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是孩子离开父母独立的第一步,设立幼儿园最初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和朋友、老师相处,可以独立于父母的庇护之下,是为了给将来上小学奠定基础。

在幼儿园中,小朋友们需要学习很多基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技巧,也需要学习与人相处的方法和说话行为的规范。然而,在这个物欲纵横的时代,幼儿园渐渐被社会给侵蚀变得不再单纯与美好,很多的孩子从小就在幼儿园中学会攀比和炫耀。

方女士的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就曾做过一件让她感到气愤的事情。有天,孩子带回来一张调查表让父母填写,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事,但可笑的是竟然调查''我家的车''。幼儿园这样的做法其实也让不少家长引起反感,觉得其中存在''猫腻''。

于是,方妈妈另辟蹊径,竟然把自家孩子平时在家坐的玩具车填写了上去,既满足了学校的要求,又没有透露自家的隐私。事后,还把自己的''杰作''晒在网络上,很多父母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都觉得她的做法令人解气,大快人心。

不仅是方女士的小孩所在的幼儿园,很多私立的''高级''幼儿园比这更露骨的情况比比皆是。看似是为了调查孩子生活环境的安全度,希望给较弱的孩子给予特殊的帮助,其实是为了了解孩子父母的家庭背景,找寻潜在的金主。

幼儿园的这种做法有何不妥?

1、容易让孩子形成攀比意识

小朋友都是天真好奇的,在拿到类似的表格回家填写后,到学习一定会和身边的同学分享。社会确实是存在不平等的现象,人有贫穷富裕的区分。一个班级的学生不可能家庭水平都在一样的标准之上。

当小朋友看到别人家的车比自家高级好看的时候,孩子心里最初会产生羡慕的情绪,接着会变成对自己家情况的不满,甚至回家后大喊大哭想要父母换和别的小朋友家一样好看的汽车。

如果孩子从小就有比较和攀比的心理,长大后就容易变得虚荣。

2、学校容易因此忽视学生的培养

如果幼儿园过于重视孩子的家庭背景,必然有其背后的原因。随之而来可能导致的问题是有部分孩子别学校老师忽视,能力无法得到发展。更严重的是,让孩子因此形成自卑和孤僻的性格。

方女士的行为恰到好处,既解决了学校的要求,更是对幼儿园的不恰当的行为做出了自己的反击,让学校明白自己的不满情绪。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维持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可谓是有巧思。家校关系对孩子的成长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所以,家长如何维持家校关系的和谐?

首先,情绪化的行为不利于两者关系的和谐

不仅是家校关系,在社会一切关系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如果某一方因为冲动而行为或说出不合适的话语,都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在家长遇到对学校行为不满意的状况时,家长首先要学会冷静自己的情绪,尝试去理解对方的立场,了解学校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而不是带有自己主观情绪和想象去猜测。有些家长会因为不满而冲到学校去和老师理论,但老师只是一个执行者,这样做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在学校难堪。

其次,要找到一个平衡双方利益的权宜之计

方女士的做法就是做到了平衡双方利益,既没有透露自家隐私,又完成学校任务。父母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在事后可以私下给学校写信提意见或找学校管理层人员表达自己的看法。只有双方都把自己的看法说清楚,才有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

总结

父母的行为其实也关系着孩子会受到周围人什么样的眼光。没有素质的行为会让孩子被人嘲笑和看不起,从而导致孩子的自卑和孤僻。父母在处理学校问题的时候要从宏观上考虑全局,而不能蛮不讲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