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全媒体记者曹哲浩 通讯员王小柯

“土地贫瘠耕地少,要饭不往权庄跑”,在过去,“穷庄”成了“权庄”的代名词。权庄村 位于方城县拐河镇镇西1公里处,是紧邻镇区的一个村庄,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605户2235人,共有 党员42名 ,该 村是典型的丘陵地貌,村北的宝泉山连绵数十里, 耕地面积不足2000 亩。在以前,权庄是一个典型的“三无三多”村:无阵地、无产业、无盼头;光棍多、混子多、长牙多。该村党员张建立在党员群众的强烈要求下,主动接下了这个“烂摊子”,1995年开始担任该村支部书记,带领村两委干部不忘初心,全心投入,稳扎稳打,站在党旗下,冲在浪头前,用20多年的时间在权庄村描绘了一幅“党旗飘扬、花山果海、产业兴旺”的发展画卷。

树牢党建一杆旗,带红权庄一片天

党建是政治,党建是方向,党建是民心。作为一个村党支部书记,他清楚的知道自己使命所系,职责所在,牢牢抓住党建这个核心,把县委提出的“五个什么”铭刻于心,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在做好规定党建动作以外,重点开展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开展微信党校活动,做到学习常态化。作为一个50岁的支部书记,在三年前还一直使用老式手机,为了适应新形势,他主动学习智能手机并熟悉掌握各种软件功能,如今3名80多岁的老党员在他的带动下,都能通过微信开展学习活动。二是开展党员值班活动,做到值班常态化。近年来随着乡村治理步伐的加快,村里工作越来越多,为了更好方便群众,推动工作,在村里开展党员值班活动,每天2名党员到村部值班,大大调动了党员参与中心工作的积极性,党支部的形象也得到了极大提升。三是开好组织生活会,做到民主决策常态化。严格按照要求,高标准开好组织生活会,严肃组织形式,增强党内沟通,不断提升支部凝聚力。把“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作为村里工作的基本方法。民主决策的制度化,推动全村实现了气顺心齐的生动发展局面。

下活产业一盘棋,染得荒岗一片绿

离开产业谈发展,就是沙上建楼,空中楼阁。权庄村一直把产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天天想、夜夜想,月月抓,年年抓,该村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引入鹏迈农牧有限公司,按照种养游一体化的模式,发展规模种植和规模养殖,目前鹏迈农牧在权庄村宝泉山荒岗建设规模养殖场3处,总占地150亩,同时帮助流转荒岗土地3000亩,种植优质冬桃,如今已经进入盛果期。鹏迈牧业的入驻,形成了企业、村集体、群众多方受益的良性局面。全村超过60余人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就业,平均每人年收入超过两万元。

搞好建设一张图,带动一年一个样

建设美丽村庄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权庄村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不断争取项目提升村庄形象,通过环境整治不断提升村庄颜值。一是围绕党建筑堡垒。为了彻底解决没有村部的历史,权庄村积极争取党建项目,在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支持下,高标准建成了村级党群服务中心,配备了党建器材,党的阵地进一步夯实,党的形象进一步彰显。

二是借助扶贫奠基础。借助脱贫历史机遇,实施硬化、美化、亮化“三化”工程,两年间新修道路12.1公里,告别了出门走泥路的历史;新建文化游园一处,解决了群众娱乐无去处的问题;新安装路灯120盏,解决了群众摸黑走路的历史。三是服务高铁建新村。有人说权庄村“五个村干部两个歪鼻子”,在服务郑渝高铁期间,村两委干部可以说呕心沥血,在一天晚上给群众做工作的路上,张建立的摩托车掉进沟里,把鼻子弄伤,住了20多天院,另外一个村干部梁来中在去协调纠纷的途中和对面摩托车撞头,鼻梁骨被撞骨折。正是在这种“不要命”精神的支持下,该村在全县率先完成拆迁、移民小区建设任务,为保证高铁顺利贯通做出了权庄贡献。四是围绕产业延链条。在引入企业以后不搞“一锤子买卖”,不断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如今2000亩冬桃已经取得丰收,为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帮助企业争取5000吨的冷库项目两座,为企业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