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西军的石田等人,也并不完全是忠于丰臣家族的。双方分别为石田三成率领的包括小早家族、毛利家族等各诸侯联盟也就是西军,另一方则是有着“日本司马懿”之称的家康所率领的东军。

“战斗进行的十分激烈,由于西军的小早川秀秋反水,下午两点左右,东军大获全胜”。关原合战是自从应仁之乱以来,日本本土规模最大的战役。同时,这也被誉为“决定天下的战争”。德川家康从来都是以忍让著称的,而这次他却一反常态的选择了强势。

日本电影《关原之战》海报

双方分别为石田三成率领的包括小早家族、毛利家族等各诸侯联盟也就是西军,另一方则是有着“日本司马懿”之称的家康所率领的东军。这场战役来得突然,结束的也很快。

一、 心有余,而力不足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最高权力者,处于弱势的时候,往往是最容易被其他人架空的。织田信长死后,丰臣秀吉解决了矛盾,继承了织田家的全部势力。而且,还与其他诸侯形成了一种平衡的政治联盟。

这其中有石川数正,也有德川家康。但是只有他自己能够维持这种情况,庆长三年,秀吉猝然长逝。继承人是他六岁的儿子,丰臣秀赖。主少国疑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所有人都害怕“指鹿为马”的事情在日本上演。

1. 双方皆以“忠臣”自居

“杜鹃若不啼,静待莫需急”。德川家康看似人畜无害,其实一直在积攒自己的实力。丰臣秀吉在世时,其他家族就为了制衡家康而走的非常亲近。在其去世以后,更是如此。关原合战是因为《直江状》事件,而发生的。

吾生五十七年阅状无数,此为当中最无礼放肆之书状”。事情发生以后,家康筹集各路人马准备征讨上衫家族。而石田三成则早就想消灭家康,所以趁着这个机会就想让其腹背受敌。其实,《直江状》就是一个导火索。如果没有这件事,各诸侯也是会开战的。

值得注意的是,石田三成为首的西军,所有人都是丰臣秀赖的臣属。而德川家康,也是归属于丰臣秀赖的。当他准备讨伐上衫家族时,秀赖还曾亲赐其黄金,以表祝愿他凯旋之心。所以,大家都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

德川家康

2. 家臣之间的战争

此时的秀赖,所处的局面是非常尴尬的。因为双方分别都指责对方是不忠于丰臣家族之人,而且大家也都是股肱之臣。而丰臣秀吉死后,丰臣家的影响力就非常有限了。只是名义上的领袖,但是各路人马的行动,并不会听从其调遣。

东军和西军,都是丰臣家族的家臣。不论是加入任何一方,必定会引起对方的不满。加入东军,那有些不切实际。因为德川家康曾经与丰臣秀吉开过战,而且彼时他的声望也已经近乎到达了顶峰。

加入西军,也不可能。首先,石田三成的为人有问题。他身边的同事,几乎全部被其得罪光了。从“神勇忠烈”的关原三神之表现,就能看出。他们本身的确有问题,但也是因为石田三成的为人实在太过差劲,所以大家不愿意尽全力相助。就连自己的盟军,都不愿鼎力出手,丰臣家族就更不会愿意蹚浑水。

二、处境尴尬,坐山观虎

关原之战爆发的那年,丰臣秀赖刚刚七岁。丰臣家族内部的势力,也是盘根错节的。无法真正的形成铁板一块,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双方互斗,连调解的能力都没有。

丰臣秀吉的嫡系夫人,所抚育的清州武功派和秀赖的生母所联合的近江奉行派之间矛盾重重。他们也想利用关原合战,来观望到底该利用哪方的势力。

1. 双方忠奸难辨

在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为了扶持丰臣秀赖上位是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他将丰臣家族有危险之人,一一都帮秀赖清除掉了。比如呼声最高的秀次,惨遭灭门。而秀秋,则被送到了小早川家族。这就意味着,他永远不可能同秀赖争高下

当时丰臣秀赖年仅七岁,所有的主张都是淀夫人和她身边的大藏卿。但是两人都不是善于筹谋之辈,无论是在策略上还是胆识上,都处于下风。以他们的水平,是无法确定家康到底是否忠于自己。

因为家康毕竟立主有功,而且也从未表现出任何反叛之意。这也就是忠奸难辨。而西军的石田等人,也并不完全是忠于丰臣家族的。单论毛利家族,他们在织田信长时代,就不与自己一心。反而是德川家康,曾经是织田家族最忠实的盟友。

