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慧农业属于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智慧农业不仅是技术采纳问题,还需要实时关注市场信息、对农业生产新技术咨询,掌握和熟悉各种现代化、智能化的机械装备等操作技能,以及对经营销售过程做到数据分析和精准控制等。由于小规模、细碎化的农地经营格局无法满足智慧农业发展的农地经营规模门槛要求,所以需要合理的土地置换和推进高水平的农田建设。

农业是国 民经济的基础,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重价值功能。 智慧农业则是依托于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对农业全产业链进行智能化、精准化的管理与控制,是一种更为高级高效和系统化的农业生产形式,主要体现为: 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操作、农业管理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农产品物流运输的系统化管理和农产品销售的电子化交易等。 可以说,智慧农业是农业中的智慧经济。

智慧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使高素质人才缺乏

大部分留守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进行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传统的生产经验传承,对农业生产的新理念和新技术接受程度较低;留守劳动力的农业经营目标发生异化,其追求的不再是产出最大化和收益最大化,而是劳动价值感和田园生活幸福感,因而其对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客观需求也相对减弱。

智慧农业属于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智慧农业不仅是技术采纳问题,还需要实时关注市场信息、对农业生产新技术咨询,掌握和熟悉各种现代化、智能化的机械装备等操作技能,以及对经营销售过程做到数据分析和精准控制等。

巨大投入需求下的资金资本短缺

智慧农业的发展往往需要大量的现代信息技术和高科技智能化设施装备予以支撑,不仅面临着较高购置成本所带来的资本需求,而且也面临着长期维护所造成的投入门槛。

农户层面,智慧农业发展需要应对的不仅有农户传统生产行为惯性的阻碍,还有生产要素投入不足的制约。在政府层面,智慧农业发展需要的也不单纯是一次性的资本注入,而是长期性的资本投入,特别是在考虑到设备易损性和专用性问题的情况下,后期保养维护的资本需求更为庞大,由此若以政府主导来促进智慧农业的发展,也会对政府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分散细碎和土地生产经营规模的狭小

推进智慧农业健康发展的基本策略

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和高水平农田建设

由于小规模、细碎化的农地经营格局无法满足智慧农业发展的农地经营规模门槛要求,所以需要合理的土地置换和推进高水平的农田建设。

大力推进和发展专业化的社会服务

专业化的农业服务组织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有望通过农户的连片种植来获得服务提供的规模经济性,从而成为支撑智慧农业发展的市场主体。伴随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的逐渐成熟,激烈的市场竞争可能会对各类服务经营组织在采纳智慧农业发展方面的相关策略形成激励作用,以提高服务效率并降低服务成本。

服务经营组织可能涉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因而在协同不同生产环节方面所需要的成本会大大降低。

培育培养高素质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考虑到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契合智慧农业发展对劳动力素质方面的较高要求,这就需要着力打造职业化、高素质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立农民的职业发展通道,特别是职级晋升通道,这不仅有助于不同技术等级的人才形成明确的“传帮带”链条,而且有助于激励农民参与到农业发展新理念、新技术的学习和运用之中;建立农民职业培训学校,同注重理论素养培养的农业类院校不同,农民职业培训学校扎根县乡,旨在培养掌握扎实专业务农技能的“实干型”人才;发掘和培养农业企业家,在这些致富带头人的影响下,引导小规模农户采纳智慧农业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技术。

智慧农业的发展能够显著提升我国农业的科技含量,依托信息时代的技术优势,大幅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率,从而改变我国传统农业和小农生产的落后局面;通过智慧技术工具的应用,实现化肥、农药等要素投入的精准化和靶向化,由此减少投入成本和降低污染排放,实现农业产出的高效率和产品的高质量,最终促使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相关文章