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勇敢的心》电影里,爱德华一世是一个心狠手辣、老谋深算却又极具魅力的国王。历史上,爱德华作为亨利三世的长子,文武双全,身材高挑,有口吃但肢体语言丰富,左眼睑下垂。之所以称他为“长腿爱德华”,是因为他在骑马时双腿能够将马鞍紧紧夹住,而且他酷爱打猎,但不喜欢用弓箭标枪,甚至不带猎狗,他热衷于用短斧直接砍杀猎物。

在第二次“男爵战争”中,爱德华手刃了英格兰贵族领袖西蒙·德·孟德尔,一举镇压了金雀花王朝内部反对派。随后在1268年,爱德华以个人而非王国名义加入了由法王路易九世主导的第八次十字军东征,但路易九世并未以耶路撒冷为目标,而是试图征服北非突尼斯王国,但他本人在登陆后便死于瘟疫。1272年,亨利三世病逝,此时爱德华远在西西里,在英格兰贵族势力多次请求下于两年后在伦敦加冕。

登基后,爱德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王权打击贵族势力,1278年通过《格洛斯特法规》明确了最高法院法官可持调查令调查贵族在领地内的所作所为。1279年颁布《莫特美因法规》禁止贵族向教会赠予领地,所有贵族领地买卖均应在国王的监视和默认下进行。

与此同时,爱德华致力于战争,通过武力扩大金雀花王朝在欧洲的影响力。1279年,爱德华与法国国王腓力三世签署《亚眠条约》,英格兰同意放弃海峡对岸的诺曼底,但作为交换,卡佩王朝必须用阿基坦公国的部分领地交换,这一举措保证了金雀花王朝在欧洲大陆核心领土阿基坦的安全。趁着腓力三世与罗马教廷争权夺利的机会,爱德华果断出兵威尔士和苏格兰。

1277年,历时7年爱德华终于征服威尔士全境。熟悉英国历史的人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爱德华征服了威尔士,但在颁布《威尔士法》时却遇到了威尔士贵族们的极力反对,威尔士人认为既然爱德华家族想要彻底得到威尔士的王位,必须由一位在威尔士出生,不会讲英语,人生第一句话说的是威尔士语的亲王来管理他们和他们的王国。而爱德华给出的答案是把即将分娩的王后火速接到威尔士,随后让自己刚出生的儿子顺利继承“威尔士亲王”头衔,并迫使一大群威尔士贵族向婴儿下跪宣誓效忠完成了对威尔士征服的最后一步。爱德华一世的做法,保障了两个王国之间长久的精神纽带,以至于在今天英国王储依然保留了“威尔士亲王”的古老头衔。

威尔士征服的结束意味着苏格兰战争的开始,自亨利三世与苏格兰国王亚历山大二世划定国界后,两国一直相安无事。但苏格兰北部海岸线频繁受到挪威王国的袭扰。作为维京海盗直系后裔,挪威国王哈康四世占领了苏格兰西北部的赫布里底群岛,不时登陆抢劫。1266年,亚历山大三世夺回海岛控制权,代价是把自己的女儿玛格丽特嫁至挪威。1286年,亚历山大三世去世,由于他的几个儿子均在他之前便全部过世,在遗嘱里亚历山大三世明确表示传位于外孙女——挪威公主玛格丽特(即之前远嫁挪威的玛格丽特公主女儿,母女名字相同)但问题是玛格丽特公主年仅3年而且在回国途中突然暴毙。苏格兰顿时陷入内乱,在内乱中脱颖而出的两大家族——巴里奥家族和布鲁斯家族成为苏格兰王位最具竞争力的候选者,巴里奥家族混杂着盎格鲁——撒克逊和法国血统,而布鲁斯家族则是维京人的后代。

爱德华深知无论是巴里奥家族还是布鲁斯家族,他们的实力均无法与自己治下的英格兰相比,但为了取得出兵苏格兰的合法名义。早在玛格丽特公主从挪威返回时,他便打通了罗马教廷的关系,罗马教廷承认了挪威公主玛格丽特与爱德华一世之子爱德华二世的婚事。如果挪威公主入主苏格兰,那么爱德华二世将顺理成章带上威尔士和苏格兰的两顶王冠。玛格丽特公主意外死亡后,爱德华一世秘密接触巴里奥和布鲁斯两大家族,并最终获得了布鲁斯家族的效忠,双方暗中联合计划在苏格兰国王竞选时打压巴里奥家族。

