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只認自己是黑人,白人只認自己是白人,但都不認自己是美國人。”

當地時間5月31日,美國警方跪殺非裔男子弗洛伊德致死一案引發的抗議狂潮仍在全美蔓延。

警民對峙、商店遭劫、垃圾在馬路中間燃燒……從明尼阿波利斯到華盛頓、紐約、洛杉磯,全美多個大城市被拖入暴力騷亂的漩渦。

當地時間5月30日,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一輛警車被縱火焚燒。

砸警車、燒教堂、扔國旗……

“歷史包袱”找到宣泄口

在弗洛伊德長大的城市休斯敦,5月29日當天,有8名警察在執法中受傷,16輛警車遭抗議示威者破壞,超過100人被捕。

在北達科他州的法戈市,警察向投擲石塊的示威者發射催淚瓦斯;在鹽湖城,示威者掀翻並點燃了一輛警車。

在華盛頓特區,5月31日晚,白宮附近的一座教堂也被暴力抗議者點燃,衆多建築的外牆上都被塗鴉佔據,弗洛伊德生前最後說出的那句“我沒辦法呼吸”,反覆出現。

而就在此前一天,芝加哥市憤怒的抗議民衆甚至取下了特朗普大廈前的美國國旗。在一片“燒了它”的呼聲中,美利堅合衆國的象徵——星條旗,最終被美國人民親手扔進了河裏。

來源:社交媒體截圖

對此,《華盛頓郵報》評論稱,弗洛伊德的死,不單是一名黑人死亡這麼簡單,而是“讓人想起許多非洲裔美國人被剝奪了生活的權利。他們的生命很廉價,隨時隨地都可能被一個身着制服的持槍男子幹掉。”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指出,1863年,林肯頒佈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從法律層面解放了美國黑人。20世紀60年代民權運動結束之後,社會上對黑人公開的歧視雖然變少了,但是隱形的歧視始終沒有消失。這對美國的非裔族羣來說,始終是壓在身上的一個“歷史包袱”,只要有突破口,總會被釋放出來。

白宮北側拉斐特公園附近的抗議者。中新社記者 陳孟統 攝

“爲何美國不能同樣愛我們?”

他們挺身而出,爲黑人羣體發聲

“弗洛伊德之死”不僅讓底層的非裔民衆感同身受,還引發了各界名流的強烈反彈。其中,非裔球員佔主導的NBA成爲譴責此事的主力軍。

北京時間6月1日凌晨,籃球巨星邁克爾·喬丹發聲稱:“我感到非常難過、非常痛苦、非常憤怒……我們已經受夠了。”

NBA湖人隊球星勒布朗-詹姆斯也在社交媒體上質問道:“爲什麼美國不能同樣愛我們?”

而凱爾特人的非裔球員杰倫·布朗則從波士頓單獨駕車15小時前往亞特蘭大,直接參與抗議活動。他說:“首先我是一個非裔,然後纔是運動員。”

分析人士認爲,此次抗議不僅暴露了美國存在種族矛盾,還反映出美國社會內部出現了嚴重的身份認同危機。

當地時間5月30日,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實施宵禁後,當地警方仍在和抗議民衆對峙。

李海東教授分析稱,長期以來,受種族主義觀念和美國“身份政治”的影響,美國出現了“黑人只認自己是黑人,白人只認自己是白人,但都不認自己是美國人”的現象,民衆對國家的認同感普遍淡化。而對國家認同感的降低,又會反過來加深美國不同族羣間的對立,從而更深層次地激化種族矛盾,成爲撕裂美國社會的重要原因。

他指出,美國當前面臨的巨大挑戰是如何彌合分歧,重鑄國家認同,否則將深陷“自我建設的困境”。

然而,在11月份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面前,美國的當權者能完成這一使命嗎?

資料圖:美國總統特朗普。

特朗普“甩鍋”,拜登高調發聲

美國社會的身份認同危機將持續

面對席捲全美的抗議活動,特朗普頻頻在“推特”上發聲,要求各地執法部門以強硬手段應對抗議。

5月29日,特朗普在“推特”上猛批當地政府,稱呼示威者爲“暴徒”,並警告稱“敢搶劫,就開槍”。之後,他表示,如果示威者敢越過白宮圍欄,“將會遇到最兇猛的狗和武器”。5月31日,特朗普又稱,“美國將認定極左翼激進勢力ANTIFA爲恐怖組織”。

與此同時,特朗普的對手,民主黨人拜登則趁此表達對抗議者的支持,以謀求更多地選票。5月21日,他還發表過“如果在選擇特朗普和我之前還需要考慮,那就不算黑人”的論調,引發廣泛批評。

美國華盛頓街頭抗議的示威者。中新社記者 陳孟統 攝

多位專家認爲,種族問題作爲美國社會的痼疾很難在短期內解決。未來,“弗洛伊德之死”所引發的影響,是會隨着關注度的降低逐漸平息,還是會引發更深層次的變革,還有待觀察。

不過,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如果種族不公的現狀得不到改變、少數族裔的憤怒無法平息,美國社會的認同感將進一步降低。到那時,“永不落的星條旗”或將被更多美國人丟棄。

【編輯:李弘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