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6月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睿)由杭州市委网信办联合杭州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黔东南州委网信办举办的“助力脱贫攻坚 杭州在行动”网络主题采访活动本月在黔东南州正式启动。

第一站,丹寨县。

6月2日上午,贵州大山,黔东南州西部,绕过山路十八弯,我们抵达丹寨。

在通往丹寨兴仁镇烧茶村的山路上,能看到路两旁的农地里,插了一排排的水泥柱。到了烧茶村,下车细看,我们才发现水泥柱上缠着爬藤网,三两株吊瓜顺着瓜架生长着。

“等到9月中旬,吊瓜成熟了,这些水泥柱顶将铺开一片‘吊瓜网’。”兴仁镇镇长杨志远说,与此同时,吊瓜下的土地里,种植着一片板蓝根。

这就是“杭州滨江·黔东南丹寨”东西部扶贫项目之一——吊瓜套种板蓝根产业。近年来,依靠吊瓜喜阳、板蓝根喜阴的特性,兴仁镇烧茶村因地制宜,上种吊瓜,下种板蓝根,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有效推动了丹寨县于2019年4月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吊瓜

兴仁镇烧茶村党支部书记杨秀贤介绍,目前烧茶村吊瓜套种板蓝根种植面积达710亩,当年种植,当年采收。“吊瓜平均每亩每年纯利润为2500元,板蓝根为2000元。科学套种后,每亩年平均利润可达4500余元。”他说。

而在3年前,烧茶村的老百姓刚刚越过温饱线。“以前种玉米,是低效产物,土地每亩平均利润很低。”杨秀贤回忆说。

转机出现在2018年。

2018年4月,滨江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组进驻丹寨,经过充分调研后,认为烧茶村地处山区,气候土壤条件佳,决定引导浙丹公司开始在烧茶村试种吊瓜,同时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因地制宜推出吊瓜套种板蓝根。

浙丹公司,即贵州丹寨县浙丹食药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是多年前丹寨县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从浙江重点引进的民营企业。

“吊瓜生长周期为5年,种一次管5年,每年一收,不仅吊瓜本身是中药材,生产的吊瓜子也很受欢迎。”杨秀贤说,“当年,浙丹公司就是看中了吊瓜的发展前景。”

板蓝根

除了提供技术跟踪服务和优质种苗,浙丹公司还采取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以“订单种植、保底价收购”的合作模式,形成了一条“种苗提供—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

“当时浙丹公司承诺村民,以20元/千克的价格,保底收购吊瓜。”杨秀贤说,“有市场保证,种出来的产品不愁销路,老百姓就有信心了。”利用贵州省委省政府下拨的扶贫资金,当年,烧茶村前后投入34万元种植了110亩吊瓜套种板蓝根。

“浙丹公司最终收购价达到30元/千克,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也很愿意继续种下去。”此外,从项目中,贫困户可获取土地流转费、务工费,享受项目利益分红等,人均年增收10000元以上。

烧茶村党支部书记杨秀贤正在介绍吊瓜套种板蓝根

同样是2018年,烧茶村正式从贫困村出列。

随后,烧茶村吊瓜套种板蓝根项目,被正式列为“杭州滨江·黔东南丹寨”东西部扶贫项目。在杭州的帮扶下,2019年和2020年,烧茶村先后投入270万元、300万元,每年各增种300亩。仅2019年,吊瓜套种板蓝根产值达120万元。“预计今年纯利润可达180万元。”杨秀贤很有信心。

烧茶村村民陈天秀家,当年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她老伴卧病在床,儿子儿媳外出务工,留下一个小孙子在家。

2018年以来,陈天秀依靠务农干活,一天能赚90元,解决了老伴的医药费、孙子的学费,还有家里的各种开销。“我很开心,让儿子儿媳在外安心打工,不用惦记家里。”一年半的时间,她家的银行卡余额已有2万多元,顺利“出列”。

目前,烧茶村的吊瓜套种板蓝根项目基地覆盖贫困群众310户1219人,带动农户600人以上参与务工。“去年以来,我们村里陆陆续续有150多个外出打工的人回来了,占到总外出务工人数的一半。”杨秀贤说,“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又能照顾到家庭,大家自然就回来了。”

烧茶村吊瓜套种板蓝根项目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一个缩影。就丹寨县来说,2018年全县吊瓜种植面积不足500亩,今年吊瓜套种板蓝根达万亩以上,吊瓜已成为贫困群众的“致富瓜”,已变“让我种”为“我要种”。

丹寨县东西部扶贫协作专班工作人员李化灵介绍,2018年以来,杭州市滨江区在丹寨县已投入帮扶资金1.22亿元,实施扶贫协作项目47个,覆盖全县63个深度贫困村、14个贫困村,带动9300名群众脱贫,使50000余名群众受益;这其中,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598万元,支持发展吊瓜、天冬、板蓝根、黄精等中药材产业,帮助6个乡镇13个村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带动6878名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