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寻寻觅觅的Discovery探索频道
茫茫宇宙,大千世界,除了地球,在其他星球上,是否还有着生命的存在?长久以来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就在2020到来的第六天,NASA宣布借助系外行星凌星巡天卫星(TESS),他们找到了一颗100光年外,位于剑鱼座的地球大小的行星——TOI700d,该行星处于宜居带,意味着行星表面允许生命的要素之一——液态水的存在。一时间,人们又纷纷议论起了地外生命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话题。今天,我们将基于地球生命出发,从我们的蓝色家园,一步步迈向深空,来回顾人类对地外生命探索的历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无论是电影还是科幻小说,充斥着对外星人的描写和想象,其中“火星人”的形象最为多样,但相比于“夺冠大热门”火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我们太阳系中真正有蕴含生命潜质的,可能是以下几位种子选手。
这颗冰冻的星球,隐藏在土星的行星环中。在其内部,有着富含氢的海洋,在土星重力的引导下,从土卫二表面的巨大裂缝中喷涌而出,形成羽状冰柱,漂向太空。著名的卡西尼号探测卫星曾经穿过这些喷出物质,并探测到了碳基分子的存在,这是构成生命的重要原料。在地球上有一种35亿年前就存在的产甲烷微生物,可以以氢为食物,无需阳光和氧气,或许土卫二的黑暗海洋深处,类似的生命已经喷洒至了太空中?
木星轨道上67颗卫星之一,也被称为欧罗巴,在其冰冻外壳之下三公里,有一个冰穴笼罩的海洋,面积比五大湖更大一些。到了地表下30公里处更有一个比地球所有海洋水量大一倍的巨型海洋。回到地球上,类似雪藻这样的生物,就完全可以在同样寒冷冰冻的雪中生存,在木卫二的冰壳之下,会不会也存在着这样的生命呢?
NASA曾在2005年让惠更斯号探测器降落在这颗橙色星球上,它揭露了这颗奇特星球的表面有着巨大的液态甲烷湖泊网。尽管土卫六,也被称为泰坦星,是一颗极其寒冷的卫星,并且充满了液体甲烷,但当50亿年后太阳膨胀成红巨星时,相比于被高温吞噬的地球,泰坦星受到的辐射更少,它的大气会变得澄澈,表面温度会升高,冰会融化,如同一颗原始的地球。这个状态将持续几亿年,或许这已经足够进化出一种独特的生命形态。
为了找到太阳系之外的生命,我们必须找到更多系外行星,但由于被巨大恒星的光芒掩盖,人类直到1995年,才由去年的诺贝尔奖得主MichelMayor和DidierQueloz使用视向速度法确认了第一颗太阳系外的行星——飞马座51b行星的存在,从此之后,我们发现了许多奇特的外星世界。
自从NASA在2009年发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被发现的系外行星数量激增。这位功臣发现了一颗与太阳极其相似的恒星——开普勒186,并第一次在系外恒星的宜居带中找到了行星——开普勒186f,相比另外四颗更接近恒星的行星,开普勒186f让我们第一次真切看到了系外宜居行星的可能性。
距我们仅有16光年的距离,可能是另一个类似地球的世界,但与地球不同的是其公转轨道非常窄,只需要36天就能绕其恒星一周,以我们的角度来看,如果这颗行星上有生命,那必定是适应性极强的种类,因为在这里,“寒冬“每个月都会降临一次。
这颗行星围绕着一颗温度较低的红矮星,意味着星球上的温度可能孕育生命。但由于恒星重力导致的潮汐锁定,行星没有自传(如同此次发现的TOI700d),行星总是一面向着恒星,一半是炙热的永昼,一半是寒冷的永夜,在其中间的条状地带形成的风暴中,却有着生命存在的可能。
尽管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发现了数十个处于宜居带的系外行星,但找寻地外生命的道路还相当漫长,即使目前发现的宜居行星,也可能只是地球的表亲,而非双胞胎,它们有可能非常寒冷,不适合生命存在。但无论是搜索地球上各种极端环境下的生命,还是搜寻广袤宇宙中可能存在的生命甚至文明,这个大千世界仍有着无数的奥秘等待我们发掘和探寻。
如果你和我们一样对未知抱有强烈的好奇心,那不妨关注Discovery探索频道于CCTV10播出的最新栏目《大千世界》。鼠年新春期间,还将在该栏目中播出系列片——《深入秘境》,这个春节假期,跟随Discovery探索频道的镜头,共同探索未知!
阅读原文
原标题:《大千世界中找个伴到底有多难?》
阅读原文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