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15日8時50分,在美國夏威夷檀香山的醫院,有一位百歲老人逝世,享年101歲。他的逝世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宣告了一個歷史事件的落幕。歷經百年滄桑的他,一生波折,經歷了從高潮到低谷,從低谷到高潮到一個過程。他這一生波瀾狀闊,跌宕起伏,既有輝煌的時刻,也有落寞的時候,見證了大國的興衰和時事的變遷,他就是張學良。

對一個歷史人物的評價,我們不能從某一個單一的方面來看,應該看整體的功與過。對於張學良,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證實了這個人的多樣性和多面性。張學良的父親是張作霖,民國有名的三大軍閥之一,從小張學玲就生活在一個優越的環境下,人們都叫他爲少帥。她自小在軍營裏鍛鍊,好位置喊着軍二代富二代的湯匙長大的,少年時候的他,並沒有經歷很多波折,他真正的成長是在父親死後。20世紀20年代,張作霖所乘坐的火車被炸燬,歷經兩天治療後張作霖也去世了,少帥張學良臨時挑起父親的重擔,繼任父親的軍閥地位。但張學良和他父親不一樣,他審視度勢,知道這天下要變了。於是他放棄了對軍隊的領導權,放棄了東北的統治權,邁入了蔣介石的陣營。
張學良的一生,犯過錯誤,也爲國家做出過貢獻。

衆所周知,1931年的918事變,日本進軍中國東北,在夜裏偷襲瀋陽,當時守城的時候,張學良的部隊,但他卻沒有下令讓部隊反擊,眼睜睜看着日本軍隊撕裂中國東北的大口。後來張學良也曾坦誠,這是他做過最錯誤的一個決定,如果再給他一個機會,他肯定不會這樣選擇。因爲他不是不愛國,只是爲了保存實力,沒想到局面完全在他預料之外,後來他一想跟着蔣介石抗日。

錯誤也要得到彌補的時候,1936年,面臨嚴峻的形勢和日軍的虎視耽耽,共產黨決定暫時放棄和國民黨的爭鬥,一心抗日。但蔣介石卻不這麼想,爲了自己的利益,始終不敢發聲。這時,張學良深明民族大義,雖然蔣介石是自己的領導,但還是在深夜十分逼蔣抗日,這就是著名的西安事變。事後 ,張學良也遭到了蔣介石的報復,遭到蔣氏父子五十多年的囚禁,直至他們死後才恢復自由。

曾經,面對民族危難,張學良做出了錯誤的選擇,而當他再一次面對同樣的情況的時候,他卻走出了與之相反的一條道路,他的轉身爲歷史譜寫了新的篇章,改寫了歷史進程,他的功績所有人銘記。
張學良得到自由以後,帶着趙四小姐從此在美國定居。終生再沒有踏進中國一步,也沒有回到他的東北故鄉再看一眼。有人說這是因爲張學良覺得對不起東北的父老鄉親,沒有臉面面對他們,他辜負了父親的期望,至死都沒到父親墳前去祭拜。

張學良,一生都在爲曾經的錯誤買單,都在爲他曾經所犯的錯誤所懊悔,但他一直勇敢的承認這些錯誤,並用一生去彌補,到死都在說對不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