素彩和幾個姐妹們一邊跳着廣場舞一邊說。

中新網邢臺6月1日電 (張鵬翔 劉旭陽)“現在的村裏路平了,燈明瞭,我們的手機都免費上網了,咱老百姓的日子真是越來越有滋有味啦!”1日,在河北省平鄉縣艾村村民活動廣場上,村民張素彩和幾個姐妹們一邊跳着廣場舞一邊說。

艾村地處河北省平鄉縣中部。以前,當地村民以種地爲生,人均年收入只有2300元,曾是國家級貧困村。後來,村民在政策的引導和扶持下,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靠自己的雙手,開啓了致富新模式。

“下着這麼大的雨,聽說咱村裏從北京來了個年輕人,要幫助咱們脫貧嘞!”“俺剛纔在村支部看見了,大高個,戴着眼鏡,文質彬彬。”2018年4月13日,河北省平鄉縣田付村鄉艾村迎來了一位從首都北京來的“年輕人”,他就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派來的脫貧幫扶駐村第一書記石永煊。

“從北京到平鄉,八百里路。我是一路忐忑,一路憧憬,冒雨踐約而來。”石永煊回憶着當初的情景說。石永煊從小生長在城市,讀書工作也都在城市,這是他第一次深入農村開展工作,與農民零距離打交道。

踏進艾村,距離平鄉縣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檢查驗收,正好一百天。容不得休整,石永煊馬上進入戰時狀態,從零做起,邊幹邊學。駐村三天,他上門走訪了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推心置腹,瞭解情況。駐村半個月,他對村裏的大事小情理解得越來越深,認識的熟人也越來越多,走在大街上村民都會和他熱情地打招呼,對他的稱呼也從“石書記”變成了“小石”。

石永煊(左二)到童車玩具扶貧生產車間調研。 姚友諒 攝

從酷暑送水杯扇子到春節送春聯福字,從做好脫貧產業規劃到引導電商直播賣貨,從農田水利改造到“三個院子”建設……每一樁、每一件,都傾注了石永煊的心血和汗水。

“廣大村民請注意,麥收馬上開始了,請大家注意做好防火工作,禁止燃燒秸稈……”艾村黨支部書記陳進俠在村委會辦公室裏,對着麥克風喊着“大喇叭”。艾村原來的無線廣播系統因年久失修已不能很好使用,影響了村務活動的開展。石永煊經過積極協調,籌集4.26萬元專項資金用於重建艾村無線廣播系統,將原來的定點式廣播升級爲分佈式廣播,8組32個“大喇叭”同步發聲,徹底解決了老舊廣播覆蓋率低的問題。

“石書記在村裏大力推動電商產業發展,他謀劃的艾村電商扶貧大院建設項目,讓村民受益良多。‘家庭手工業+電商’模式,引導16戶57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摘下‘貧困帽’。”村幹部陳存強說。

艾村小學即將動工重建,還要去縣裏跑個手續。有幾個脫貧戶正在直播賣童車,這幾天要去引導下他們開拓思路多賣點車子。正在修建的“黨建一條街”要加快進度,雨季馬上就要來了………打開石永煊隨身帶的筆記本,爲村民要辦的事一項項寫得清清楚楚。

“我來艾村兩年多了,與其說我對村裏的大事小情時刻記掛,不如說我已經融入其中。作爲一名扶貧幹部,我覺得我要爲村民做的還很多。”石永煊說。(完)

【編輯:周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