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刘彻太子被逼自杀,二子早夭,三子燕王刘旦和四子刘胥不受父亲待见,小弟刘弗陵年幼,所以刘髆于情于理都成为继承帝位的最佳人选。随着北方匈奴的由强转弱和自己的渐渐老去,刘彻开始转向保守,尤其是对于权力,于是他开始提防自己的亲生儿子——当时的太子刘据。

导语: 海昏侯,海在汉时是大湖的意思,指代鄱阳湖,昏意为日落之处,指代方位——西方。所以海昏侯完整的意思是指在封地为鄱阳湖以西(今江西南昌)的一位侯。


当时汉境内存在着诸多星罗棋布的侯国甚至王国,海昏侯本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即便他的主人姓刘,但是在“非刘不王,非功不侯”的汉朝时,刘姓皇族更是数不胜数,那为什么海昏侯会被誉为最为奇特的皇族呢?这和它的起源有莫大关系。

背景如果要追溯的话,海昏侯的历史要牵连到汉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宏图大略的一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刘彻自十六岁登基开始励精图治,外御强敌内平政治,一改汉初软弱不堪的形象,建立起强大的汉王朝。随着北方匈奴的由强转弱和自己的渐渐老去,刘彻开始转向保守,尤其是对于权力,于是他开始提防自己的亲生儿子——当时的太子刘据。刘据的舅舅卫青大司马大将军被束之高阁,皇后卫子夫也开始失去刘彻的宠爱,但是这更加剧了卫氏的不安。“ 巫蛊之祸”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酷吏江充在太子和皇后处挖出用作诅咒的桐人时,卫氏就像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惊慌之下开始起兵反抗。但是在刘彻的血腥清洗下,太子刘据被迫自杀,卫氏一族被连根拔起。


太子之位的空悬,引来了刘彻其余儿子的觊觎。这些太子的兄弟中有一位争夺呼声最高,他就是昌邑王刘髆。由于卫青霍去病的离世,刘彻不得不依靠新的大将来维持对外征伐,而当时他最为倚重的是将军李广利。卫青死后的两年,李广利被任命为贰师将军出征西域,随后的几年中又多次率军出征北方匈奴,成为手握大军的真正实权人物。李广利有个深得刘彻宠爱的妹妹李夫人,李夫人就是那位自己病重时拒绝与刘彻相见,而刘彻愿以千金见一面的宠妃,李夫人死后,刘彻甚至命人招魂回来相见,可见宠幸之高。而且当时的丞相刘屈牦,不仅为刘氏皇族,和李广利更是儿女亲家关系。一时间似乎上天的宠爱都从刘据指向了一个人——刘彻与李夫人的儿子刘髆。当时刘彻太子被逼自杀,二子早夭,三子燕王刘旦和四子刘胥不受父亲待见,小弟刘弗陵年幼,所以刘髆于情于理都成为继承帝位的最佳人选。


已经步入晚年的刘彻最忌讳的就是旁人对于皇权的侵夺,甚至稍微有点意图也不行。为此他不惜将丞相接二连三的投入监狱(丞相),不惜将最具才华的将军束之高阁(卫青),不惜夫妻反目成仇(卫子夫),更不惜对自己最钟爱的儿子痛下杀手(刘据),以至于最终影响到了国家的稳定。京城中的血雨腥风也未能阻挡刘髆对于权力的渴望,李广利与亲家刘屈牦约定共同拥立刘髆为太子。不想图谋被人告发,刘彻大怒之下下令将刘屈牦游街后腰斩,李广利家人也因罪下狱。正在指挥与匈奴战斗的李广利听闻消息后投降匈奴,李氏被族灭一夜之间,刘髆母家势力被消灭殆尽,对于皇帝的宝座更不敢再有妄想,他也从炙手可热变为了无人问津,甚至随时都有身陷囹圄危险的弃子

柳暗花明刘彻的痛苦却没有结束。三子刘旦趁父亲病重时申请入宫守卫宫围,意图很明显,近水楼台先得月,再说刘彻好像也没有更适合托付的人选了,但是他低估了父亲的怒火,刘彻将刘旦派来的使者斩杀,又借机削掉燕国三个县作为惩罚。 大失所望的刘彻立最幼小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命 霍光 等人为辅政大臣后离世而去。


