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2日報道英國《金融時報》網站5月31日刊發題爲《我們可能正走向後美元世界》的文章,作者爲美國《時代》週刊經濟專欄作家、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全球經濟分析師拉娜·福魯哈爾。文章稱,無拘無束的全球化時代已經結束。文章摘編如下:

  世界未來在貿易、移民甚至資本流動方面的區域化現象將更加普遍。其中原因多種多樣,有些令人不安(民族主義高漲),有些則相對溫和(希望本地經濟更具韌性和包容性)。

  這指向了一個富有爭議的問題——我們是否正在進入後美元世界?這個問題可能看似荒謬,因爲美元在全球貨幣儲備中的佔比超過60%,而且是絕大多數全球貿易使用的貨幣。爲應對新冠危機,美聯儲最近在美國以外提振美元市場,這進一步增強了美元在全球的主導地位。

  但是,經濟統計數字是一方面,政治又是另一方面。中國最近大量買入黃金,以對沖其持有的美元資產,這一點很說明問題。中國還在測試自己的數字貨幣體系——電子人民幣,成爲第一個推出由央行支持的加密貨幣的主權國家。可以想見,電子人民幣將很容易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力範圍內使用,對那些希望彼此開展貿易而不必使用美元、以便對沖匯率風險的國家和企業來說,這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

  歐盟委員會計劃通過發行將由全歐盟的稅收來償還的債券,從而增加針對新冠疫情救助計劃的經濟復甦預算。這一計劃可能爲歐盟成爲真正的財政聯盟,甚至歐洲合衆國打下基礎。果真如此,那麼可以想見會有更多人希望持有更多歐元。

  還可以想見的是,美國和沙特的關係將持續淡化,這也可能削弱美元。在各國央行和全球投資者持有美元的諸多原因中,一個關鍵的原因是石油是以美元計價的。沙特持續破壞美國頁岩氣開發的行動使特朗普政府與利雅得之間的關係出現裂痕。

  儘管油價如此之低,但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羅伯特·卡普蘭最近告訴我,能源獨立對美國仍具有“戰略重要性”,“美國未來仍將生產大量頁岩氣”。那麼誰將爲沙特填補空白?很可能是中國,中國希望石油以人民幣計價。

  最後,美聯儲在疫情暴發後爲美國政府開支提供非正式支持,從而將貨幣供應政治化,這引發質疑。這裏的問題其實不是魏瑪共和國式的通脹風險(至少近期不是),而更關乎信任。有些人會說,美元是一種全球貨幣,它的命運並不取決於人們對美國本身的看法。當然,過去幾年發生的事件支持這一觀點。

  但這種脫節可能是有限度的。美國在經濟方面爲所欲爲的前提是政治可信。經濟學家、風險資本家比爾·詹韋最近告訴我:“美國經濟在1932至1933年的冬天觸底,當時胡佛應對大蕭條不力,失去信譽,人們對銀行的信任和對政府的信任一併消失。”

  或許有朝一日,人們對美元的信任和對美國的信任會再次趨同。

  圖說:5月15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一名女子在國會大廈附近遛狗。 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