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写他,没有很特别的关照,而是因为一首诗。

这首诗太过出名。

一度成为小学课本中必读必背必考诗词,三十年来几乎没有落下。

就是最不懂诗的人,也能随口说最经典的两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看到这儿,很有一股熟悉的味道对吧?

不错,很熟悉。

但你问名字,对不起,很陌生。

陌生到,似乎没有这个人。

他叫叶绍翁。

名声不显的他,千百年来能被无数人记住,只因为他在闲暇之余抄了一首叫《游园不值》的小诗。——(此文被选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下第5课与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下第三单元第一课、北京课改版小学语文五下第17课)

他很喜欢安静,既不像李白那样狂放,也没有杜甫那股忧国忧民的情怀。

但因这首诗的存在,即便是过了千百年历史也从没有忘记他。

公元多少年,对不起,史书除了留下(生卒不详)四个字外,没有任何记载。

我没有偷懒,为了搞清楚还去了一趟图书馆特意查了一下,结果只有两个字“没有”。

和所有女性一样,年龄是禁忌。

既不能问,也不能猜。

反正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所以笔者选择了忽略。

唯一清楚的是叶绍翁最开始并不姓叶,他是李家的后辈,其祖上很是辉煌。

祖父李颖士是宋政和五的进士,后来入朝为官,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

国破家亡的那会儿,李家祖上很有爱国心,不怕被杀的危险,愣是组建了军队抗了一回金,立了不小的战功。

李颖士因军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

应该说有这样的一位牛逼哄哄的祖父在,叶绍翁怎么也算是官宦世家的子弟,轮不到改名换姓。

但凡事没有绝对。

现实告诉你,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李颖士就是这流水的兵,在最春风得意的时候,他碰上了御史中丞赵鼎。

这是一个集才华和美貌一身的优秀人物——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

历史对他的评价更是高得吓人。

韩世忠:赵丞相真敢为者。

秦桧:此老倔强犹昔。

陆游:呜呼!不可谓伟人乎?

辛弃疾:佐国元勋,忠简一人。

和这样的人做朋友,除了随时要抄家伙与人打架之外,还有随时准备付出生命的代价。

只因这是个敢于为国家得罪一切的人。

因为个性强硬,反对和议,赵鼎得罪了秦桧。

得罪小人,最多被人背后骂上几句,得罪了国贼秦桧,后果很严重,轻则穿小鞋,重则丢脑袋。

打击人的事,秦桧从来都是讲究工作第一,饭局第二。

几天后,赵鼎罢相,出知泉州。旋即谪居兴化军,移漳州、潮州安置,再移置吉阳军。

作为朋友兼小弟同样没好果子吃,官职被贬。

一棵大树倒下,倒的不光光是一颗树,还有依附在树上的各种生物。

李家很符合这个逻辑。

李颖士倒下之后,李家家业迅速衰落。

贫困的时候,据说吃不上饭。

轮到叶绍翁出生,李家基本上和丐帮差不多。

既不会降龙十八掌,也没有打狗棒法傍身,咱们的主人翁注定入不了丐帮。

为了活下去,原本叫李叶翁的男孩被送给了龙泉一位叶姓人家当嗣子,此后改名叶绍翁,成了叶家的人。

与普通人而言,这也许是人间最苦楚的事情。

为了活下去必须离开父母的怀抱走入一个陌生的家庭。

叫一个不认识的男人或女人爸妈。

当时叶绍翁是个什么心情,我们无从知晓,但是个人都能想象得出藏在叶绍翁心头的那份紧张与不安。

他什么时候认了自己的养父养母,什么时候开始把自己当做叶家人,我们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是喜欢叶家的。

与自己已经变成丐帮家族的老爹老妈而言,叶家无疑是天上人间。

环境优雅的小别墅,满屋子的书架、堆满了洋娃娃的玩具箱……哪一样足够他羡慕一辈子。

历史最大的魅力在于该温柔的时候从没有温柔过,该冷酷时,总能见到一抹意想不到的温柔。

叶家足够好的家庭条件给了叶绍翁足够好的教育。

做丐帮弟子,练习降龙十八掌、打狗棒法他或许不是他的强项,但读书不一样。

如果说有一种东西叫天赋的话,那么藏在叶绍翁身上的天赋就是读书。

书中的那些知识让他时时感到兴奋,这种兴奋让他知道自己要什么。

读书、考试、做官,恢复祖上荣耀。

这个理想很伟大,但他忘记了一点,理想可以有,但在理想的外衣下,需要加点东西——现实。

这时,叶绍翁并不知道。

他天真的以为,读书做官就是足以改变贫困的命运。

为此,他夜夜挑灯苦读,当别的男孩知道拉女孩的手时,他在读书,当别的男孩明目张胆的给女孩写情

书时,他依旧在读书……。

总之,他20岁前的人生只有一个字——读!读!读!


