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很多戰爭不僅是人力物力的比拼,有時候藉助大自然的力量,往往能收到奇效。比如不可一世的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敗在俄羅斯嚴寒天氣之下,而早在他們之前,法王格易十四和他的軍隊同樣喫虧在這上面,在荷蘭栽了個大跟頭,被荷蘭人制造的洪水和變幻莫測的天氣搞得灰頭土臉,悻悻而歸。而荷蘭人正是憑藉這兩樣武器,保衛了阿姆斯特丹。

從古至今,很多戰爭不僅是人力物力的比拼,有時候藉助大自然的力量,往往能收到奇效。比如不可一世的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敗在俄羅斯嚴寒天氣之下,而早在他們之前,法王格易十四和他的軍隊同樣喫虧在這上面,在荷蘭栽了個大跟頭,被荷蘭人制造的洪水和變幻莫測的天氣搞得灰頭土臉,悻悻而歸。而荷蘭人正是憑藉這兩樣武器,保衛了阿姆斯特丹。

1667年,法王路易十四攻打西班牙,佔領了大量土地,當他打算吞下西屬尼德蘭(今比利時),被荷蘭聯合英國、瑞典干涉而前功盡棄,從那時起路易十四便記恨起荷蘭來,路易十四稱霸歐洲的雄心被荷蘭攪合,從而心生怒氣。
而在經濟上,路易十四也想取代荷蘭,特別是阿姆斯特丹在歐洲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十七世紀是荷蘭的黃金時期,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十分重要的城市和港口,是貨物的中轉地。波羅的海國家產的穀物、大麻都通過它中轉到西歐和西南歐。而波羅的海國家需要的東西,也要通過阿姆斯特丹將法國、葡萄牙和和西班牙生產的鹽、酒和其他商品進口。

荷蘭的造船業在當時的世界也名列前茅,僅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幾十家造船廠,而且造船價格比其他國家都要便宜,歐洲很多國家都在荷蘭下單訂購船隻 。因爲有這樣便利的條件,使得荷蘭擁有的商船佔到歐洲總噸位的七成多。上萬只荷蘭商船遊弋於世界各大洋,壟斷了海上貿易,無愧於“海上馬車伕”的稱號。除此之外阿姆斯特丹銀行還是歐洲的儲蓄和兌換中心,當時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但荷蘭所處的十七世紀,也是歐洲羣雄並起的時代。法國是歐洲大陸上的老牌軍事大國。國王路易十四雄心勃勃,要取代荷蘭在歐洲的經濟強國地位。爲了實現這個目標,路易十四開始動用外交手腕來對付荷蘭。
1670年5月,他爲了解除入侵荷蘭的後顧之憂,與英王查理二世簽訂了針對荷蘭的祕密條約,還收買和籠絡荷蘭東面的統治者科隆大主教和蒙斯特主教,讓他們不要反對自己的行動。然後路易十四開始在法國動員力量,組建了一支12萬人的大軍,準備進攻荷蘭。

荷蘭雖然在歐洲的地位很高,但從人口上來說只是一個小國。當時的荷蘭是一個聯省共和國,是一個人口僅爲法國十分之一的小國。雖然其海軍很強大,但面對從陸地來攻的法軍,人口的劣勢暴露無疑,東拼西湊了5、6萬人來應對。但這些人中大多數軍事素質很差,要他們守衛城市和堡壘還算勉強,進行攻堅野戰就不行了,真正能打仗的部隊充其量只有15000人,相比較法軍有12萬精銳部隊,完全不夠看。法軍進攻時機選擇巧妙,荷蘭人爲何製造洪水氾濫,阻止法軍進攻?
人數上劣勢明顯,氣候和環境對荷蘭的防守也十分不利。原來1672年的春天,荷蘭出現了乾旱,要知道荷蘭是個河網縱橫的國家,河流也是一種武器,對敵人的進攻能起到一定的延緩和阻擋作用。而河流水位大降或因乾旱接近斷流,意味着敵人可以較爲容易地渡河進攻,同時荷蘭國內的水路運輸也受到了很大影響。

