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東北的軍隊,我們不得不提一個人,張作霖總司令。他在任時,爲了與軍閥作戰,從內到外清理東北軍。裝備是最好的,武器是最先進的,海軍和空軍是中國第一!這樣的軍隊讓中國頭疼!

    張作霖的靈魂在皇姑屯被毀後,東北軍有點亂。中正一看到,現在正是削弱東北力量的時候。於是,他任命張學良爲東北地區的總統,他在東北地區的道路也從東北地區的自治轉變爲國民政府的自治。

    日軍在六條湖發動事變,進攻北大營時,基本改變了陣地的東北,現在不得不聽國民政府的話,開始適應不抵抗的政策,開始按照命令撤離到海關。

    然而,北大營進攻期間,東北軍的許多士兵也進行了反擊,下令不抵抗,但這裏又是他們的家。在此背景下,東北軍奮起抗日。1931年11月初,馬山指揮的江橋抗日戰爭是第一次有組織的抗日戰爭,對堅持局部抗戰的東北軍產生了重大影響。9月25日,吉林省宜蘭市駐軍公使兼第二十四旅旅長李杜向轄區各縣發來電報,譴責西夏叛國行爲,號召軍民團結起來,共同抗擊敵人。他組建了7萬多支“吉林自衛隊”。遼寧省公安廳廳長、瀋陽市公安局長黃先生組織指揮瀋陽市警察局、警察大隊、公安支隊在日軍攻打瀋陽市時進行抵抗,在兩天沒有支援後撤出瀋陽。黃先生下令警察系統撤出瀋陽後,改組了錦州全省的警察系統,成立了抗日義勇軍和僞軍。

    這些東北軍官兵堅持地方抗日戰爭,這是違背政府“不抵抗”的命令進行的,面對日僞軍的聯合進攻,他們舉起了旗幟。他們中的一些人從投敵軍官手中與敵人作戰。抗日戰爭時期,東北志願軍的主要將領都來自東北軍。東北軍約2萬人轉爲志願軍,堅持局部抗戰。正是他們的壯舉奠定了中華民族的脊樑。

    此外,一小部分退關的東北軍成爲叛徒,大部分開始退到熱河省。熱河抗日戰爭失敗後,長城抗日戰爭中也有東北軍的影子,松湖抗日戰爭仍落後於東北軍。西安事變後,爲進一步消除東北軍對其軍隊的威脅,蔣介石開始整編東北軍,率先進入第一批抗日戰場。

    由於不是蔣介石自己的軍隊,爲了保存自己的力量,蔣介石在抗日主戰場上使用了東北軍。1937年4月至6月,南京政府對東北軍進行了訓練和縮編。改組後,共有六支軍隊:第四十九軍、劉多權司令員、第五十一軍、餘學忠司令員、第五十三軍、萬福林司令員、第五十七軍、苗正流司令員、第六十七軍、吳克仁司令員、第二騎兵部隊司令員、何竹國司令員。

    在不久爆發的抗日戰爭和內戰中,東北軍被國民政府用於各個戰場。東北軍作爲抗日戰爭初期第一支抗日前線部隊,以高度的自我犧牲精神,爲我國抗日戰爭作出了可嘉的貢獻。

    下面是東北軍各軍情況

    第49軍

    1937年8月下旬,日軍開始沿金浦路大規模向南進攻。劉多權率第49軍進入滄縣及靜海附近。8月21日,由日軍第10師第10步兵聯合隊主力組成的右掩護隊開始向靜海進軍。第四十九軍一部立即封鎖,與敵人展開激戰。日軍用重炮轟擊靜海,第49軍守軍被迫向南撤退。

    1937年10月底,第49軍轉入松湖戰場。105師在黔江弄線、江橋線堅守陣地,遭到日軍猛烈炮擊。626團團長顧忠全犧牲,該團第一營一半以上人員犧牲。109師曾多次與日軍在雞王廟、馬頭橋作戰。四個團中,高木印、蔣奎國三人相繼犧牲。三分之二的營指揮官被殺。整個109師已基本消滅。儘管第四十九軍損失慘重,蔣介石卻無視戰後整風的要求。