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他考上了,并且在21岁那年入朝做了小官,还遇到了好友真德秀(正二品副相)。人生似乎很不错。

如果说,人生最幸运的事,莫过于一生能够碰到一二知己足矣。

只要好好努力,曾经失去的一切,一定会重新再找回来。

这是叶绍翁此时此刻最大的想法。

但老天爷告诉我们,辉煌一旦失去,再努力也只是昙花一现的花朵。

再美的花朵,

盛开过就凋落。

再亮眼的星,

一闪过就坠落。

这一点,年轻的叶绍翁全然不知。

在他看来,祖上的荣耀就在他的努力之中,恢复是迟早的事。

只可惜,历史没有让叶绍翁看到这一幕。

期间发生了什么,历史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我们也无从得知。

唯一知道的,在一个春意盎然的早上,叶绍翁变了。

他宛如一夜之间参透了人生的真谛,彻底的大大彻大悟。

什么荣誉、功业、到头来不如人间一场醉。

从这天开始,他舍弃了人生的枷锁,彻底变成了一个游戏人间的诗人。

心态的转变,使得藏在心中的才华迅速得到了复苏。

他开始大量创作。

银为须翅粉为肌,驱役春风不解肥。——《野蝶》

不作王门梦,来敲隐者关。——《访隐者》

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田家三咏》

殿号长秋花寂寂,台名思子草茫茫。——《汉武帝》

两度驰书未报音,温陵尺纸定千金。——《寄赵眉翁二首其一》

无事时来立葑田,几回惊去为归船。——《鹭》

山间虽寂静,未得事全无。——《题山间老友壁》

先生新卜宅,只许白云知。——《闻顶山徐道人改卜》

一夜之间,他写了数百首诗。

这些诗,迅速被他编辑出版——《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

冷寂孤寒的人生感悟通过他的笔缓缓流出,这种别开生面的意境让他得到了一个特殊的名号——江湖派。

是不是老大,历史没有定论。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这些诗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向,甚至比不上戴复古、刘克庄、赵汝迕等人。

如果没有那次抄袭事件,也许,他的评价大致是一个会写江湖诗的诗人而已。

远远没有达到被人记住的水准。

公元某某年(没有记载年月),二月的江南,正值云淡风轻、阳光明媚的时节。

叶绍翁忽忽悠悠就来到了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园子里的花花草草,宛如一卷画,吸引了他的目光。

一种莫名的高兴,让他想进去看看园里的花木。

尽管这样有盗窃的嫌疑,但他还是去了。

他礼貌地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

也许,人家不想让我进去。

也许,人家不在家。

也许,人家是怕人进去践踏他的花花草草。

也许

……

他忽然觉得很失落。

这样的画卷,没有走进去领悟,终究是差了点意思。

在这个日益忙碌的世界里,这样的春色也许再也看不到。

想到这里,他心有不甘地抬起了头,觉得再看一眼也好。

就是这一眼,园子里的精华就此浓缩,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

繁华与寂静,全在枝头的一抹春色,让人猛地生出一股意外的惊喜来。

大脑里的文学细胞迅速得到了复苏。

眼前的画面,让叶绍翁立刻想到了一首诗。

马上作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陆游的这首小诗,反复在他脑海里回荡。

回荡越久,认知就越清楚——这首诗配不上眼前的景。

一股浓浓地感觉,让他决议写点什么,准确的说抄点什么。

很快一首抄袭的小诗就被写了出来。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四句小诗,经过他一番抄袭,竟诞生了一种新的生命,让人忍不住生出抄得好,抄得妙,抄得呱呱叫的感慨来。

有这样的感觉的人很多。

叶靖逸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戴石屏:‘一冬天气如春暖,昨日街头卖杏花。’句意亦佳,可以追及之。”——瞿佑

这是古今传诵的诗,其实脱胎于陆游《剑南诗稿》卷十八《马上作》:‘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过第三句写得比陆游的新警。——钱钟书

从冷寂中写出繁华,这就使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程千帆

叶绍翁没想到,这个春天自己抄袭了一首小诗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向。

原来抄诗也可以出名。

尽管,他后来依旧笔耕不断,留下的诗篇也不少,甚至一首《夜书所见》一度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三上第9课以及人教版初中语文六上第六单元诗第二首。

但作为叶绍翁墓志铭的唯有这首《游园不值》最为经典。

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便是穿越千年,也能穿越时空扑面而来。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