一直覬覦荷蘭土地的法國當然看準了這個時機。1672年4月,法國向荷蘭宣戰,法軍一路勢如破竹,6月便渡過了萊茵河。阿勒姆、德文特和內伊梅根等城市都已陷落,還有的城市見法軍這般攻勢凌厲,便自己解除了武裝,以免與法軍交戰喫更大的虧。
天旱導致艾瑟爾河水位極低,法軍騎兵輕鬆地踏河而過,側冀遷回包圍艾瑟爾河一線的15000名荷軍,爲避免被包圍荷軍只得撤退。
面對節節敗退的不利局面,荷蘭人也在想辦法應對。其中就考慮了人爲造成洪水氾濫阻擋法軍進攻。怎麼人爲製造洪水?其實荷蘭在這方面是有地利優勢的。

荷蘭是低地國家,領土有五分之二以上的地勢在海平面以下,靠一條高几十米、寬幾百米至幾公里的連綿沙丘帶將低窪地區和海隔開。如果法國人進入到荷蘭低地地區,可以利用這一特點,決堤放水阻擋法軍。問題是放水真的有效嗎?其實荷蘭人早就試過這一招。100多年前,即1574年,西班牙進攻萊頓地區,荷蘭人就製造洪水淹沒萊頓以南地區,西班牙軍隊只好撤退。
不過戰爭是把雙刃劍,這樣一來荷蘭的損失也很大,特別是荷蘭農民們堅決不同意,海水淹沒低地,他們的種植的莊稼、養殖的牛羊沒了不說,海水還會將他們的土地給毀了。荷蘭高層因此沒有下定決心,直到法軍渡過萊茵河,準備直搗阿姆斯特丹,荷蘭高層才慌神,命令放水阻止法軍,此時已經是6月23日了。人爲製造的洪水淹沒了荷蘭北部的大片地區。

7月初,進入荷蘭的重要城市烏得勒支。這座城市離阿姆斯特丹直線距離只有35公里,幸好製造的洪水形成寬約20公里的“護城河”將阿姆斯特丹保護了起來。儘管如此,面對兵臨城下的法軍,阿姆斯特丹城內還是亂作一團,人心惶惶。奧蘭治親王等高層想通過與法國人談判來保住阿姆斯特丹城,但法國人志在必得,設置的談判條件讓荷蘭人無法接受,雙方不歡而散,只好繼續讓刀槍去“辯論”。法軍趁冬天結冰發起進攻,不料遭遇天氣突變,狼狽撤軍
面對“洪水軍團”,通向阿姆斯特丹的道路都被淹沒,法國人一時難以吞下阿姆斯特丹,準備等到冬天結冰的時候再進攻。法王路易十四下令,荷蘭境內只留小部分軍隊駐紮,一部分撤退到萊茵河谷,他則親率精銳撤回法國國內。
荷蘭人也明白,法國人不會放過阿姆斯特丹,絞盡腦汁研究怎樣在冬季對付法軍的辦法,但卻百思不得其法。12月13日,冬季的寒潮很快來了,但法國人並沒有趁河流結冰立刻發起進攻,是法國人反應遲鈍嗎?當然不是。

因爲此時的法軍還沒準備好,他們一是擔心此時冰層很薄,不宜馬上行動;另一方面軍隊分散各處,還沒有集結到位。又過了一陣子,法國人認爲冰層厚度已經達到承載馬和人的重量了,於是在12月27日,法軍步兵9000人、騎兵2000人開始從冰上進軍阿姆斯特丹。
法國人沒想到的是天公不作美,僅一天時間,天氣就發生突變,偏東風變成了偏西風,還下起雨來。氣旋性環流取代了原來的反氣旋環流,冰開始融化。這下可把法國人折騰得夠嗆,進退兩難。權衡利弊還是撤吧,再不撤,連回去的路都沒了。

果不其然,在返回烏得勒支基地的路上,冰層融化導致不少法軍淹死在運河裏、溝渠裏。法軍惱怒無比,可面對不可戰勝的老天爺,只能一聲嘆息。直到1673年的1月份,天氣仍然比較暖和,沒有出現冰凍,還不時下大雨。無奈的法軍只好取消了攻取阿姆斯特丹的計劃,最終洪水和環流挽救了阿姆斯特丹免遭戰爭的侵襲。

