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在選擇異性朋友的過程中,也會明白哪些人不能成爲朋友,尤其是那些與自己價值觀相遠甚至相反的人,便可以敬而遠之了。所以,在一段異性友誼中,在沒有做好將友誼升級爲愛情的準備之前,不要盲目靠近,也不要過於親密,否則會讓兩人感到彆扭與難堪。

  男女之間的友誼,你期待它是什麼樣子?

  提起“男女之間的友誼”,大多數人都會戴上有色眼鏡去看,彷彿異性純友誼是十分“特別”。但其實,異性之間的友誼和同性之間的友誼一樣,平等是必要因素。

  當我們和他人相處時,平等的關係能夠令我們感到舒適、放鬆,也可以讓我們更好的找到自身所處的位置,體會到自我價值感。一段不平等的感情,註定是一段不長久的感情。

  但不管從社會分工還是生理結構來看,男人和女人在種種方面都有所不平等,因此,當人們處於一段異性友誼時,雙方都很容易失去平衡——大多以男性無條件付出,女性無條件接受的狀態呈現。

  但這並不是友誼的最佳狀態,這樣的關係失去了平衡,進而變成一方在永遠“施捨”另一方,而接受“施捨”的一方便會對其產生依賴心理,難以獨立。

  所以,不要把他人對你的好當成理所應當,我們應該心懷感恩,同等回報。

  哪種異性會讓你想要和他做朋友?

  人無完人,沒有人可以做到讓每個人都喜歡,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人成爲朋友。人們對朋友的選擇,都是基於自己的價值觀、性格以及習性等多重因素。

  異性朋友的選擇也是如此,我們應該先明白自己喜歡哪樣的人、想要和怎樣的人成爲朋友。在決定和一位異性成爲朋友之前,首先要了解清楚對方的價值觀,看看你們是否志同道合。

  選擇和錯誤的異性成爲朋友,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誤會,而他的脾氣也可能會讓你無法忍受,甚至可能會影響戀愛。

  當我們明白這一點後,便可以選擇與哪些異性建立長久的友誼關係。一個合適的異性朋友,有利於雙方的交流、共同進步。

  在找到志同道合的異性後,就可以與之建立友誼關係,並且用心維持和經營。在一段正確的友誼中,我們會收穫頗豐。

  而在選擇異性朋友的過程中,也會明白哪些人不能成爲朋友,尤其是那些與自己價值觀相遠甚至相反的人,便可以敬而遠之了。

  我們更願意和一些比我們年齡大、思想更成熟的人做朋友,這是因爲他們有着更多的人生閱歷,對待事物觀點、角度更加多元化,我們可以從中吸取經驗,更好的幫助我們成長。

  在與年齡偏大的異性朋友交往時,也不必存在心理障礙。“忘年交”在這個時代興起,也是人們思想層次提升、思維方式轉變的一種體現。

  用平常心與他們相處,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與之同時,不要一味的接受,也應該付出精力來維護這段友誼,最好也能給到他們幫助。友誼是平等的,不要認爲年齡小是一種優勢,可以心安理得的被照顧。

  正確處理友情中的摩擦

  我們很容易發現自己在成長的路上失去了什麼,卻很難看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得到了什麼。在這條路上,目的地不是最重要的,而那些沿路的風景才更值得觀賞。

  無需大喜大悲,這一切終將會過去,當你最後再回憶起種種過往時,也不過是淡淡一笑。

  在男女友誼中,當我們無意間做出了有損他人利益之事,不必過於愧疚,因爲這並不是我們本意,相信作爲朋友也會理解。

  不必過於愧疚,不代表不去彌補,承認錯誤,反思自己的行爲,用行動去向對方表示歉意更加實在。

  知心的朋友總是很少,不要因爲一些誤會將朋友越推越遠,他們作爲一路陪伴我們的人,值得我們好好珍惜。友情與愛情的關係很微妙,往往只有一層之隔,但實則是天壤之別。

  友情裏兩人是朋友,可以有福共享、有難同當,分享各自想法、相互交流,活在當下的感情;愛情則大爲不同,你們是伴侶,是靈魂的深層次結合,是彼此的唯一。

  所以,在一段異性友誼中,在沒有做好將友誼升級爲愛情的準備之前,不要盲目靠近,也不要過於親密,否則會讓兩人感到彆扭與難堪。掌握好尺度,友誼才能走的長遠。

  如何權衡友情與愛情

  愛情具有唯一性、獨佔性,而友誼卻並非如此。

  友情中的佔有慾,會讓人感到不舒適與壓抑。有很多人混淆了友誼的定義,認爲“你只能和我做朋友,因爲我在意你”,其實,這並不是在乎這段友誼,只是在乎自己的感受。

  你不能接受對方有其他朋友,害怕被別人分走對方對你的愛,這恰恰是你只在乎自己的體現。

  一段好的友情是令兩個人都感到舒適的、放鬆的,限制他人的交友權利是十分不公平的,靠佔有得到的友情也不能長久。

  看清自己現在處於一個怎樣的狀態,這有利於我們處理好愛情與友情的關係。對朋友過分的佔有,會讓他不自覺的遠離我們。

  保持正常的交友狀態,擁有良好的交友心理,這會讓我們收穫更多長久的友情。在愛情中也是如此,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愛情,其次,擁有它。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