1292年巴里奥家族首领约翰·巴里奥意外胜出,但他很快发现在苏格兰,爱德华与布鲁斯的势力日益强大,担心夜长梦多的约翰·巴里奥寻求法国的帮助,而一直试图从金雀花王朝手中收回阿基坦的法国国王腓力四世选择与约翰·巴里奥结为儿女亲家,公开表示支持“苏格兰正统国王”约翰·巴里奥。

亨利三世

1295年,苏格兰与法国在巴黎签署了共同对抗英格兰的合约,即历史上长达200多年的著名的“老同盟事件”。法国与苏格兰的同盟结束于1560年,持续265年。它被认为是历史上的存在时间最长的外交同盟。

“老同盟事件”几乎等同于苏格兰向英格兰宣战。但为了避免同时与法国和苏格兰作战,爱德华一世决定先发制人,他再次利用布鲁斯家族,并在其领袖罗伯特·布鲁斯(在《勇敢的心》里由安古斯·麦克菲登扮演的“两面派”并在华莱士倒下后良心发现,领导苏格兰继续抵抗英格兰人的亲王)的协助下,约翰·巴里奥被送进伦敦塔监禁。但爱德华不曾想到,眼看苏格兰已是囊中之物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威廉·华莱士站出来。在《勇敢的心》里,威廉·华莱士被设定为一个出身于农民家庭并被英格兰俘虏作为奴隶的民间草莽英雄,他反抗英格兰人的动机是因为心爱的女人被英格兰士兵残忍杀害。但历史上真正的华莱士来自苏格兰西部一个富裕的骑士世家。1296年,威廉·华莱士因杀害当地税务官成为金雀花王朝的通缉犯,但爱德华在苏格兰的横征暴敛引起了各个苏格兰阶层的不满,所以当华莱士举起反抗的大旗时也就不奇怪为何会得到绝大多数苏格兰的响应了。

忙于对付腓力四世的爱德华一世起初对华莱士领导的苏格兰军并不在意,只派了7000人的军队前去镇压,两军在福斯河上斯特灵桥对峙,苏格兰人占据了地势较高的北边,英军则在南岸驻扎。

1297年9月11日,迫于财政压力的英军不顾苏格兰的地形优势盲目发动正面进攻,借助英格兰,威尔士长弓手的掩护,英格兰骑兵很快突破华莱士的桥头防线,但由于后续步兵无法及时跟上导致华莱士能够从容组织反击,他指挥苏格兰长矛手从高地向斯特灵桥发动冲锋,后续步兵堵住骑兵后撤去路,而苏格兰长矛方阵的步步逼近迫使英格兰骑兵陷入绝境,斯特灵桥的突然断裂使英格兰人彻底失去了胜利的可能。

斯特灵桥一战,苏格兰歼灭了几乎全部的英格兰骑兵主力,随后华莱士拿下约克郡,这个时候爱德华才不得不正视自己的这个对手。于是从威尔士,英格兰抽调主力北上作战。苏格兰人在华莱士的指挥下撤回本土作战,华莱士选择在中部城市福尔柯克与英军决战。1298年,爱德华亲自指挥英军发动进攻,面对苏格兰人引以为傲的长矛方阵,爱德华指挥骑兵从两翼包围了苏格兰军,限制了苏格兰步兵的后退,缺乏远程武器的苏格兰人只能眼睁睁看着灵活的英格兰骑兵在自己的四周完成包围。随后大批长弓手在战场上的出现预示了华莱士和苏格兰人最终命运,以重步兵为主的苏格兰军被骑兵关在平原上动弹不得,而从天而降的箭雨让苏格兰人成为了长弓手绝佳的射击目标。箭雨过后英格兰骑兵杀入方阵,苏格兰军瞬间瓦解,华莱士本人拼死逃离战场,但随后被部下出卖,1305年被绞死在威斯敏斯特。爱德华一世残忍地将其分尸,以儆效尤。

威廉·华莱士作为13至14世纪初苏格兰反抗英格兰的英雄,在不列颠乃至世界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篇章,作为苏格兰自由的象征,一直到今天为止,华莱士和他的伙伴们仍然在全体苏格兰人心中犹如神一般存在。

文|南書房|外国史篇感谢观看由「南書房」带来的独家原创文章,觉得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赞、转发一下。如有不足之处,还望诸位多多指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