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即日起,推出《南沙观察》栏目,聚焦南沙,聚焦产经。每月两篇推送,渠道为:“抱朴财经”公众号,“抱朴财经”今日头条号、百家号、雪球号、网易号、搜狐号等十几个平台,“八斗财经”公众号,喜马拉雅“八斗财经”音频节目。

【南沙观察】

作者:今纶

南沙是谁?

南沙在哪里?

南沙准备怎么干?

南沙未来会怎么样?

这是关于广州南沙区的四个问题,我用最简单的词语来概括:

南沙是广州的一个行政区,不是南沙群岛。

南沙在珠三角几何中心,位于珠江入海口,距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


南沙被国家定位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要求携手港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创新发展示范区、金融服务重要平台和优质生活圈。

南沙未来会很美好,是广州新经济增长驱动区域之一。

不过,今天我们只讲南沙产业的一个方向,不论其他,也不在宏观层面泛泛而谈。

“生命健康”是顺风产业

疫情之下,我们来看看南沙的五大主导产业:航运物流、高端制造、金融商务、科技创新、生命健康。

“生命健康”这个产业方向现在由于阶段性的原因可能要提到最靠前的位置,为什么?抢资源、抢人才、抢渠道,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刻。


其他四个产业可以继续按部就班往前推进,有些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想快速推进也推动不了,比如航运物流。如果因为疫情,海外的业务减少,其实很多工作都不免陷入停顿。

至于科技创新,这个行业也牵扯到很多海外技术、人才的引进,而且整个大环境变化过快,这个就不细说,这个方向受到的影响恐怕未来会远超想象。

“生命健康”这个方向受追捧到什么程度呢?说两件小事:

我一熟人,校友,猎头公司中层。以前一直做房地产企业客户,现在全部放弃,转向生物医药方向,因为房地产企业各种裁员,不进人,但生物医药方向的公司人才需求增长。

另外一位朋友,某医药公司研发部门一把手,最近手机被猎头打爆。

资本市场上,医药股票也有过多次冲高。

种种迹象表明,在现有的形势下,“生命健康”产业是一个顺风产业,不仅仅是一个风口上的产业。

病毒这事儿,一时半会儿没有彻底解决方案,这对于很多行业都是灾难,但是对于“生命健康”行业却是持续的利好,不限于疫苗、病毒等概念的公司,而是整体的利好,因为疫情新闻对个人和公众的认知冲击是全方位的。

何况我们处在一个全面老龄化的阶段,本来就会有越来越多人关注“生命健康”这个产业:机会在这里,人才在这里,资本也会涌向这里。

做强“生命健康”的现实基础

南沙做强“生命健康”这个产业是有较大可能性的,因为现实基础、地理空间优势以及行政效能可以支撑这个方向。

现实基础就是南沙本来就处在华南第一医疗资源、医疗人才大市广州的行政区域范围内,广州的医疗资源和人才在华南地区远超其他城市,同时也拥有甩开珠三角其他城市几条大街的南方医科大学和中山大学医学院等优质的医学院校资源,而且广州的生物医药的行业基础本身就不错。


资料显示:广州是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在全国处于第一梯队。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速,2019年,广州全市医药制造业和医疗器械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了10.2%和53.5%。广州形成了以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等为主导,以再生医学、精准医疗、体外诊断等优势产业为辅的产业集群,构建起从技术研发、临床研究和转化中试到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

老窦有资源,老窦还愿意支持南沙,这很重要。

看一下老窦以及更高层面支持南沙的部分情况:

2017年,南沙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在医疗卫生方面享有众多优惠政策。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省中医院南沙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南沙疾控中心、南沙中心医院二期后续工程、中山大学附属(南沙)口腔医院等一批项目有的已经开建,有的已经建成,有的已经获批。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效果图

