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建设听到话语,脸上带着笑容说:“现在国家政策对咱贫困户关心特别好,别的活俺也不会,村里就想方设法给俺增加收入,让俺来看这禁烧,一天还给50块钱工资,我一定得把这工作干好,不给村里添麻烦。(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高鹏程 ) “这是俺村的特困供养贫困户杨建设,今年秸秆禁烧期间每天都在这值班,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一次火情,敬业的很。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高鹏程 ) “这是俺村的特困供养贫困户杨建设,今年秸秆禁烧期间每天都在这值班,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一次火情,敬业的很!”6月2日上午,郏县堂街镇王楼村党支部书记赵根和在该村秸秆禁烧值班点,指着一名带着红袖标的老人向记者介绍说。

杨建设听到话语,脸上带着笑容说:“现在国家政策对咱贫困户关心特别好,别的活俺也不会,村里就想方设法给俺增加收入,让俺来看这禁烧,一天还给50块钱工资,我一定得把这工作干好,不给村里添麻烦!”

杨建设今年62岁,是堂街镇王楼村的特困供养贫困户。因为收入较低,又要长期吃药,杨建设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日子每况愈下,至今依然是个“光棍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饥”是他的真实写照。

2016年,杨建设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被纳入贫困户以来,王楼村先后为杨建设落实了危房改造、“六改一增”等政策,改善了他的居住条件;又为他办理了慢性病卡、红牛带贫分红、到户增收、五保等帮扶措施;镇村党员干部也多次深入杨建设家中与其谈心,鼓舞他的斗志。经过一番努力,杨建设的收入逐年递增,生活日趋向好,脱贫信心也不断增强。

据了解,在堂街镇,像杨建设这样参与禁烧工作的贫困人口有60余人,他们佩戴“执勤”袖章,深入田间地头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昼夜巡逻,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