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先生,50年代初曾到西安考察梨园遗址和地方戏剧,程先生在考察中,提出了在陕西历史上存在两个秦腔剧种,“后秦腔”即现今流行西北地区的梆子秦腔;而“前秦腔”则被当地称作汉调二黄、土二黄,系于乾隆年间由魏长生等艺人传入北京,与京剧以及“皮黄”剧种具有重要渊源关系。
“前秦腔”的代表人物魏长生,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著名秦腔演员,一代秦腔艺术大师。

但在西安,如今一般人对魏长生还是不甚了解,我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担任《西北航空》杂志特约编审时,编辑部的同事王文明后来写了一本书《一代名旦魏长生》,让我帮忙出版,我还参加了他书的首发式座谈会。我是看了他的书方知魏长生其人其事的。魏长生是一位著名的秦腔旦角演员,他还不是秦腔诞生地的秦人,而是外省的蜀人,一下让我惊异万分。

魏长生(1744-1802)字婉卿,四川金堂县人。因排行第三,故人称魏三。魏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幼时家贫, 13岁流落西安。《清代人物传稿》中的《魏长生》传中记有:魏长生自幼家贫,“困厄备至”,但对于地方戏曲却情有独钟。十三岁时,到西安一店铺当学徒,赖以糊口。不久,他舅父感到他是块唱戏的材料,于是,便带他入陕西秦腔班学戏,工花旦,随班演出。在此后十余年的舞台实践中,他潜心学艺,声誉鹊起,遂成闻名关中的著名秦腔演员。乾隆年间吴长元的《燕兰小谱》对魏长生也有记载 “幼习伶伦,困厄备至”。

魏长生蜡像









编辑:秦越 审核:王梅、妍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