    第51軍

    1937年8月,第51軍調到山東負責海防工作。于學忠任第三集團軍第五十一軍副司令員、司令員。1938年1月升任第三集團軍總司令,不久改任第五集團軍總司令。

    1938年1月,日軍出動16個師團,共23萬人,沿津浦鐵路進攻徐州戰略區。于學忠在第五十一軍兩師約25000人的兵力保衛蚌埠。他在淮關打了一場血戰,抵抗了日軍三師四萬人的瘋狂進攻。在8天的防禦中,第51軍傷亡7000多人,但他們堅守淮河。日軍傷亡9000多人。

    淮河戰役結束後,俞學忠率疲勞師增援臺兒莊,任中央軍團副總指揮。他在攻佔韓莊、爭奪賈家堡、血戰禹王山的戰鬥中再次開戰。徐州撤退時,俞學忠率部後方,被敵人分割包圍,分成若干段。但他指揮部隊浴血奮戰,終於走出了包圍圈,圓滿完成了掩護任務。他被第五戰區和國民政府軍委授予軍銜,晉升爲一級上將。

    1938年6月,第51軍奉命參加武漢戰役。于學忠任第三軍團副總司令、第五集團軍總司令。他在大別山腳下與日本人作戰。武漢淪陷後,學忠率軍到大別山打游擊,攻打敵後,在金家寨一帶補足。

    第53軍

    “七七”事變後,萬福林任第一集團軍第53軍副總指揮兼司令員,負責平漢線以北永定河、大清河線的防禦工作。在日本侵略者軍隊的猛烈進攻下,外敵損失十分慘重,他們被迫退出戰場,隻身在太行山打游擊。1939年2月,萬福林整編部隊,參加了豫北、豫東抗日戰爭。今年6月,武漢戰役伊始,萬福林任第26軍團團長、第53軍軍長,負責保衛德安、星子防線。9月,日軍在鄂東南的大冶線、陽新線遭到襲擊。經過幾天的艱苦戰鬥,敵人遭到嚴重破壞,其司令部傷亡慘重。武漢戰爭後,第五十三軍奉命休整補充。萬福林調任重慶國民政府軍委委員。周福成接任軍長一職。1943年,53軍編入第20批抗日遠征軍,爲開闢滇緬國際交通線滇緬公路作出了突出貢獻。

    第57軍

    1937年11月,苗正留第57軍奉命在南通、啓東、海門、如皋、靖江等地駐紮江防要地。112師在無錫附近與敵作戰,後參加了鞏衛江陰、鎮江戰役。損失慘重。師長霍守義受傷,全師撤至江北。12月10日,112師開赴南京前線。12月12日,日軍對南京發動總攻。112師671團、673團在南京以北的長江前線陣地阻擊日軍,造成重大傷亡。第112師副師長李蘭池帶隊衝鋒時,在南京太平門附近中彈身亡。後來,他死後被國民政府任命爲少將。

    11月,57軍111師在靖江、揚州前線與日軍作戰並登陸,發動了幾次極其激烈的靖陽戰爭。11月25日拂曉,日軍用重炮轟擊長江北岸111師陣地,佔領了石家橋,掩護日軍大量登陸,佔領了都田寺。111師333旅的萬毅撤退到橫溝橋。上午8時,日軍進攻揚州市路333旅陣地,111師師長常恩多率兩營官兵與敵作戰。激戰中,常備師長果斷命令662團對日軍步兵的三次反擊進行攻防。隨後,日軍派出坦克在前方開路,隨後又與步兵一起衝向111師陣地。常備師長指揮士兵用扁炮和集束手榴彈轟炸敵人坦克,並用重炮向日本步兵射擊。到了下午4點,日本人驚慌失措地逃走了。111師追至石家橋。

    1938年3月,在臺兒莊戰役中,第57軍333旅奉命在山東臨沂保衛龐炳勳部。面對日本精銳的板元師,333旅官兵無所畏懼。他們浴血奮戰了15個晝夜,先後攻克了敵人的3個據點。戰鬥中,333個旅有1000多人傷亡,其中有些旅只有10多人。公司的一些軍官都死傷了。中士在戰鬥中自動充當連長,一個接一個地幹。日軍傷亡也很重,有2000多人傷亡。爲此,戰役總指揮部授予了333旅,57軍還命令全軍,稱爲“解臨沂圍城,強我軍”。