去年9月,媒体曾公开报道“南沙将投资超百亿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医疗高地”。

做强“生命健康”的地理空间优势

地理位置的优势在于南沙离香港、澳门都不远,尤其是香港的优质医疗资源、人才,以及其和国际生物医药界的沟通比较畅通,38海里的距离真不是问题。南沙正在而且完全有机会借助港澳和自身平台的吸引力,在大湾区争取更多的产业资源,而且南沙有一张王牌:土地面积803平方公里,是前海(18.04平方公里)的44.6倍,是横琴(106.46平方公里)的7.54倍。

换言之,在土地资源这一个最重要的载体上,南沙有机会把相关医药健康产业一流公司的资源、架构尽可能吸引到南沙,至少有这个空间,来不来,来多少是另外一个话题。

何况南沙的轨道交通正在紧锣密鼓突进中,广州下了血本:地铁18号和22号线设计最高时速为160公里,是目前全国在建地铁设计速度最快的线路。18号线万顷沙—冼村段、22号线番禺广场—陈头岗段竣工时间原定为2020年6月30日(因为疫情可能推迟);18号线冼村—广州东站段、22号线陈头岗—白鹅潭段竣工时间为2022年6月30日。建成后,搭乘地铁从南沙新区到广州东站只需要30分钟。


这对于南沙“生命健康”产业是非常大的利好,当然也是整个南沙的利好,这意味着南沙有机会以更便捷的通道吸引天河、黄埔以及从外省来的资金、技术、人才。

站在更大的视野来看,南沙这个副中心已经有加速形成交通枢纽的趋势,南连香港,西通澳门,北边则与广州紧密联系,地理空间优势的作用力会持续加强。

做强“生命健康”的行政效能优势

有的地方现实基础不错,地理位置不错,但是经济就是起不来,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行政效能低下。南沙的行政效能如何?从现有的信息来看,南沙的决策者紧迫感很强,整体的行政效能堪称高效,而且应用了较多科技因素服务于居民、企业。


早在2017年12月18日,广州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南沙区行政审批局正式运行。南沙开发区发改局、国土规划局、建设交通局、环保水务局、投促局、市场监管局、科工信局等7个部门主体业务共76大类143子项作为首批划转到区行政审批局审批事项,实行“一颗印章管审批”。

2019年12月,南沙在全国首创行政处罚案件分级审批机制,推动城市治理的重心和配套资源向镇街社区下沉,向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授予立案权、强制措施权、较小罚款数额的处罚权、结案权等。

同月,南沙区司法局在全省首创探索建立“1+1+9+N”机制:着重针对南沙开发建设中多发的征地拆迁、村民权益等类型纠纷。

当然,对标国际一流城市,南沙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不过,实事求是地说,南沙目前的行政效能在国内同级别区域还是有相当的竞争力。

新加坡经验对南沙的启示

南沙“生命健康”产业有了现实基础、地理位置以及行政效能三大支撑之后,确实也产生了不少成果:

已有广东医谷产业园区、横沥工业园、中化生命科学城等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广东医谷产业园区集聚天科雅、泛生子、诺辉健康等一批优质项目。


与国内著名人工智能企业合作建设广州南沙·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医学影像诊断的精准化、智能化、信息化;

辑因医疗正在建设 GMP 级别基因编辑治疗基地,开发β地中海贫血等遗传学疾病的基因编辑疗法;

研发出全球首创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的卫视博公司也已落户南沙;

一品红联瑞生物医药智慧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

然而,这就够了吗?未来要怎么干?如何助力广州继续保持在华南的“生命健康”产业优势?

