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州区认真比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户老年人口,全面摸排梳理全区重病重残老年人,将贫困老年人作为兜底保障的重点对象,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兜底保障,实施应保尽保,推行“互联网+智慧养老” 新模式,通过线上和线下服务方式,提升“五类”老人生活幸福指数。

“奶奶我又来看你啦!有没有想我啊?”“想你哦!经常想。”5月27日上午9点,宣城禾康养老助老员黄春秀来到双桥街道隆兴社区阮西组低保户吴桂花老人家中,为她进行定制服务,做家务。“现在国家政策真好,每月都定时有人给我打扫卫生,干家务,尤其是洗被子、棉衣等,年纪大了,干不了。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有这么好的幸福生活啊!”。吴桂花老人笑呵呵的说。

今年95岁的吴桂花老人,子女都不在身边,一个人独居,自从去年2月份享受“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后,每月助老员至少2次登门为老人开展服务。“我做这个工作已经做了一年多了,有的独居老人也特别的好,把我们当亲生的子女一样,总是盼望我到他们家,我帮助了他们一点,他们就会特别的感激,那时候就有一种成就感。”宣城禾康养老助老员黄春秀激动地说。

从2017年10月份开始,宣州区实施“五类”老人居家养老政策,每季度精准摸排一次“五类”老人。五类老人是家庭成员年满70周岁以上低保老人,城市三无对象和市级以上劳模的60周岁以上纯老年人家庭,定期领取抚恤金或补助金的重点优抚对象的纯老年人家庭和家庭成员中有重度残疾对象(一级、二级肢体残疾,一级、二级智力残疾,一级、二级精神残疾,一级、二级盲视力残疾)的纯老年人家庭。摸排出来以后,坚持分季度的实施居家养老服务补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老人居家颐养晚年。

为了保障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2017年,宣州区通过招标引进宣城禾康智慧养老公司,在城区宝城、城南社区进行试点,通过提供线上和线下相关结合的服务,对120个困难贫困老人特别是散居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实施居家养老服务,并逐步向全区各个社区延伸。宣州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史新华介绍,为做好“五类”老人养老问题,宣州区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社会力量和有资质的社会组织运营养老机构的方式,让更多老人能够在家里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居家养老服务。

“线上服务,就是给每位老人发一部有一键呼救‘SOS’居家养老智能求助的手机,老人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按‘键’呼叫,同时,手机针对老人容易走失,开启了定位功能;线下服务,老人可以打电话到公司952183平台,或者是直接与助老员电话联系,预约去老人家做服务,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宣城禾康宣州区运营经理王晶晶说。

2019年11月29日上午,宣城禾康公司24小时服务热线952183突然响了,接到来自宣州区金坝办事处祝公村的五保户梅祖富老人的求救电话,说自己身体非常难受。接到电话后,客服主管韩雅静马上拨打了120救护电话,并立即联系老人的亲属,通知老人的助老员乐桂兰。原来,76岁梅祖富老人因半身瘫痪,长期卧床导致尿储留,经常大便失禁,小便不通。此次老人已有几天没有小便,身体出现极度不适,想起禾康发放的手机上有一键求救功能,这才拨打了禾康热线。很快,救护人员赶到现场查看老人情况。助老员乐桂兰还将老人染有污渍的床单衣服更换好,洗干净后,这才安心离开。

宣州区现有35名助老员,他们每月2次到自己联系的老人家中服务,每次2个小时,每个助老员服务约40个老人。针对一些特殊老人的电话联系,助老员也做到随叫随到,切实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目前,宣州区“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已覆盖53个社区,实体服务达1433人,其中线上服务1219人。下一步宣州区将强化特困供养机构养护能力建设,努力为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养护区域。同时,加大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积极引导和管理运营好已建成的村级老年活动站和日间照料中心,尽量满足城乡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