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牵头的一项重点任务——儿童友好社区创建,正在加快推进。到今年底,本市至少要建成50家具有示范效应的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

何谓儿童友好社区?作为儿童友好城市概念的延伸,儿童友好社区内涵丰富,不仅要提供满足儿童需要的文娱体育设施、教育空间,更着眼于推动孩子们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社会实践,终极目标是为了让儿童生存环境更友好。

与此同时,儿童友好社区标识6月1日正式公布,该标识雏形由一位年仅10岁孩子设计创作,经过专业设计师的修改而成。标识象征着“儿童友好”,其内涵包括快乐、健康、友爱、成长、安全、学习、参与、权利。

自去年7月开始,沪上部分街镇就率先“试水”儿童友好社区创建,上海已经有84个街镇申报创建儿童友好社区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且这些街镇已逐渐摸索出了适合本社区特点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模式。在空间资源捉襟见肘的徐汇区,长桥街道搭建了多功能综合体,从而实现社区资源利用最大化;湖南街道利用自身特质,设立了一批适合儿童参与的文化项目;斜土街道与田林街道、漕河泾街道则连接各种社会力量,用课堂吸引着家庭多方位参与。

螺蛳壳里“做道场”,多功能综合体实现社区资源最大化

想要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找到儿童专属的一片地,何其难也。于是,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多功能综合体成了不少社区首选。坐落于徐汇区长桥街道的社区文化中心,近200平方米的空间被打造成为适合儿童活动的区域。图书馆位于四楼,孩子们可以找到有趣的绘本,坐在特制的凳子前认真阅读。与图书馆相接的一处室外平台,被打造成“小花园”,可以进行绿植科普。图书馆外,还连着一间乐高教室,工作日安排亲子课堂,周末特别用作民俗教室。

儿童友好社区并不意味着只将相关服务设施面向孩子开放。每天下午3点半,正是社区文化中心广场最热闹的时候,教练会带着孩子学习跳绳。入夜后,这片空地会还给跳广场舞的中老年居民。

教育资源,是徐汇区最为丰厚的“财富”,在创建儿童友好社区时打造了一条“学校+社区”的路径,让资源实现最有效利用。社区文化中心的跳绳课程,同样来自于学校。从汇成幼稚园到向阳育才小学、徐汇实验小学,再到圆南中学,将优秀的跳绳教练配送进学校,组织“绳采飞扬”寒假冬令营、爱心暑托班等活动。这些创意思路,全部来源于社区智慧。

据长桥街道妇儿工委主任杨晓晔介绍,“1+32+N”,这是长桥街道谋划儿童友好社区的核心,以社区文化中心为起点,在32个居民区建立小型的儿童活动点,并与包括上海植物园在内的公共空间合作,形成由点及面的辐射,体现了“一中心多站点”的创建要求。

用文化活动串起孩子与过去的精华,连接世界与未来

除了读书、搭积木、学手工等基本课程外,沪上社区纷纷利用现有资源展现独特魅力。以文化为基石,更能体现这座城市的底蕴。

位于徐汇区东北角的湖南街道,是“网红打卡点”——汇集了老洋房、马路、历史文物。因此,该街道在建设儿童友好社区时,就以文化活动作为主打产品,实现儿童与社区双向融合。

图片说明:“小克勒带你兜马路”资料图

“这座房子里曾住着孙道临与王文娟。”关于武康大楼的介绍,是10岁的徐婧萌去年夏天背了无数遍的内容。她的听众,是远道而来的大哥哥与大姐姐,他们听得越认真,小姑娘讲得也更顺畅。“小克勒带你兜马路”是湖南街道面向儿童推出的“金字招牌”,原本来自于社区热心居民,通过自主涉及路线,让社区儿童传播老房子的历史。“小朋友讲老故事”,更多的是为了文化传承,在他们展示自我的同时,可以对历史多一份热忱。

其实,儿童也是搭建城市之间的最佳桥梁。接待的队伍中,有许多来自香港、澳门的游客,孩子们稚嫩的话语无疑令气氛更加温馨。

湖南街道在推动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将文化深深烙印其中。文化中心内,特地开辟了专用戏曲与声乐教室,与高校形成资源联动。在娱乐的同时,将文化教育渗透其中,从而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基础。

“小手拉大手”,孩子与家长在参与中共同成长

儿童友好社区不仅仅是儿童参与,同时也牵动着家庭。“小手拉大手”,才能绘制成幸福、美好的图景。

“怎样能让孩子们又玩又学?”这是豆豆公益发展中心创始人“头头”一直思考的问题,四年前生完孩子的她同几名社区志愿者共同成立了团队,致力于打造“亲子绘本阅读课程”。孩子们不仅能在课堂上读绘本,更能通过老师的引导演出来、讲出来。绘本阅读并不是儿童一个人的游戏,家长的参与更是“头头”的关注点,她在活动设计中特地点出家长参与。渐渐地,一个又一个家庭在豆豆公益发展中心完成了课程,孩子更活泼,家长更能发现自己家“熊孩子”的闪光点。正是这样,徐汇区漕河泾街道与豆豆公益发展中心展开合作,联动中为孩子们打造更好的社区环境。

倘若让儿童参与到社区事务中,那将会平添更多的“归属感”。来自徐汇区斜土街道的马奕萱则发现自己开始关心身边事。“前一阵子我看到小区施工的地方有个缺口,一下雨总是漏水,影响居民生活。”马奕萱过去不理解在业委会工作的母亲为何总是很忙,直至参加了不少社区专为儿童开设的“议事”活动,潜移默化地像母亲一样操心所在小区、社区的大小事。跟着居委干部做“小巷总理”助理,体验一天工作、参加社区实践活动等等,都是斜土街道的创意之举,为的就是让儿童能够开始爱上社区,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