然而荷蘭的國運並沒有隨之好轉,國力遭受重大打擊,荷蘭引以爲豪的海軍被法國艦隊擊敗,被稱爲戰神的德·魯伊特戰死。法國與荷蘭的戰爭讓荷蘭的經濟遭受沉重打擊,城市被摧毀,農業遭受重大損失。荷蘭的經濟強國地位終於不保,經濟衰退,迴歸小國地位,17世紀的黃金時期再也一去不復返了。

拿破崙

法國爲何要進攻荷蘭,奪取阿姆斯特丹?
1667年,法王路易十四攻打西班牙,佔領了大量土地,當他打算吞下西屬尼德蘭(今比利時),被荷蘭聯合英國、瑞典干涉而前功盡棄,從那時起路易十四便記恨起荷蘭來,路易十四稱霸歐洲的雄心被荷蘭攪合,從而心生怒氣。
而在經濟上,路易十四也想取代荷蘭,特別是阿姆斯特丹在歐洲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十七世紀是荷蘭的黃金時期,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十分重要的城市和港口,是貨物的中轉地。波羅的海國家產的穀物、大麻都通過它中轉到西歐和西南歐。而波羅的海國家需要的東西,也要通過阿姆斯特丹將法國、葡萄牙和和西班牙生產的鹽、酒和其他商品進口。

荷蘭的造船業在當時的世界也名列前茅,僅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幾十家造船廠,而且造船價格比其他國家都要便宜,歐洲很多國家都在荷蘭下單訂購船隻 。因爲有這樣便利的條件,使得荷蘭擁有的商船佔到歐洲總噸位的七成多。上萬只荷蘭商船遊弋於世界各大洋,壟斷了海上貿易,無愧於“海上馬車伕”的稱號。除此之外阿姆斯特丹銀行還是歐洲的儲蓄和兌換中心,當時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但荷蘭所處的十七世紀,也是歐洲羣雄並起的時代。法國是歐洲大陸上的老牌軍事大國。國王路易十四雄心勃勃,要取代荷蘭在歐洲的經濟強國地位。爲了實現這個目標,路易十四開始動用外交手腕來對付荷蘭。
1670年5月,他爲了解除入侵荷蘭的後顧之憂,與英王查理二世簽訂了針對荷蘭的祕密條約,還收買和籠絡荷蘭東面的統治者科隆大主教和蒙斯特主教,讓他們不要反對自己的行動。然後路易十四開始在法國動員力量,組建了一支12萬人的大軍,準備進攻荷蘭。

荷蘭雖然在歐洲的地位很高,但從人口上來說只是一個小國。當時的荷蘭是一個聯省共和國,是一個人口僅爲法國十分之一的小國。雖然其海軍很強大,但面對從陸地來攻的法軍,人口的劣勢暴露無疑,東拼西湊了5、6萬人來應對。但這些人中大多數軍事素質很差,要他們守衛城市和堡壘還算勉強,進行攻堅野戰就不行了,真正能打仗的部隊充其量只有15000人,相比較法軍有12萬精銳部隊,完全不夠看。法軍進攻時機選擇巧妙,荷蘭人爲何製造洪水氾濫,阻止法軍進攻?
人數上劣勢明顯,氣候和環境對荷蘭的防守也十分不利。原來1672年的春天,荷蘭出現了乾旱,要知道荷蘭是個河網縱橫的國家,河流也是一種武器,對敵人的進攻能起到一定的延緩和阻擋作用。而河流水位大降或因乾旱接近斷流,意味着敵人可以較爲容易地渡河進攻,同時荷蘭國內的水路運輸也受到了很大影響。

一直覬覦荷蘭土地的法國當然看準了這個時機。1672年4月,法國向荷蘭宣戰,法軍一路勢如破竹,6月便渡過了萊茵河。阿勒姆、德文特和內伊梅根等城市都已陷落,還有的城市見法軍這般攻勢凌厲,便自己解除了武裝,以免與法軍交戰喫更大的虧。
天旱導致艾瑟爾河水位極低,法軍騎兵輕鬆地踏河而過,側冀遷回包圍艾瑟爾河一線的15000名荷軍,爲避免被包圍荷軍只得撤退。
面對節節敗退的不利局面,荷蘭人也在想辦法應對。其中就考慮了人爲造成洪水氾濫阻擋法軍進攻。怎麼人爲製造洪水?其實荷蘭在這方面是有地利優勢的。