霍光趁新帝年幼逐渐把持朝政,并将外孙女嫁给新帝为皇后,皇后的年龄更加年幼,以至于刘弗陵没有子嗣便也去世了。这时,霍光面临了一个难题就是他竟然有权力来选择皇位继承人,历史就是这样奇葩,当年刘彻千方百计维护皇权的尊严,今天皇帝人选竟然由他选择的大臣来决定。合计了一番之后,霍光将目光投向了当时的刘髆的儿子——如今的昌邑王刘贺。刘髆去世后,刘贺继承了昌邑王位,此时的刘贺依然过着无依无靠的日子,这对霍光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无依无靠代表他可以以刘贺为傀儡继续专权。于是皇位就这样毫无征兆地掉到了刘贺的头上,刘贺以百米加速的速度奔向京城,接过了国之重器——传国玉玺。绝大部分人面对突如其来的财富和权位时,基本会选择先疯狂地潇洒一番,刘贺也不例外,骄奢淫逸样样不缺,以至于连拥立他的霍光都看不下去了,霍光联合丞相杨敞等人秉明太后(就是霍光的外孙女),太后下旨废去刘贺帝位。就这样,仅仅当了27天皇帝后,刘贺就再次被赶回了昌邑故国,几年后,宣帝将其封为海昏侯,刘贺完成了由帝到侯的转变。


霍光废帝的理由1、不遵礼仪,“服斩缞,亡悲哀之心”。根据《礼仪.丧服》记载,斩缞为丧服中最重的一种,服丧期间需要清心寡欲,保持悲痛之情三年。刘贺却在昭帝未下葬时,便开始胡吃海喝,载歌载舞,并且和宫人行淫乱之事。2、破坏宫廷法度。刘贺随意着将诸侯王、列候、二千石的绶带赐予昌邑旧人,将宫中财物分发给陪他玩乐的人。经过霍光等人总结,短短的27天,刘贺派出使者向各级官署征收物品竟然达到1127次。

皇帝被废的历史意义如果仅仅因为如此被废的话的话,刘贺也不会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而显得极为特殊。首先, 废帝的壮举在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刘贺之前起码就有两位皇帝被废,秦末秦二世被权臣赵高废绌,汉初少帝刘弘被周勃等人废绌,但是两次废绌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秦二世与刘弘都是有继承权的皇子,而且二人的被废均与背后势力的衰落有着非常强的关系,秦二世因尽失关东地区,秦朝朝不保夕,而刘弘更是由于吕氏被消灭而失势。


可刘贺不一样,由于父亲刘髆曾参与太子之争,而且母家李氏被族灭,刘贺对于皇位的要求可以说是毫无希望的。他之所以能即位为皇,完全是由于霍光一人的意愿,换句话说,就是刘贺是被权臣扶上皇位,而不是因为自己的出身或者势力,这从侧面反映出了霍光当时的权势之盛。第二,史书向来由胜利者来书写,霍光连皇帝的立废都能干涉,对于史官的记载又怎么会放过呢?但是我们通过记载的蛛丝马迹又可以看出很多当年的细节。刘贺并非如世人皆知的那样昏聩无能,他在即位后,很显然知道霍光等人在把持政权,所以并没有重用这些人,而是不断提拔属于自己的嫡系昌邑人,并将二千石绶带授予这些人。刘贺不断提拔旧人的同时,霍光感到如果任由这位新皇帝继续下去,他将越来越难以控制下去,于是他选择了先下手为强,将一位未来可期的强势皇帝提前扼杀在摇篮里。刘贺必然也准备与霍光夺权,由于即位时间太短,根基太浅,所以尚未实施便被废黜,但是他的谋臣必然催促过他,只是被拒绝了,所以刘贺被逼退位,这群昌邑人将要被问斩时才会大喊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可以看得出,刘贺的被废并不是史书中记载中丞相杨敞上奏的那样由于骄奢淫逸、不当为帝而被废,而是皇帝对于权臣夺权的一次完败。

结言 纵观刘贺的一生,最令人称道的就是他短短几年内由王升帝,再贬为侯的跌宕人生,而这些无不与那位权倾朝野的大司马霍光有莫大关系。刘贺作为一个最为特殊的存在无时不刻不在提醒着后世之君:权臣当道正如悬在头顶的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可掉以轻心,所以也令他成为了历史上一位极为特殊的存在。 【该内容通过维权骑士士值品牌馆授权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