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榖祥,字禄之,号酉室,长洲人,与沈周同是“吴门画派”代表人物,他入文徵明之门,算是沈周的再传弟子,他为沈周作此题跋,也是体现其敬仰之意。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世称“石田先生”,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是吴门画派领袖。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世称“石田先生”,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是吴门画派领袖。吴门是一个画家辈出的地区,尤其在明代涌现出一大批蜚声画坛的名家,据清代徐沁《明画录》著录,计有150余人。为沈周作此册题跋者皆为吴门之人,此作之珍贵也在于此。曾入藏乾隆内府,在第四开册页有“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御书房鉴藏宝”四方印。

册页题首有王榖祥以隶书作大字题引首:“石翁墨妙”,款署:“榖祥”。后钤印:“王禄之印”,“酉室”。其书用墨饱满酣畅,点画抑扬顿挫,笔力沉着厚实。

王榖祥,字禄之,号酉室,长洲人,与沈周同是“吴门画派”代表人物,他入文徵明之门,算是沈周的再传弟子,他为沈周作此题跋,也是体现其敬仰之意。

沈周《仿梅道人山水树石册》,纵45厘米,横64厘米,10开册页,水墨纸本。封面签条有小楷题识,点明画题:“沈石田墨笔仿梅道人山水树石册”,每一页写一景,每开册页上皆钤印“启南”,“石翁”。此册是其晚年之作,沈周用简洁的艺术语言,温润的笔墨绘江南山中小景,远山迷蒙,草木华滋,树石掩映,几乎每册皆有一人或游江而行,或隔江而望,凝神远思。其用笔简意苍茫,中锋侧笔兼施,墨笔随意而运,画面秀润而有韵律感。

卷后沈周自题:“右仿梅道人画册若干幅,山水、树石、风亭、溪馆,各自为状。其间模写远背古人,谓为得意,则吾岂敢,然观者或有取焉,是亦老朽之幸也,此册始于弘治辛亥(1491年)之春,终于壬子(1492年)之夏,非诧其为之不易,而自家兴味亦自不多得耳,沈周。”后钤印:“启南”、“白石翁”。本册作于明弘治辛亥年(1491年),沈周时年64岁。

卷后有吴宽(明朝苏州第二位状元)所题写的跋文:“白石画圣也,或云此册是画之神者也!毋论国朝庸手不足比伦,即胜国诸名家,谁能及之?或云:翁有《东庄图》可以狎主齐盟,然不若此册之具有众体也,吴宽。”钤“吴宽”,“原博”二印。

后为文徵明跋文:“不见石翁今几时?伤心断楮墨淋漓。分明记得林堂上,落日闲窗自赋诗。嘉靖乙未四月七日,从袁邦正斋头得见石田先生画册,不胜怅惘,展览之余为题短句,文徵明书。”后钤印:“文徵明印”、“衡山”。

根据文徵明的跋文可知,一是文徵明对先师沈周的怀念之情;二是此册的第一位收藏者是袁邦正,即陶斋公袁表 ,字邦正,号宝华山人,福建闽县人。

“曾存定府行有恒堂”、“行有恒堂审定真迹”是载铨的鉴藏印。据史料记载:“行有恒堂”是清朝道光时期皇族定郡王载铨的斋号。载铨是清高宗长子定亲王永璜的曾孙,为第五代定亲王。

本册亦是清代大臣、收藏大家陈夔龙之旧藏。上有清陈夔龙鉴藏印“夔麟”,“宝迂阁书画记”,“古黔陈少石收藏名迹”三方。

沈周晚年尤其醉心于吴镇,吴湖帆题沈周《秋林观瀑图》曾指出:“沈周传其家学,从西庄溯及仲圭”,由此可见沈周画风之溯源。

此作在笔墨上得吴镇神韵,构图自然多变,笔法、墨法纯熟清新,以湿笔淡墨体现大石山的苍翠群峰,显得湿润秀逸,超乎古人之外。他一改元人冷寂虚空之境界, 又得元人平淡天真之意趣。他为吴门画派建立起来的新的审美典范,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