南沙一定要有一张在全世界叫得响的名片,在目前的情况下,主推“生命健康”行业最为现实,可追赶、效仿的对象是新加坡。

新加坡国土面积719.1平方公里,比南沙还小84平方公里。

新加坡已经成为了亚洲最富活力的生物医药中心之一,在21世纪工业发展远景规划中,新加坡政府把生物医药产业列为推动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未来的第一支柱产业。

早在2013年,新加坡生物医药总产值236.8亿新元,占制造业总产值的8.2%;增加值117.9亿新元,占制造业增加值的20.5%;就业人数1.67万人,占制造业就业人数的4%。启奥生物医药研究园和大士生物医药园吸引了世界顶尖10大制药公司投资。


新加坡启奥生命科技园区产业孵化机制

2017年,英国制药巨擘葛兰素史克(GSK)位于新加坡的亚太总部正式启用,公司除了将以新加坡作为区域枢纽,处理制药与疫苗业务外,也利用高端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着重开发旗下药品在本区域的行销与零售潜力。当时,新加坡就有31个生物制药商生产设施及总部,总体统计显示全球10大药物当中,有六种是在新加坡本地制造。

不仅如此,美国权威杂志《新闻周刊》联合数据研究机构Statistia,曾评选出了世界TOP10的医院,新加坡中央医院上榜,拿下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新加坡中央医院

2018年,新加坡公开消息显示:柔佛苏丹、马国部长、津巴布韦前总统都到新加坡治疗,新加坡医疗旅游业在区域首屈一指,年收入达十亿元。

在“生命健康”产业领域,新加坡是南沙学习的榜样:新加坡既有深扎于本地的产业,足以笑傲亚洲,又有直接服务于患者的顶级医院。

新加坡“能”,南沙能不能?

新加坡的“生命健康”产业是如何走到目前这种高度的?学者们多有论述,总结的经验有一定借鉴作用:

简单说就是四句话:

经验之一:建一流生物医药园,政府强力支持,所有基础设施都是世界顶级。新加坡贸易工业部投资建设了18.5万平方米的世界级生物医药科学研发基地——启奥城(Biopolis) 。启奥城不仅仅吸引世界生物医药人才为新加坡所用,还成了行业的科技孵化基地。这是一块招牌,也得到了世界一流医药公司的支持,最终成为新加坡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动力航母。目前南沙也在做这一块,差距是什么,如何追赶超越?简单一句话要持续追问——启奥城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启奥城位于纬壹科技城内

经验之二:重视市场力量,以政府和企业家合作的方式大力扶持风险投资基金。浙江“数字经济”的崛起主要是市场经济结出的硕果,这个崛起的过程中,浙商有很多的挣扎和自救,最终修成正果。2017年,在IFF-广州联合发布会上,南沙发布了两个重磅项目——300亿南沙母基金及国际风险投资中心。同年8月,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与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不过,到底有多少资金能支持“生命健康”产业?相比较而言,人工智能似乎得到的支持更大一些,媒体报道显示:2018年,广州南沙通过设立100亿元AI产业基金、建设3000亩AI产业园、成立AI研究院等措施,大手笔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群。

经验之三:最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这种力度大到足以吸引企业落户。新加坡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之大在亚洲领先,对于“生命健康”产业来说,专利就是生命线,南沙在这个方向要对标新加坡,绝对不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目前来看,南沙进步很快,但是和新加坡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2018年,南沙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同比增长98.5%和79.8%的基础上,2019年1—10月,南沙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7873件和4494件,同比分别增长15.1%和39.0%;新增知识产权贯标企业累计100家,新增注册商标18813件,较去年同期增长187%;新增驰名商标1件。

经验之四:在生物医药方面,新加坡高度重视教育,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中国、印度、欧美不少生物医药的人才愿意去新加坡工作,南沙如何参与这种国际竞争?第一步,能不能多争取一些准备投奔新加坡的中国医药生物人才到南沙工作?短板在哪里?除了个税、奖金、住房,还有什么要努力的方向?


就“生命健康”产业而言,南沙有必要对照新加坡,查找自己的差距,该争取的政策大胆争取,该抢的人才努力去抢。在世界格局的大变化中,快速储备足够的“粮草”,应对可能的波动。

一切都需要快一点更快一点,因为世界变化太快,时不我待。

数据来源:南沙区政府官网

参考文献:《新加坡生物医药产业的迅速崛起对我国的启示》

- END -

好物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