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当付出的代价高于收获,结果便不算赢。

01:
费力的事情不一定能讨好,就好像在谋事之时,让你感到艰难的事情,未必会有一个好的结果,而且那一些让你拼尽全力去获得的东西,最后你会发现,这个结果已经失去了本身的价值与意义。
也就是自己付出的代价早已高于了收获,即便是获取,最后也并不算赢。
《孙子兵法》之中有这样一句话: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大凡用兵作战,法则就是让敌人全部降服为上策,击破敌国是略胜略逊一筹;让敌人全部降服为上策,击败敌军略逊一筹;使敌人全部降服为上策,击败敌人略逊一筹;让敌人全部士卒降服为上策,击败士卒略逊一筹;让敌人全伍降服为上策,击败敌伍就是次一等。百战百胜并不算最高明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明的。

在《道德经》中说: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意思就是说军队所停驻的地方,田地里必然会荆棘丛生,大战之后,必定会有凶荒的年月,善于用兵,能够达到基本的目的就立即停止,并不因兵力强大而耀武扬威。
道家思想是反战的,他认为战争会带来极大的损伤,会让田地里生出荆棘,也会引来荒年,所以不要企图以武力这样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更不要过分逞强,只要保证自己的利益就可以了。
战争都应该是迫不得已的行为,因为一场战争就代表着自己需要损耗自身的精力,心血,最起码,对于粮草都是一个极大的损耗。
即便是赢了,对于自身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或许造成的结果,还会失去本身该有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策。

02:
而且从另一种角度来说,通过武力去解决的问题,体现的只是自己的力量,而通过谋略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解决问题,靠的是天道,顺应的是规则。
两者相比,“不战而屈人之兵”更省心省力,也是极佳的处事哲学。
日本西武企业的总经理堤康次郎在人生迟暮之年立下遗嘱,让自己的儿子作为继承人。
但是他交代给儿子一个遗愿,就是:对企业不可轻举妄动,十年之后再做动作。
也就是说,十年之内,在公司上不要有任何大的变化,也不可增加任何大的项目,等十年之后再付诸行动。
他的儿子遵循了遗言,就这样过了十年,十年之后,他儿子说:“十年虽然是一个漫长而又煎熬的过程,但是终于了解了父亲的用心,才知道父亲伟大的地方。”
原来,当时他只有二十九岁,他对于自己父亲的企业做过很多设想,但是迫于父亲的交代,他只能在十年之内压制了自己的想法,十年之后,他再回过头审视他曾经的想法时,便明白父亲让他十年不要变革的初心。

因为对于他的企业来说,已经非常稳固,在经营上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只要持续发展就已经足够了,而且他父亲知道,他的想法虽然新颖,但是经不住时间和市场的考验,一旦付诸行动,在一番折腾之后,即便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目的,但是会因为这样的折腾而带来更多的问题,这是得不偿失的,这也会成为企业走向灭亡的诱因。
所以他的父亲让他停留十年的时间,一来能够压制他的轻浮心态,二来让他有一个认知自我的时间,第三就是避免大动干戈,所造成的影响。
对于一些事情来说,大动干戈的去做,按照自己的想法实施,未必会实现自己的所想,顺应规则才是智慧。
就像在人生的事业谋划方面,我们要做一些应该去做的事情,不是违背天道,企图通过费心费力的强硬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逆天行之,不但难以达到目的,还会因为过度折腾而劳民伤财。

文|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