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围的村民告诉记者,前些年北沙河的水质变浑浊,鱼虾不再,灰暗的泥沙伴着污染的腥臭。吉祥村坐落于北沙河沿岸,全村土地面积2700亩,人口310户、1050人。

辽宁水系众多,仅沈阳地区就有“北有蒲河,中有浑河,南有沙河”之说。作为太子河支流,有人称北沙河为“苏家屯区的母亲河”。北沙河在苏家屯区域内主河道长度约47公里,由唐台村和营盘村进入苏家屯区境内,流经姚千、白清、陈相、沙河、林盛、红菱等街道。

悠悠北沙河,流淌的是时光、岁月和历史,留给流域大地的是诸多文明遗迹和故事传说。北沙河养育了一代代聪明、勤劳的村民,在北沙河沿岸的吉祥村,村民将藤稔葡萄销往东北三省各大果蔬超市。近年来,村内还安装了路灯、拓宽了马路,圆了村民多年的梦,吉祥村由原来的负债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悠悠北沙河留下美丽的遗址和传说

从沈阳市中心出发,经过40分钟的路程,就来到了北沙河沿岸各村。在小堡屯村,两条河流汇流处呈人字形,中间三角地带有泥沙淤积成小岛,岛上栖息着众多鸟类……若不是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前不久亲眼所见,还真不知竟有这样一处“世外桃源”。

北沙河犹如母亲般敞开胸怀,容纳百川,吸纳了诸多支流。周边的老人告诉记者,北沙河河水清凉,清澈透明,河道平整,小时候经常会约上小伙伴们三五成群踏着河水,或用手或用网捉捞河虾小鱼,透过明净的水面,能看到水中纵跃的小鱼,阳光洒在水面上,夺目的波光随风荡漾。

考古发现,3000年前,北沙河沿岸居民在矿石中提炼金属,泛着青灰色的青铜器走进人们的生活。在康宁营村的山岗上,考古人员曾发现过大量形似鼎、罐、豆壶、盆等一样的夹砂褐陶,山岗东南两侧则是北沙河及支流。而魏家楼子村的高显城遗址和汉墓群,则出土过汉代的绳纹砖、席纹砖、灰陶片、瓦当、印章及辽金时期的板瓦、筒瓦、白瓷片等。

村支书率全村用10年时间还清债务

吉祥村坐落于北沙河沿岸,全村土地面积2700亩,人口310户、1050人。近10年来,全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60%的土地建成大棚,主要种植藤稔葡萄,70%的村民投入到设施葡萄生产中,产品远销东北三省。目前,每亩纯收入可达两三万元,最高可达3.5万元。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由3.19万元增加到4.5万元。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富裕起来的村,从前竟是一个集体办厂经营不善、欠债74万余元后倒闭,无支柱产业、无特色优势、交通闭塞的落后村。给村里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人叫沈启尚,记者采访期间,一谈起他,村民个个竖起大拇指。

2003年,这名年富力强的转业干部回到村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立下誓言,一定不负众望,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沈启尚快速摸清了全村的基本情况,了解了村民的所思所想,对自然村的土地进行调整,把不合理使用的土地全部收回,发动村里的骨干建起17亩葡萄冷棚,打响了建设设施农业的“第一枪”。他带领村干部想方设法为全村发展建设筹集资金,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精打细算,不乱花村里一分钱。不仅用10年时间还清了债务,还积累了盈余资金,吉祥村由负债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桥洞亮了马路宽了村民多年的梦圆了

原来的吉祥村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需要穿靴子出行,赶上雨季机动车更是不敢进村。沈启尚跑遍了区内的各个部门争取资金,结果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全村就修上了柏油路,砌上了围墙、边沟,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巨大改善。

横穿高速公路的桥洞长达600多米,路面只铺了一些矸石,一到晚上一片漆黑,给村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沈启尚与高速公路管理处多次协商,争取资金,不仅铺上了柏油路,还修了边沟,安装上了路灯。夜间的路亮堂了,村民的心里更敞亮了,一位80多岁的老党员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你真是圆了全体村民多年的梦呀!”

北沙河历经沧桑,所经之处曾有过辉煌,也有过悲壮。一段段往事散落在北沙河流域的土地上,那是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往事。非法采沙造成河道坑洼不平,河床中出现夺命沙坑。周围的村民告诉记者,前些年北沙河的水质变浑浊,鱼虾不再,灰暗的泥沙伴着污染的腥臭。近年来,苏家屯区对北沙河进行全面改造,通过对主槽清淤、栽植水生植物和灌木,在改善北沙河行洪状况的同时,也改善了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水生态环境,呈现出河畅、水清、岸洁、景美的水环境。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李远

主任摄影记者常晟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