荷蘭是低地國家,領土有五分之二以上的地勢在海平面以下,靠一條高几十米、寬幾百米至幾公里的連綿沙丘帶將低窪地區和海隔開。如果法國人進入到荷蘭低地地區,可以利用這一特點,決堤放水阻擋法軍。問題是放水真的有效嗎?其實荷蘭人早就試過這一招。100多年前,即1574年,西班牙進攻萊頓地區,荷蘭人就製造洪水淹沒萊頓以南地區,西班牙軍隊只好撤退。
不過戰爭是把雙刃劍,這樣一來荷蘭的損失也很大,特別是荷蘭農民們堅決不同意,海水淹沒低地,他們的種植的莊稼、養殖的牛羊沒了不說,海水還會將他們的土地給毀了。荷蘭高層因此沒有下定決心,直到法軍渡過萊茵河,準備直搗阿姆斯特丹,荷蘭高層才慌神,命令放水阻止法軍,此時已經是6月23日了。人爲製造的洪水淹沒了荷蘭北部的大片地區。

7月初,進入荷蘭的重要城市烏得勒支。這座城市離阿姆斯特丹直線距離只有35公里,幸好製造的洪水形成寬約20公里的“護城河”將阿姆斯特丹保護了起來。儘管如此,面對兵臨城下的法軍,阿姆斯特丹城內還是亂作一團,人心惶惶。奧蘭治親王等高層想通過與法國人談判來保住阿姆斯特丹城,但法國人志在必得,設置的談判條件讓荷蘭人無法接受,雙方不歡而散,只好繼續讓刀槍去“辯論”。法軍趁冬天結冰發起進攻,不料遭遇天氣突變,狼狽撤軍
面對“洪水軍團”,通向阿姆斯特丹的道路都被淹沒,法國人一時難以吞下阿姆斯特丹,準備等到冬天結冰的時候再進攻。法王路易十四下令,荷蘭境內只留小部分軍隊駐紮,一部分撤退到萊茵河谷,他則親率精銳撤回法國國內。
荷蘭人也明白,法國人不會放過阿姆斯特丹,絞盡腦汁研究怎樣在冬季對付法軍的辦法,但卻百思不得其法。12月13日,冬季的寒潮很快來了,但法國人並沒有趁河流結冰立刻發起進攻,是法國人反應遲鈍嗎?當然不是。

因爲此時的法軍還沒準備好,他們一是擔心此時冰層很薄,不宜馬上行動;另一方面軍隊分散各處,還沒有集結到位。又過了一陣子,法國人認爲冰層厚度已經達到承載馬和人的重量了,於是在12月27日,法軍步兵9000人、騎兵2000人開始從冰上進軍阿姆斯特丹。
法國人沒想到的是天公不作美,僅一天時間,天氣就發生突變,偏東風變成了偏西風,還下起雨來。氣旋性環流取代了原來的反氣旋環流,冰開始融化。這下可把法國人折騰得夠嗆,進退兩難。權衡利弊還是撤吧,再不撤,連回去的路都沒了。

果不其然,在返回烏得勒支基地的路上,冰層融化導致不少法軍淹死在運河裏、溝渠裏。法軍惱怒無比,可面對不可戰勝的老天爺,只能一聲嘆息。直到1673年的1月份,天氣仍然比較暖和,沒有出現冰凍,還不時下大雨。無奈的法軍只好取消了攻取阿姆斯特丹的計劃,最終洪水和環流挽救了阿姆斯特丹免遭戰爭的侵襲。

然而荷蘭的國運並沒有隨之好轉,國力遭受重大打擊,荷蘭引以爲豪的海軍被法國艦隊擊敗,被稱爲戰神的德·魯伊特戰死。法國與荷蘭的戰爭讓荷蘭的經濟遭受沉重打擊,城市被摧毀,農業遭受重大損失。荷蘭的經濟強國地位終於不保,經濟衰退,迴歸小國地位,17世紀的黃金時期再也一去不復返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