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电影后会无期里有句台词:“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当时这句话流传甚广,我相信很多人都深有感触吧。

是啊,为什么听过那么多的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呢?

其实我想说的是,正因为你听过太多的道理,所以才过不好这一生。

道理,大多是成功者的标配。当一个人成功时,他的话自然就容易成为所谓的道理。可对多数人来说,这种道理听多了,反而更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就需要提到一个词:幸存者偏差。

什么是幸存者偏差?这是一种常见的逻辑错误,它指的是我们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所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在看待某件事物的时候,总是很容易下意识地忽略一些关键信息,这也就容易导致产生认知上的错误。

举个例子: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观点:读书无用,而这些人的原因基本上是一样的。他们一般说:谁和谁在一开始的阅读上做得不好,现在他们不是也混得很好吗?事实上,低学习动机的故事可以说是所有的耳朵都有茧。然而,许多人忽视了一点,那就是有许多人因为受教育程度低而不好。甚至比那些成功的人还要多。

那些低学历而有高成就的人,往往只是个例。如果和整体的基数比起来,那简直就是九牛一毛,根本不值得一提。所以,人们总是习惯性的忽略一些关键信息,由此造成一种假象,其本质就是幸存者偏差逻辑。

同样,我们所说的成功者也是如此。

要知道,失败者总是多于成功者的,这是万年不变的定律。但是,很多人就常常放着千千的失败者视而不见,眼里却只盯着成功者,也就是那些少有的幸存者。最后,成功者说的话被奉为了真理,而失败者就只能卑微到尘埃里。

你想,如果那些成功者的道理真的有用,那还至于过不好这一生吗?

02.

对于成功者来说,成功,各有各的因素;

但对于失败者来说,失败的原因大多是相似的。

我们不否认成功者身上,会有一些相同的特质,这些特质让他们离成功会更近。

但我们更无法否认,大多数成功者的成功是具有偶然性的。也就说是,除了成功者自身因素外,可能会有各种客观及偶然的因素,推动成功者的成功。

而这些偶然的因素,对于成功者来说,一定是会被弱化的。毕竟,塑造因自身因素而成功的说法,显然要比任何理由,都要来得更加值得包装。所以,这也就导致了成功者传递的信息,其真实性是有待考究的。

既然如此,成功者所谓的成功学,其价值究竟几何?

有句话说:成功者的成功不可复制。

这并不是没有道理。

除了成功者对自己成功原因的说法,其真实性和全面性有待考究外。成功,更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缺一不可。即便成功者给你传达了所谓的成功因素,但天时和地利又岂能是轻易就能相仿呢?

马云曾在达沃斯上演讲时说过:

“如果你想成功的话,要从其他人的错误当中学习,不要从成功当中去学习,不要去听那些成功的故事,因为成功的背后有很多原因。”

即便是马云,在年轻时依然会犯错误,依然有过失败。有多少成功者的成功,都是从失败中破茧而出的,因为失败,才是人生的常态啊。

所以说,我们学习失败者的失败原因,更多就是为了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或者说当我们犯了这样的错误时,可以提前想好对策去解决问题。

03.

人生不是选择题,不是只有成功,也不是只有失败。

它更像是一道填空题,可以充满无数个成功的瞬间,也可以拥有多个失败的过往。

很多人常常去追求成功的方法,学习各种成功学,听各种成功故事。然而,最后残酷的事实是:这一生,依然碌碌无为。

就如同开头说的问题一样,为什么听过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想来也是着实讽刺。

其实,我们与其费尽心思去提高成功的概率,还不如想着如何去降低失败的风险。

至少规避风险,会比想要成功来得更加靠谱一些。也就是说,我们更应该,也更值得去学习的是那些失败者的故事,我们从他们身上,通过那些失败的教训,可以让自己避免走入各种失败的坑。

古语有云:“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成荫”

有时候,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往往就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这,也就是所谓的逆向思维。

有时候,你想要离成功越近,最后可能会离得越远;

有时候,如果你能离失败越远,最后反而能离成功更近。

著名的股神巴菲特合伙人——查理芒格,曾说过一句话:“如果我知道自己会在哪里死去,我就永远都不去那儿。”

查理芒格老爷子的话,向来经典。就像这句话,就很诠释了逆向思维的重要性。

也就是当我们知道如何会失败时,那就永远也不要去碰。

至少那样,就能够离失败远一些。

通往成功的路途不是只有一条,但是最不起眼的那条,往往是最有希望的。所以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启发,这就足以。

最后,依然用老爷子的话来作结尾:我的剑,只留给能够挥舞它的人。

- END -

:九月

某不知名媒体人,专注自我成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