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而言,近视可以说是一种“流行病”,患病人数逐年增高,患病年龄越来越小。如何预防儿童和青少年近视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闵行人民广播电台《健康时间》栏目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于晓彦做客直播室,为大家普及儿童和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近视?

  近视是指人眼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眼球的屈光系统折射以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而不是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之上)的一种病理状态。

  近视的分类

  根据近视度数分为三类:

  低度近视:近视50~300度之间;

  中度近视:近视300~600度之间;

  高度近视:近视600度以上。

  根据近视的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为两类:

  单纯性近视:多指眼球在发育期发展的近视,发育停止,近视也趋于稳定,屈光度数一般在600度以下。绝大多数患者的眼底无病理变化,用适当的光学镜片矫正以后视力能够达到正常。

  病理性近视:多指眼球发育停止以后近视仍在进展的,并且伴发有眼底病理变化的近视类型,也称为进行性近视。大多数这类患者的近视度数在600度以上,也就是高度近视眼。常见的眼底病变为: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周边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

  近视的危害

  由于近视者在看近或看远时不用或少用调节,会导致集合功能相应减弱,从而容易引起外斜视。

  近视度数较高者,由于眼球前后径的拉长,还会出现眼球突出,当眼球前后径过长,眼球的后极部扩张,就会形成后巩膜葡萄肿;除了远视力差以外,还常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眼前漂浮物和闪光感等症状;并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眼底病变,特别是高度近视者,发生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黄斑出血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也会增高,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近视的病因

  关于近视形成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完全清楚的,大多数学者认为近视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遗传因素:大量调查表明,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常可见家族聚集性,父母双方或一方近视,孩子发生近视的可能性会增大。其中比较明确的是,高度近视的发生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环境因素:长期近距离用眼者的近视发生率较高,这也是我国青少年近视高发的主要原因。环境照明度不佳(过暗或过亮)、阅读字体过小或字迹模糊不清、持续阅读时间过长、缺乏户外活动、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不良用眼习惯、读写姿势不良、睡眠及营养不良等因素,都可以促使近视的发生发展。

  近视要到眼科做哪些检查?

  专科检查: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镜、眼压、角膜曲率、眼轴、眼位及眼球运动、验光、试镜等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屈光问题及其他眼部病变。对于存在可疑眼部疾病的患者,还可能进行其他眼科精密仪器的检查,如眼底照相、眼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视野、角膜地形图等检查。

  睫状肌麻痹验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散瞳验光”,是国际公认的诊断近视的金标准。建议12岁以下,尤其是初次验光,或有远视、斜视、弱视和较大散光的儿童一定要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以排除假性近视,明确屈光状态。确诊近视需要配镜的儿童青少年需要按医嘱规范戴镜,并且3个月~半年定期复查验光。

  哪些方法证实可以预防近视?

  保证每天2小时以上的日间户外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户外体育运动,光照度是预防近视的核心要素,只要呆在户外,不一定需要运动,一样可以达到预防和控制近视的目的。

  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它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一般夜戴日摘,是一种能够使角膜中央区弧度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平坦和规则的改变,从而暂时性降低近视的屈光度数、提高裸眼视力的一种可逆性的物理矫形治疗方法。同时佩戴OK镜还能减缓近视的发展,因此受到家长和医生的青睐。需要注意的是,角膜塑形镜属于三类医疗器械,验配有非常严格的适应证。因此,家长应带孩子到有资质的验配机构接受检查和验配,遵照医嘱正确使用,并定期复诊。

  0.01%低浓度阿托品:多项研究发现,0.01%低浓度阿托品可有效延缓儿童近视的发展,是最有前景的药物控制近视的方法。阿托品抑制近视进展的机制,可能是通过直接拮抗视网膜、脉络膜或巩膜上的特殊受体而发挥作用。但长期使用阿托品可能会出现畏光、看近困难、接触性结膜炎、口干等不良反应。

  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眼睛?

  ①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和看电视:使用电子产品时要坚持“宁大勿小”的原则,顺序依次为投影、电视、电脑、平板电脑、手机。距离越远越好,投影或电视,最好拉开到3米以上,电脑或平板电脑,最好拉开到50cm以上,手机能不用就别用。使用时应牢记 “20-20-20”口诀,看屏幕20分钟以后,要抬头远眺20英尺(6米)外20秒以上。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手机和电脑。

  ②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家中的书桌椅应该根据孩子的身高调整好高度,读书写字的时候保持“三个一”:指尖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本一尺,胸口离书桌一拳。

  ③改掉不良的用眼习惯:不要在吃饭、躺卧、走路及坐车的时候看书或者使用电子产品,不要在光线过暗或者是阳光直射的情况下看书写字,读写的过程中应同时打开房间的大灯和台灯,台灯要有足够且均匀的亮度和色温。

  ④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建议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儿童青少年需要均衡营养、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少吃糖,多吃蔬菜和水果,每天总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

  ⑤坚持做眼保健操:坚持一天两次眼保健操,上下午各一次。最好在持续用眼后认真做眼保健操,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注意:做眼保健操前要洗手。

  ⑥注意过敏性结膜炎等眼部疾病:如果儿童眼睛红,眼睛痒,不断揉眼,要警惕是否有过敏性结膜炎。发现儿童歪头视物,频繁的眯眼、挤眼等异常情况应该仔细观察,必要时到医院进行就诊。

  本文为闵行融媒体中心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者:汪婷婷

  编辑:林丽妃 汪婷婷

  ↑保存图片-打开抖音

  和我们一起抖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