    第67軍

    1937年8月下旬,懷揣報國之志的吳克仁自告奮勇,率領67名官兵,奔赴華北前線前線河北大城,在西部從姚馬渡、鍾敬馬場到小魏莊建立防禦陣地。9月1日,日軍第6師在飛機和重炮掩護下,攻入第67軍城市防線。當吳克仁指揮全軍浴血奮戰十天時,日軍屢屢受挫,無法前進。當日,部隊派出20多艘汽艇,攜帶山炮、機關槍等重型武器,向雅子河發起進攻。六七軍在姚馬渡伏擊時,先是擊沉了第一艘蒸汽船,然後又分段截獲了敵船。儘管日本艦隊用重武器反擊,派飛機協助作戰,但在第六十七軍的重創下,最終被擊潰,擊沉5艘蒸汽船,造成3400人死亡,驚慌逃逸。日本軍隊因尷尬而憤怒,20日調集20多支槍支和5架飛機,出動3000多人再次進攻67軍前線。吳克仁來到前線指揮敵人。敵我雙方並肩作戰。最後,官兵們以巨大的犧牲戰勝了敵人,粉碎了日軍的強攻。一個多月來,67軍以2000餘人的傷亡,打敗了敵人的戰線,殲滅了上千名敵人,扼殺了敵人的南方侵略者,保護了友軍的安全撤退,並被最高司令部授予權力。

    騎兵第2軍

    1937年8月下旬,第二騎兵部隊調到山西綏遠前線與日軍作戰。軍長何竹國率領第三騎兵師(第六騎兵師在綏遠,馬占山指揮;第四騎兵師一直駐紮在河北省)。1938年,由於兵力不足,第四騎兵師改爲第二十四步兵師,取消了第四騎兵師的編制),由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朱德指揮,從陝西同蒲路以北增援大同。大同淪陷後,第二騎兵退守晉西北平魯地區抗日。在9月下旬的靖平鎮第一次戰役中,第二騎兵部隊被日軍打敗,損失慘重。1939年冬,第二騎兵部隊奉命向河南、安徽附近的沈丘、襄城等地轉移防禦,由第一戰區前司令員孫同軒指揮。1940年,何竹國升任第15集團軍總司令,第3師師長徐亮接任第2軍軍長。此後,第六騎兵師重新成立,第三騎兵師和第六騎兵師合併。第三騎兵師被保留下來。王兆文第十四臨時師廖雲澤調任第二騎兵部隊。1944年,徐亮升任第十五集團軍副總司令。非東北軍區第十四師師長廖元澤晉升爲第二騎兵師師長。第三騎兵師師長王兆旗晉升爲第二騎兵師副師長。徐長喜升任第三騎兵師師長。

    抗日戰爭勝利後,第二騎兵部隊開往濟南。1946年,王耀武被任命爲第二太平區區長。他把第二騎兵部隊改爲第96軍。廖元澤仍然是軍隊的司令員。他的第三騎兵師改爲第十五臨時師。結果,第二騎兵部隊的編號不復存在,東北軍的騎兵部隊全部死亡。

    堅守揚州5天后,第111師大部分官兵戰死沙場,生還官兵遍體鱗傷。就在這時,張接到了撤軍的命令。有人告訴我,你英勇作戰,保衛揚州,爲南京守軍的撤退贏得了時間。後來,我向總部請示表揚。

    據不完全統計,在南京保衛戰中,包括此前保衛連雲港的人在內,有1萬多名官兵被東北軍殺害,還有許多人無法逃離南京城,被日軍俘虜後慘遭屠殺。

    戰後,南京空戰烈士裝了80多個靈柩,其中東北籍的空軍將士就有43人。

    東北軍完全經歷了14年的抗日戰爭。在這14年裏,留在東北的人,可能加入了抗日同盟會,最後可能退居蘇聯,或者死了。那些成爲叛徒的人,不用說,集中在那些退卻到海關內部的人身上。他們大多戰死沙場,一輩子都回不了老家,除了少數解放戰爭中途參加過八路軍,他又回到東北,屍體無一例外地留在了老家外面!

    這種軍隊被列爲最懦弱的軍隊。他們犧牲了自己,卻給子孫留下了一個無名的名字!

    抗聯從此過,子孫不斷頭。

    東北軍亦是如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