其实,丰臣秀赖和他的智囊团应该想尽一切办法阻止这场破坏平衡的不义之战。当然,这是站在丰臣家族的角度而言的。因为秀赖尚未成年,身边之人能力也不强。这种情况,无论哪方获胜,失败者都是秀赖无疑。

2. 一时之间,难以取舍

德川家康攻打上衫家族是以五大老之一的上杉景胜,厉兵秣马,企图谋反为由。而这个出兵目的,是得到了丰臣家族认可的。此时的石田三成,等于是趁人之危。他发表的出兵宣言,是说家康有谋反之心。

这样一来,东军和西军都是丰臣家族的忠臣。而且,东军出兵,还得到了认可。此时,丰臣秀赖或者他的母亲,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帮助西军的。否则,就等于自己打自己的脸面。双方的旗号,都是效忠,而且阵营中也都有举足轻重之人是丰臣家族的亲信。

不论是帮哪一方,自己都会受到影响。出面调停,其实是最好的办法。奈何,淀夫人的智商无法判断谁忠谁奸,她的实力也不允许其制止这场战争。因为谁也没有前后眼,她和自己七岁的儿子也不知道德川家康日后将是自己的掘墓人。

关原合战,最终以东军的胜利而告终。如果是毛利辉元和石田三成等人赢得了战争,他们也未必不会走上家康灭亡丰臣的道路。因为这其实是一个平衡之策,关原合战打破了这种平衡。导致家康从此肆无忌惮。

三、孤儿寡母,难以为继

在丰臣家族之人的眼中,这场战争就是双方为了更好的效忠于己的战争。就好比李傕和郭汜,献帝刘协又能帮着谁呢?石田三成虽然有意为丰臣效力,但也不能说他是完全出于忠心。而淀夫人,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拒绝出大阪资助西军。

并且,也采取了与其撇清关系的态度。公开表面,这是石田三成自己寻衅滋事,和丰臣家族毫无关系。说白了,淀夫人也是怕得罪家康。

1. 盘根错节的势力

丰臣秀吉在去世的时候,留下了一个难以解开的死局。攻打朝鲜失利以后,他画的大饼也随之破灭。各路诸侯,对此非常不满。而自己家族内部,两个夫人争斗,亲戚们死的死,伤的伤。留下的子嗣,除了年幼,就是能力不够。

而且,他生前为了结束织田信长时期引起的各路攻伐,所以缔造了一个平衡的同盟。不论是毛利还是上衫或者是石川亦或者德川,他们都是暂时的臣服,而不是彻底的归属。丰臣家族的军队虽然很多,但是全部不归于秀赖管辖。

再加上各种势力在秀吉死后,矛盾愈发加深,就在关原合战时爆发了。家康是一个极为聪明之人,他一方面紧密的联系淀夫人,而另一方面又主动的利用主少国疑,无法大规模动用军队的弱势,一举将西军击溃。

即使是丰臣家想要参与,想要支持西军,当时的情况也不允许。丰臣内部的情况是五大老执政,五奉行执行。这种五大老之间的斗争,直接将丰臣家的实力给架空了。他们本身并不知道,该帮谁,不该帮谁。或者也会认为,这就是大家为了争夺给自己效忠的地位,而发起的战争。

2. 贸然出手,不知祸福

石田三成是五大奉行的行政能力之代表,而丰臣家的军事权力则掌握在加藤清正以及福岛正则等人之手。大家本来就是相互钳制,相互制约的。如果大阪方面公然表态,要支持西军,就等于自己放弃了武功派的保护。

加藤等人会以为,丰臣家这是要投靠外部势力,不重视自己,那么自然也不会再为其效力。若是支持家康,也是这种道理。因为在此等情况下,关系的处理是十分微妙的。大家都在等着大阪方面表态,碍于种种原因,它只能选择不表态。

支持任何一方,都等于自断双臂。因为武功派,是丰臣家的根本。失去了他们的保护,某种程度上丰臣秀赖可以说是个傀儡。他的母亲淀夫人,尽管对家康没什么好感。但以其心智,也无法判断孰是孰非,谁能打赢。

为了自保,只能选择龟缩,采取不表态的形式。这样一来,无论哪方胜利,自己都能安稳无忧。但是这种心态,最后也是害惨了她和丰臣秀赖。丰臣家是想要渔翁得利的,不成想,代价是牺牲自己。

结语:

关原合战是各方势力的角斗场,所有人都想把丰臣家裹挟进来。如果他支持了西军,那么石田三成有可能获胜。但是胜利以后,结果也极有可能与原先相同。归根结底,还是丰臣秀赖年纪太轻,没有影响力。否则,调停战争就能避免开战。

参考文献:

《日本史》

《德川家康的等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