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比我国庄严的阅兵式,在外人看来印度的阅兵略显夸张浮夸了一点,因为印度阅兵画风出格,通常会骑着摩托车出场,当印度的摩托车方队进入观众的视野之后,车上的士兵就会展开“绝学”一个个跳跃起来跟其他摩托车的士兵一起联合叠罗汉,还配以各种高难度的杂技动作,看得人人惊叹不止。后来,英国人开始对这些摩托车军队进行严格训练,认真的对每一位士兵进行考试,而英国士兵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摩托车驾驶员,就必须通过高要求的摩托车培训,接着参加军方特定的摩托车考试,这些考试非同一般,均是要求参考士兵完成相当高难度的动作才算合格,当中包括一些超难的杂技动作,还要求团队配合默契,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说起各国的阅兵式就不得不提印度,印度的阅兵很有趣,其士兵擅长各种高超杂技,还经常以叠罗汉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眼中,大家除了拍手叫好之外,其实也就图个乐,对于印度军人为什么这样做,确实很少了解,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印度为何每次阅兵都要叠罗汉。
相比我国庄严的阅兵式,在外人看来印度的阅兵略显夸张浮夸了一点,因为印度阅兵画风出格,通常会骑着摩托车出场,当印度的摩托车方队进入观众的视野之后,车上的士兵就会展开“绝学”一个个跳跃起来跟其他摩托车的士兵一起联合叠罗汉,还配以各种高难度的杂技动作,看得人人惊叹不止。对于印度这种杂技阅兵式,外人可能会因文化差异的问题不能够了解。
其实印度的摩托车阅兵表演是当年英国人遗留下来的方队表演,印度人独立后依旧把英国这种方队表演形式给传承了下来,并且融入一些自己国家的文化,改良后就成了现今的印度阅兵摩托车方队。
然而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后,工业化的英国早就抛弃了战马改用摩托车当战车,为此英国军队出动的时候都能听到一阵摩托车的启动声,喧喧嚷嚷的十分热闹。由于一战时,汽车还不普及,摩托车就成为了英国军队的重要交通工具,除了当战车,还能在通信、运输、侦探、联系等方面发挥用途。基于这个原因,当时的诺顿公司就制造了100000多辆摩托车援助英国军队。
后来,英国人开始对这些摩托车军队进行严格训练,认真的对每一位士兵进行考试,而英国士兵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摩托车驾驶员,就必须通过高要求的摩托车培训,接着参加军方特定的摩托车考试,这些考试非同一般,均是要求参考士兵完成相当高难度的动作才算合格,当中包括一些超难的杂技动作,还要求团队配合默契,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如果考试不合格的士兵就只能回去骑马,当时骑摩托车是一种时髦,很多人都梦寐以求成为机械化骑兵,为此士兵们就争先恐后不辞辛劳的练习摩托车技术,甚至还练起了杂技动作。
公元1972年,英国军方正式建立第一支英皇家通讯兵摩托车表演队伍,并挑选最优秀的摩托车骑手参加方队表演,为此就在那年的英国阅兵式上,人民第一次看到威武的英国摩托车方队登场,他们所展示的个人、团队动作都十分新鲜跟精彩。
随后,摩托车方队的杂技式表演就传到了各个英国殖民地,其中也包含印度的英属殖民地。当年,印度还处在莫卧儿皇朝,这是一个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战士们全是骑马高手,骑兵特别犀利,不料当英国的摩托车传入印度后,立马毁了莫卧儿皇朝骑兵的三观,他们纷纷被摩托车折服,从此迷上了骑摩托车。
事后,印度人就在阅兵式上模仿英国人的摩托车方队表演,并且为了比赢英国,就把表演动作难度提得更高,最终“叠罗汉”就诞生。另外,印度人比英国人更会耍杂技,其原因之一是印度是一个崇尚瑜伽的国度,几乎人人都练瑜伽,这让他们的身体组织更加柔软,韧性更强,加上印度自古以来都很喜欢各种杂技表演,比如吹箫舞蛇,弄通天绳等,平时到了印度传统节日,会经常看到不少民间杂技人才在街头表演,因此在潜移默化之中,印度把杂技融入阅兵式表演,也不足为奇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