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或是民俗文化中有一种文化非常的特殊,这就是墓葬文化。古代人讲究入土为安,并且觉得人死之后要寻找一处风水宝地来葬自己,这样对自己对后代会有很大帮忙。正因为这样的观念,在古代的时候,帝王贵族大兴土木,并且死后将大量的奇珍异宝随之一起埋葬。

这种独特的墓葬文化,虽然具有迷信色彩,但正因为古人的陪葬品让现代考古得以发展,并且通过考古来发现和探索古代文明。不过,也正因为丰厚的陪葬品,也引来了许许多多的盗墓贼,他们都觊觎墓中的宝贝。

所以,盗墓贼和修墓者一直上演着盗墓和防盗的剧本。

那究竟古代帝王贵族是如何防盗的呢?是不是如《鬼吹灯》、《盗墓笔记》中所描写的那样,墓室中都是毒虫猛兽、机关火石呢?

当然,不是!其实古代帝王贵族防盗手段主要只有三个:

第一、疑冢

疑冢,顾名思义就是假墓。通过布置多处疑冢来达到混淆视听,使人不知真墓到底是哪一个。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疑冢就是曹操的墓,当年曹操生前组织摸金校尉大肆盗取古墓财宝,死后怕被别人盗自己的墓,于是在公元218年安排后事,在河北、河南一带修建了大量的疑冢,史称“七十二疑冢”,后根据考古发现一共134座。但令人想不到的是曹操真正的墓也并不在这134座里。

第二、薄葬

薄葬,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纸衣瓦棺”。字面意思就是用纸做葬衣,用瓦片做棺材。其实,就是给人营造一种“穷”的现象,告诉盗墓贼这你没有什么值钱的陪葬品。

第三、深埋大藏

就选择将墓葬埋得越深越好,并且“不封不树”,即没有坟头不立碑不做标记。如成吉思汗的墓就是这样,陵墓修好,成吉思汗埋进去后,就被万马踏平。所以,至今都无法找到成吉思汗的墓,成吉思汗的墓一直隐藏在茫茫的大戈壁上。

虽然古代帝王贵族采用各种办法来防盗,但是盗墓却始终层出不穷。而盗墓的手段在盗墓贼那儿通过时间的沉淀,不断地变革和演变,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盗墓体系。

正如《鬼吹灯》、《盗墓笔记》中写的四种盗墓团伙:搬山道人、发丘中郎将、卸岭力士、摸金校尉。每一派都有自己独有的盗墓手段,但归纳起来可用四个字概括:“望闻问切”,充分发挥人的五感来寻找墓的方位。

望——看形势理气,观泥痕草色

中国古代有一个风水大师叫郭璞,他写了一本书叫《葬经》。后世之人多根据此书中风水来选墓地,以求合乎阴阳。所以盗墓贼反向思维运用风水去找墓。

望就是用眼睛去看地理形势、风水地貌。古代帝王贵族喜欢将自己的墓葬安排在龙脉上,龙脉也就是名山大川,而所有的龙脉都起源于昆仑山。根据山川的吉凶形势选择的穴位也是不同的。而埋穴之处必定是风水龙气最旺的地方。通过看山脉的走势,分析出穴位在哪里。这种推断往往非常准确,所以被人称之为“分金定穴”。也就是《鬼吹灯》一书中写摸金校尉这一脉的寻找古墓的手段。

而“分金定穴”还有一个典故,关于两位风水大师的,一位是袁天罡,一位是李淳风。据说,当年二位大师为唐太宗选择风水宝地作为皇陵,各自出门去寻找。袁天罡来到一座山上发现一处极佳的宝地,就用铜币埋土下做个记号便回去复命。之后,李淳风也找到一块风水宝地,为了做记号,就用自己的金簪插在土里,也回去复命了。唐太宗见二人回来讲诉后便派人去查看,没想到挖开标记,发现金簪正好插在铜币的钱孔之中。

观泥痕草色,是一种细节性查看。生土和熟土上面的植物生长是有差异的,或茂盛,或枯萎。根据植物生长的差异来辨别是否下面有墓。

闻——听风听雨听雷

这里的“闻”并不是用鼻子去闻,这个“闻”是指用耳朵去听。如果盗墓的人知道某处山上有古墓,但是山太大,具体位置不知道在哪里,这个时候就会用耳朵去听。怎么听呢?盗墓贼会在地宫的范围内挖一个深坑,坑中放一口大缸,等到刮风下雨打雷的时候,人坐进大缸里盖上盖,在大缸里听地下传来的回声来辨别地下是否有空间。

问——“捡舌漏”

问,其实就通过自己去问当地人,打听消息,行话叫“捡舌漏”。盗墓的人会乔装打扮,或扮成郎中;或扮成风水先生;或扮成卖货郎。走村串寨,跟当地打听消息。比如在《鬼吹灯之龙鳞迷窟》中金算子扮成商人,打听到当地有古墓,便出钱在墓的上面修建一座鱼骨庙。

切——挖掘手段

一旦知道古墓的位置,就会挖掘。怎么挖是一种技术活,盗墓贼主要会采用两种挖盗洞的办法:“天鹅下蛋”和“海底捞月”。简单来说,前者是从上往下挖,后者是从下往上挖。这就是要选择盗洞位置,切入地宫之中。一般会选择地宫最薄弱的地方。

这就是古代盗墓者通常采用的四种手段来盗掘古墓,正因为这些盗墓贼让大量珍贵的文化流入海外或受到破坏,为国家的考古事业带来了巨大破坏和阻扰。不过,后来考古工作人员借鉴这些实用的方法,积极去寻找古墓,保护文物。

这就是阁主跟大家分享墓葬冷知识:盗墓与防盗。之后,会跟大家分享关于古墓机关是否存在?盗墓工具是如何演变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